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拟学小记

拟学小记

六卷,续录一卷。明尤时熙(1503-1580)撰。尤时熙字季美,号西川,洛阳(今属河南)人。嘉靖元年(1522)举人。历任元氏、章丘学谕,国子学正,户部主事。后乞终母养归,居家三十余年,以修己淑人为事。他因读王守仁《传习录》,始信圣人可以学而至,然学无师,终不能有成,于是师事刘魁,又从朱得之,周怡考究王守仁之学。学有所得录为笔记,由李根编辑成为此书。尤时熙在自《序》中称,名为“拟学”,是拟如此为学。书中称刘魁为晴川师,称王守仁为老师。全书分为六目:一《经拟》、二《余言》、三《格物通解》、四《质疑》、五《杂著》、六《纪闻》,未有附录数则。此书以“心”为宗。他训释“格物致知”,将“格”训为“则”,将“物”训成“好恶”。认为心自有天则,学问由心,心只有好恶,所以学者要在好恶上用功夫。但心易流于意见,为其所蔽,使人情不通,所以天则须“通”乃可验。他批评陈献章的“静中端倪”之说,认为良知无始终,无内外,“安得更有上面一层”?此为异学。书中强调,天地万物皆为“道”之发现,此道不论人或物,各各有分。道无方体,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道理只是一个,诸子论学,谓其求静则可,谓其别有一种道理则不可。圣人之学,较之诸子,只是精一,亦非别有一道。道理无有起处,于发动处方可见,学者当于发动用功。又认为道理在平易处,只在日用常行间,百姓只日用而不知罢了。所以应在日用常行间检点。他在书里把中庸之“中”,训为中外之“中”,以与心学相比附;又谓《中庸》论道理多分为两截,具两景,不如《孟子》直截;又谓子夏、子游之言,皆主务本,有支离之病;又谓危行言逊及文质彬彬,皆非圣人之方。他在书中称,《春秋》所书之事,皆为当时人所共知。但传说不同,隐微之处为奸雄所改。孔夫子直笔奸雄的真迹实情,使天下知其是非所在,使奸雄之计不能行。所以乱臣贼子闻之而惧。此书是北方王门学派的重要著作之一,是研究尤时熙学术观点和北方王门学派思想的重要资料。有明嘉庆间刻本。

猜你喜欢

  • 大学臆解

    一卷。清张承华撰。承华字蓉溪,安徽桐城(今安徽桐城)人。曾主许州讲席。是书原附于《大学补释》后。首为《诸家考订经传解》,次为《朱王异说解》,又次为《纲领条目解》,又次为《古本诚意章解》,又次为《诚意解

  • 不系舟渔集

    十五卷。《附录》一卷。元陈高(1314-1366)撰。字子上,号不系舟渔者。温州平阳(今属浙江)人。至正十四年(1354)进士。授庆元路录事。不久即弃官去。往来于闽、浙间。二十七年(1367)浮海过山

  • 离骚辩

    一卷。附《山鬼》不分卷。清朱冀(生卒年不详)撰。朱冀,字天闲,号悔庵,吴县(今江苏吴县)人。朱氏对朱熹《楚辞集注》、林云铭《楚辞灯》甚为不满,故撰《离骚辩》加以反驳,并自立新说。还于书前标“别开生面”

  • 绘事微言

    四卷。明唐志契(1579-1651)撰。唐志契字敷五,又字元生。江都(今江苏扬州)人。唐志契与其弟唐志尹皆能画,唐志契擅山水。此书是其所著画谱,姜绍书《无声诗史》说此书颇得六法之韵。书中所录画家名论,

  • 壬癸志稿

    二十八卷。清钱宝琛(1785-1859)撰。钱宝琛,字楚玉,又字伯瑜,晚号颐寿老人,江苏太仓人。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进士,历任贵州学政、河南归德知府、云南按察使、湖南江西巡抚等。著有《存素堂诗稿

  • 外国传

    五卷。宋代释昙景(生卒年不详)撰。昙景,亦作县勇,又称昙无竭。所作《外国传》一书,自述游西域事。昙无竭于宋永初元年招集沙门僧猛、昙朗等二十五人,发迹远行,经龟兹、达高昌,过葱岭度雪山,到达罽宾月氏,于

  • 医门棒喝初编 二编伤寒论本旨

    《医门棒喝初编》四卷,《二编伤寒论本旨》九卷。清章楠《生卒年不详》撰。章楠字虚谷,会稽(今属浙江)人。因幼年多病而钻研医学,博览群书,取众家之长,颇受《叶天士医案》影响。曾到广东、河北等地求医。《医门

  • 标孟

    七卷。清汪有光撰。有光字谦子,安徽新安人。是书首有曹贞吉序及有光自序,题曰《标孟》,行间有评,每节后又有总评,颇能发挥妙蕴。自序言“当今之世,而不急急焉以文诱人,则孔孟或几乎息”。其意欲学者沿袭孟子之

  • 山礬书屋诗初集

    十卷。清郭凤(1772-1840)撰。郭凤,字友桐,又字丹叔,号雪樵,浙江嘉兴人。能诗,善书画,工八分书。郭凤特好诚斋(宋杨万里)诗,朝吟夕诵,时以清新透脱之语,状摹眼前之景致。因他“沉屏思虑,独以灵

  • 纲鉴正史约

    三十六卷。明顾锡畴撰。锡畴字九畴,号瑞屏,江苏昆山人。万历进士。崇祯末,官至南京礼部侍郎。福王时进尚书,后为总兵官贺君尧所杀。是书编年纪载,于历代故事粗存梗概。为乡塾课蒙之本。“纲鉴”之名于《通鉴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