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拟学小记

拟学小记

六卷,续录一卷。明尤时熙(1503-1580)撰。尤时熙字季美,号西川,洛阳(今属河南)人。嘉靖元年(1522)举人。历任元氏、章丘学谕,国子学正,户部主事。后乞终母养归,居家三十余年,以修己淑人为事。他因读王守仁《传习录》,始信圣人可以学而至,然学无师,终不能有成,于是师事刘魁,又从朱得之,周怡考究王守仁之学。学有所得录为笔记,由李根编辑成为此书。尤时熙在自《序》中称,名为“拟学”,是拟如此为学。书中称刘魁为晴川师,称王守仁为老师。全书分为六目:一《经拟》、二《余言》、三《格物通解》、四《质疑》、五《杂著》、六《纪闻》,未有附录数则。此书以“心”为宗。他训释“格物致知”,将“格”训为“则”,将“物”训成“好恶”。认为心自有天则,学问由心,心只有好恶,所以学者要在好恶上用功夫。但心易流于意见,为其所蔽,使人情不通,所以天则须“通”乃可验。他批评陈献章的“静中端倪”之说,认为良知无始终,无内外,“安得更有上面一层”?此为异学。书中强调,天地万物皆为“道”之发现,此道不论人或物,各各有分。道无方体,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道理只是一个,诸子论学,谓其求静则可,谓其别有一种道理则不可。圣人之学,较之诸子,只是精一,亦非别有一道。道理无有起处,于发动处方可见,学者当于发动用功。又认为道理在平易处,只在日用常行间,百姓只日用而不知罢了。所以应在日用常行间检点。他在书里把中庸之“中”,训为中外之“中”,以与心学相比附;又谓《中庸》论道理多分为两截,具两景,不如《孟子》直截;又谓子夏、子游之言,皆主务本,有支离之病;又谓危行言逊及文质彬彬,皆非圣人之方。他在书中称,《春秋》所书之事,皆为当时人所共知。但传说不同,隐微之处为奸雄所改。孔夫子直笔奸雄的真迹实情,使天下知其是非所在,使奸雄之计不能行。所以乱臣贼子闻之而惧。此书是北方王门学派的重要著作之一,是研究尤时熙学术观点和北方王门学派思想的重要资料。有明嘉庆间刻本。

猜你喜欢

  • 济世全生指迷方

    见《全生指迷方》。

  • 满汉字万寿灵官经

    一卷。满州人姓名(满文略),汉字署名先天豁落猛史、火车、三五灵官、铁面公、西河清虚雷坛降乩破胆经,满州名(满文略)。所谓灵官,是指传说中的玉枢火府天将王灵官,又被传为隆恩真君,于宋徽宗时从蕯守坚传符法

  • 春秋感精符

    不分卷。清黄奭(详见《汉学堂丛书》)辑。该书是《春秋纬》之一,又名《春秋纬感精符》,大体上说天人感应及灾异符瑞之事。明人孙珏说:“此言一切灾祥,皆精神所感召,而天物来符,故多述人事。”(《古微书》)案

  • 传法宝记并序

    残存一卷。唐代杜朏(生卒年及生平事迹皆不详)撰。《传法宝记并序》一书,专记历朝历代传播佛法之人,至唐代当阳玉泉寺释神秀为止。此书大体在唐开元年间写成,此时禅宗早已分为南北两派,法统之争正值激烈时期,故

  • 小尔雅疏证

    五卷。清葛其仁撰。其仁字元肫,一字铁生,江苏嘉定人。嘉庆己卯(1819年)举人,官歙县教谕。是编葛氏自序云:“不揆梼昧,为之博采传注,旁及群籍,审其义趣,明其指归;或有未寤,姑从阙如,惧穿凿也。今世所

  • 静居集

    四卷。明张羽(1333-1385)撰。张羽,字来仪,以字行,更字附凤。本浔阳(今江西九江)人,侨居浙江吴兴。元末领乡荐,为安定书院山长,再徙于吴。洪武六年(1373),征起,廷对称者,授太常寺司丞,后

  • 女昆仑

    清裘琏(1644-1729)撰。裘琏,字殷玉,又字村,号废莪子,浙江慈溪人。少孤,年未壮,著作已等身。康熙五十四年(1715)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时裘琏年逾七旬,遂乞归,以山水自娱,著作日富。康熙二

  • 九章录要

    十二卷。清屠文漪(生卒年不详)撰。屠文漪字莼洲,江苏松江人。《九章录要》体例与杜知耕《数学钥》相似,以《九章》为序,用实例阐发《九章》诸术,参以新式算法。卷一与卷二主要介绍乘除诸法与零分法,以提高计算

  • 滋阳县志

    ①四卷。清李溁修,仲弘道等纂。李溁字禹门,直隶真定府高邑人,出身举人,康熙十年(1671)任滋阳县知县。仲弘道字开一,浙江桐乡人,曾任峄县知县。按滋阳即古兖州,从前无志,明嘉靖四十四年知县李之茂始创修

  • 左传节文

    十五卷。旧题宋欧阳修(详见《毛诗本义》)编。该书取《左传》之文略为删节,每篇之首,分标叙事、议论、词令诸目,又标神品、能品、真品、具品、妙品诸名,及章法、句法、字法诸字。前有庆历五年欧阳修自序,引有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