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悔少集

悔少集

三卷。清厉鹗(1692-1752)撰。厉鹗字太鸿,又字雄飞,号樊榭,别署南湖花隐、西溪渔者。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康熙五十九年(1720)举人。次年试进士不第。乾隆元年(1736)荐举博学鸿词,以答卷规格不符而被黜。后十二年,依例待选县令,应诏入都,行至天津而中途折返,不数年即溘然谢世。其诗歌内容最突出的是模山范水,描写风景,尤以刻画杭州自然景色为著。其篇什之多,范围之广,为历代写及杭州风景的诗人所不及。平生治学侧重宋代文化研究,曾著《宋诗纪事》、《南宋院画录》、《绝妙好词笺》等书。其诗在艺术上的最大特点就是宗宋,具体表现在一是专学宋代诗人,而且所学尽为小家;二是好用宋代典故,并且所用多为僻典,在宗宋的道路上发展到了极端。从总体上看,厉鹗诗歌格局较小,境界幽远,但在当时的诗坛上确乎能够因狭出奇,拔戟自成一队。厉鹗填词也同样宗法宋人,主要是南宋的姜夔、张炎、王沂孙诸家,基本上沿袭清初浙西词派的开山祖师朱彝尊,其风格也大抵与朱彝尊相近,以清空典雅著称。厉鹗在清代诗坛和词坛上都占有重要地位,产生过相当大的影响。他的诗歌创作既重学问,也主空灵,特别是在写景和宗宋这两个方面都十分突出甚至发展到极端。因而最能显示清代浙派诗的特征。诗歌史上“浙派”这个名称,最早即出现在厉鹗身上。该派的主要成员有与厉鹗齐名的杭世骏、金农、以及符曾、丁敬、全祖望、吴颖芳、汪沆、吴锡麟等人,他们都接受厉鹗影响,奉之为领袖。在清代浙西词派的发展历程中,厉鹗为该派在中叶的代表作家,也是一位中坚人物。其文学著作有《樊榭山房全集》。还著有《辽史拾遗》。此集即《游仙诗》三百首。书名《悔少集》,取乎杨修“悔其少作”之语,以名其集。名《游仙诗》,则游思呓语,杂以感慨。汤显祖所谓事之所无,安知非情之所有者也。前有康熙五十二年(1713)自序,则成书在其自编《樊榭山房集》之前一年,以少作未编入全集而别行,故又名《集外诗》。其诗语带烟霞,有云愁海思之遗,所谓云杂仙心者。康熙四十九年(1710)成诗百首,为杭大宗持去,序而版行。五十二年(1713)复续二百首,藏箧衍中。乾隆二十六年(1761)其子志黼,以付鲍廷博镂版传之,而跋于后。陈鸿寿亦刻有此集。前有引云,“此集为《游仙诗》三百首,其托意不可知。闻旧有董浦先生一序,亦未之见。此本乃郡人所传抄者,亟为梓而传之。无鹗自序。卷上后有癸巳(1713)《暮春自题》及《西溪渔者自题》七绝二首。又卷下首有《续游仙诗百首自序》,则非传抄是本”,有乾隆二十六年(1761)鲍廷博刊本。

猜你喜欢

  • 诗文轨范

    二卷。元徐骏撰。徐骏,浙江常熟人,生卒年及事迹不详。是书杂采古人论文之语以成编。大多是常见的话。然集中所载诏、诰、表、奏诸式,却尤未免近俗,没有什么见地。

  • 日知堂文集

    六卷。清郑端(约1674前后在世)撰。郑端字司直。枣强(今河北枣强县)人。生卒年均不详,顺治十六年(1659)进士。累官偏沆巡抚。此集为郑端文集。共六卷。奏疏二卷,文告一卷,记序、书启、传志三卷。集中

  • 强恕斋四种

    十八卷。清张庚(详见《通鉴纲目释地纠缪》)撰。四种为《古诗十九首解》二卷、《国朝画征录》二卷续录二卷、《通鉴纲目释地补注》六卷、《通鉴纲目释地纠缪》六卷。其中《国朝画征录》记载清代画家,述其宗派渊源,

  • 世事通考

    二卷。明陆嘘云撰。分类搜辑常用的通俗词语,包括天文、地理、时令、人物、衣冠服饰、文武职官、百工、杂物、草木、鸟兽及荤素食品等门类,皆略释音义。兼载《五经》、《四书》难字,并附列异体字与通行字字形对照表

  • 益州名画录

    三卷。又名《成都名画记》。宋黄休复(生卒年不详)撰。黄休复,字归本,江夏(今湖北武昌)人。据是书前李略于景德三年(1007年)所撰序,知黄休复通春秋之学,校左氏之《公羊传》、《谷梁传》,鬻丹养亲,卖画

  • 紫琅玕院遗稿

    一卷。清曾纪燿撰。曾纪燿生卒年不详,湖南湘乡人。曾国藩之女,部郎陈松生之妻。此书前有其兄曾纪泽所作序言。有光绪七年(1881)刊本和宣统元年(1909)排印本。又载在“扬子江小报”第五期。

  • 陶庐杂录

    六卷。也称《陶庐杂咏》。清法式善(1753-1813)撰。法式善字开文,号时帆,人称梧门先生。原名远昌,乾隆帝为改此名。乾隆进士,官翰林,主持坛坫,垂三十年。后散馆授检讨,官至侍读学士。曾任四库馆提调

  • 廿一史识余

    三十七卷。明张墉撰。墉字石宗,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廿一史识余》又名《竹香斋类书》,摘录廿一史中佳事隽语,分类编排,共五十七门并补遗一门,门下列条,条下注明原书名称,与《世说新语

  • 洛阳县志

    六十卷,清魏襄修,陆继辂纂。魏襄,大兴籍,阳湖(今江苏省武进县)人,进士,曾任永宁知县,嘉庆十七年(1812)任洛阳县任知县。陆继辂(约1775-1845),字祁生,阳湖(今武进县)人,嘉庆五年(18

  • 归愚诗文全集

    六十七卷。清沈德潜(1673-1769)撰。沈德潜,字确士,号归愚,长洲(江苏苏州)人。乾隆元年(1736)膺举博学鸿词。乾隆三年(1738)举人。次年成进士,时已六十七岁。此后则以诗受知于乾隆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