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摩诃止观

摩诃止观

十卷。隋代释智撰。智生平详见《维摩诘所说经文疏》辞条。《摩诃止观》是智于开皇十四年(594)在荆州玉泉寺所说,弟子灌顶记为十卷。是天台宗详述圆顿止观法门的主要著述,为天台宗三大部之一。原名为《圆顿止观》,后改为《摩诃止观》,前后有三本,现行本是第二本(通称广本)的再治本。全书分为序分与正说分两部分。序分是记录者灌顶略叙本书缘起根由,正说分是记智讲说圆顿止观法门的内容。先叙明示本书的说主,说时、说处及其全书概况,次叙关于圆顿止观法门的师资传承,内分有金口、今师两种。金口相承指从佛世尊经迦叶、阿难、商那和修至马鸣、龙树、提婆等脉脉相传,到第二十四世师子遇害而法统绝。今师相承指北齐时代的慧文禅师,依龙树《大智度论》及《中论》的偈文,悟入空、假、中三谛圆融之理,由此构成一心三观的禅法。后传承于慧思,智。《摩诃止观》行解双远,最为精要,是智观行体系的较集中体现。正说分共分有十章,即:大意、释名、体相、摄法、偏圆、方便、正修、果报、起教、旨谛。这十章简称十广。十广的第一大意章,把以下九章概括作发大心、修大行、感大果、裂大网、归大处五段。略举全书大体,简称为五略。合称为五略十广。于正修中先立十乘观法,即:观不思议镜,真正发菩提心,善巧安心,破法偏,识通塞,道品调适,对治助开,知次位,能安忍,无法受。次明十种观境,即:阴入界境,烦恼境,病患境,业相境,魔事境,禅定境,诸见境,慢境,二乘境,菩提境。此书理论宏伟,内函深刻,影响既深且远。教界学人多有赞誉,“解行具陈,义观兼举,可为行人之心境,巨海之明灯”。后人注疏此书的也很多。现有天津刻经处刻本。

猜你喜欢

  • 梁溪遗稿

    一卷。宋尤袤(1127-1194)撰。尤袤,字延之,号遂初居士,常州无锡(今江苏无锡市)人。绍兴十八年(1148)进士。历太兴令,颇有政绩。迁太常少卿。绍熙初(1190),起知婺州,改太平州。累官给事

  • 禹贡诸家说断

    见《禹贡说断》。

  • 盛世赓飏帖

    一卷。清刘墉书,姚学经刻。刘墉生平见《清爱堂石刻》。该书帖为刘墉为答谢乾隆皇帝赐诗所上谢表,乾隆五十七年(1793)刻石。刘墉一向被誉为清代书家之冠,而小楷又为刘书之冠,此帖即为刘氏的小楷,气象宽博,

  • 岛夷志略

    二卷。元汪大渊撰。大渊字焕章,江西南昌人。他“当冠年尝两附舶东、西洋,所遇辄采录其山川风土物产之诡异,居室饮食衣服之好尚,与夫贸易赉用之所宜,非其亲见不书,则信乎其可征也”。(张翥《〈岛夷志略〉序》)

  • 鲁府秘方

    四卷。明龚廷贤(生卒年不详)撰。又名《鲁府禁方》。龚廷贤字子才,号云林、悟真子,金溪(今属江西)人。世代业医,其父龚信,曾任太医官,弟龚器,侄樊官,皆为医官。龚氏承家说,又访贤求师,常与名家共同研讨医

  • 问义轩诗钞

    二卷。《胜草》一卷。清庄纶渭(约1757年前后在世)撰。庄纶渭字对樵,号苇塘,武进(今江苏常州)人,生卒年均不详,乾隆七年(1742)进士,官定海县知县。著有《问义轩诗钞》。是集为庄纶渭亲手编定。凡二

  • 金匮心典

    三卷。清尤怡(详见《伤寒贯珠集》)撰。又称《金匮要略心典》,为尤氏结合多年临床体会编撰而成。专门注释《金匮要略》。因纂注力求得其典要,故名“心典”。卷上载“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等七篇;卷中载“奔豚气病

  • 论语古解

    十卷。清梁廷楠(1796-1861)撰。廷楠字章冉,广东顺德人。官至澄海县训导。清史学家、戏曲家。精于史部,有《南汉书》、《金石称例》、《论语古解》、《粤海关志》、《海国四说》、《夷氛闻记》等。擅长戏

  • 董从吾稿

    一卷。明董沄(1457-1533)撰。董沄,字复宗,一字子寿,号罗石,浙江海盐人。以能诗而闻于江湖间。明嘉靖二年甲申(1524年),沄年六十八,始游会稽从王守仁讲学。诗友或阻之,沄曰:“吾从吾所好耳。

  • 陆放翁年谱

    一卷。清赵翼(见《廿二史札记》)撰。该谱记宋朝陆游。文笔简净,而许多年代考证却不甚精严。可参看钱大昕著述。现有《瓯北诗话》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