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明堂阴阳夏小正经传考释

明堂阴阳夏小正经传考释

十卷。清庄述祖(1750-1816)撰。庄述祖,字葆琛,江苏武进(今名同)人。乾隆四十五年(1780)进士,官至山东昌乐、潍县知县。庄述祖少传其父庄存与之学,属常州学派,精于经学,著有是书及《尚书古今文考证》、《毛诗考证》、《五经小学述》、《说文古籀疏》、《珍艺宦诗文抄》等十七种。庄氏以为《连山》亡,尚有《夏小正》,还略可稽求义类,于是著是书。是书卷一为夏时明堂阴阳经,大戴礼记夏小正经传考异,二三卷为夏小正说义,四、五、六、七、八、九卷为夏小正等例文用音义,卷十为夏小正等例。是书荟萃古说,条理明晰,且合校众书,疏通章句,使《夏小正》清晰可读。书中有不少独到之见解,如以斗柄南门织女纪天行之不变,以参中火星纪日度之差,以二月丁卯知夏时,以正月甲寅启蛰为历元,岁祭为郊万,入学为禘,皆言人所未言,最为世人称服。然文中亦不免失义之处,如释纳卵蒜,谓卵为古文民之讹,蒜当作算,《说文》云:“明视以算之也”,《释诂》云:“算,数也,民算即民数”。此殆误读汉注八月算人,而以后释前,似此尚多,兹不备举。庄氏此书可谓昌明绝学,体大思精,有学人毕生以求而不能及者;此书与其另一本书《弟子职集解》,皆遥接《大戴礼记》,均为不朽之作,中虽小有失误,仍不失为颇有价值之作。是书有《珍艺宦遗书》刻本(1837),光绪九年(1883)刘翊宸刻本。

猜你喜欢

  • 春秋讲义

    ① 二卷。清皮锡瑞(详见《尚书大传疏证》)撰。该书目的在于通经致用,因此取经传异同及汉唐以来学者的论辨,加以折衷,断以己意,不作艰深之论。在阐发《春秋》的微言大义之外,又取其中与时代情势相近及关系政教

  • 澹仙诗钞

    四卷。《词钞》四卷。《赋钞》一卷。《文钞》一卷。清熊琏撰。熊琏,生卒年不详,字商珍,号澹仙,又号茹雪山人,江苏如皋人。清代文学家,工词赋。自幼许配陈生。后来陈生得病致残。熊琏又不肯毁婚。陈生早逝,熊琏

  • 中兴小历

    即《中兴小纪》。

  • 安肃县志

    十六卷。清张钝修,史元善纂。张钝,安顺人,曾任安肃县知县。史元善,溧阳人,贡生。乾隆四十二年张钝出任安肃县令后,聘史元善纂辑县志,四十三年(1778)刻印。此志卷首有张钝、李策、石梁序及旧志序十篇。正

  • 戴东原转语补释

    四卷。曾广源撰。广源字浩然,湖北江陵人,曾任教于中国大学等校。尚著《等切南针》、《反切释例》等。是编分四章:卷一释序、卷二释韵、卷三释声、卷四释章。是编之作专为证明《声类表》即《转语二十章》,以《转语

  • 西夏文缀

    三卷。清王仁俊(详见《辽文萃》条)辑。王仁俊认为西夏思恭子弟,一姓相传,历王五代,元昊崛兴,翻译经典,崇尚儒术,尊孔子为至圣,帝之以文宣,衣冠制度奄有中国遗风,其文章辞命,有可观者。遂于编次《辽文萃》

  • 瓞园经说

    三卷。清宋绵初(详见《韩诗内传征》)撰。此书解释经义,以说《易》为最善。如谓自古言《易》者无先天后天之分,先天之学,非大《易》之通义。又谓王辅嗣“忘象”之说,后代儒生以为一扫《易》学之榛芜,而开之大路

  • 慧山记续编

    三卷。清邵涵初撰。邵涵初,字吟泉,江苏无锡人,为邵宝八世族孙。明邵宝曾撰《慧山记》。此篇则续之,并与之合刻、为之加注。《慧山记续编》同治七年(1868)刻本。共三卷。卷首列清圣祖高宗宸翰。正文分为十一

  • 范氏三女史同怀诗

    一卷。清范士熊选编。范士熊,生卒年不详。此书是编者于咸丰三年(1853)将范德芳、范德俊、范德嫁三姊妹之诗合在一起精刻而成的。范德芳,河南河内(今沁阳)人。知县范照范之长女,教谕赵邃之妻。清代诗人。所

  • 瓦缶集

    十二卷。清李宗渭(约1728年前后在世)撰。宗渭字秦川(-作泰川)。嘉兴(今浙江嘉兴市)人。康熙五十二年(1713)举人。自编其诗为《瓦缶集》三卷,后附有《咏怀集》一卷。宗谓殁后,其婿高衡编辑其遗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