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困学录
四卷。清杨嘉撰。杨嘉字曦斋,安徽桐城诸生。据此书作者自序:“课蒙之余,闲取周易本义读之,玩索反复,至再至三,窃叹紫阳夫子纂辑之精,措辞之简,抉理之绌,穷变之广。诚非浅学都识所能窥其藩蓠之万一”。故此书观点多以朱子之说为宗,卷一载图说通论及上经,卷二下经、卷三系辞、说卦、序卦、杂卦。卷四附载杂论。书中又有杨嘉之族孙杨椿年的眉批校补,对杨嘉著作中的弇陋谬妄之处进行了校正。有旧稿本。
四卷。清杨嘉撰。杨嘉字曦斋,安徽桐城诸生。据此书作者自序:“课蒙之余,闲取周易本义读之,玩索反复,至再至三,窃叹紫阳夫子纂辑之精,措辞之简,抉理之绌,穷变之广。诚非浅学都识所能窥其藩蓠之万一”。故此书观点多以朱子之说为宗,卷一载图说通论及上经,卷二下经、卷三系辞、说卦、序卦、杂卦。卷四附载杂论。书中又有杨嘉之族孙杨椿年的眉批校补,对杨嘉著作中的弇陋谬妄之处进行了校正。有旧稿本。
十二卷。明袁华(1316-1382)撰。袁华字子英,江苏昆山人。生于元季,洪武初为苏州府学训导。后因累逮系,死于京师。此集共古体诗七卷、近体诗五卷,不知何人所编。《明史艺文志》不著录。考杨维桢为作《可
二卷。清陈宝琛撰。陈宝琛,字伯潜,号弢庵,闽县(今福建闽侯)人。同治七年(1868)翰林。本书二卷,由孙壮(伯恒)编辑。陈氏的先世所藏殷周古铜器甚多,丁卯(1927)秋,鸠工传拓,编订为《澂秋馆吉金图
二卷。清张琛撰。琛字问斋,顺天宛平(今北京市)人。此书以宋蔡元定《律吕新书》为本,逐节疏解,成此《律吕新书初解》二卷。蔡氏本三之定法,以黄钟实数推明十二律之实数,寻其相通之道,其不据长短之实形,而仅凭
亦称《古今事文类聚》,前集六十卷,后集五十卷,续集二十八集,别集三十二卷,新集三十六卷,外集十五卷,遗集十五卷。其前集、后集、续集、别集,为宋祝穆(生卒年不详)撰。祝穆字和甫。初名丙。建阳(今属福建)
一卷。明方时化(详见《易引》)撰。前人研究《阴符经》者,多达数十家。唐宋学者以道家、兵家、神仙家言释经。自金代刘处玄始,参以佛经解之。明代焦竑喜谈禅说,亦以佛理释经。方时化作《阴符经质剂》,认为“阴符
四卷。清唐甄(1630-1704)撰。唐甄原名大陶,字铸万,后更名甄,号圃亭。四川达州(今达县)人。顺治十四年(1657)举人,官山西长子县知县,不久罢归,侨居苏州,从事著述。著作除《潜书》外,还有《
十二卷。清徐釚1636-1708)撰。徐釚,字电发,号虹亭、拙存,晚号枫江渔父,吴江(今属江苏)人。徐釚为“慎交社”成员,康熙十八年(1679)召试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后乞归故里,著书为事。有《菊
五卷。清李澄撰。李澄字练江,江都(今江苏江都)人。生卒年不详,嘉庆、道光年间在世。《梦花杂志》为笔记小说,前载自序云早年“闭门忧居,搜旧闻,采近事,随笔记之,以类从为十二册。”后原稿佚失,仅存其半,即
① 七十卷。宋晁补之(1053-1110)撰。晁补之,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巨野(今山东巨野县)人。元丰二年(1079)进士,试开封及礼部别院,皆第一。为太学正,除秘书省正字,迁校书郎、著作佐郎。章淳
十四卷。王琼撰。王琼(1459-1532),明山西太原人,字德华,号晋溪。成化丙戌(1466)进士,以工部郎中出治漕河,正德元年(1506)以右副都御史督漕运。次年任户部右侍郎,有心计,善钩校,对故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