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春秋属辞

春秋属辞

十五卷。元赵汸(详见《周易文诠》)撰。至正十七年,赵汸完成《春秋集传》初稿,因《礼记》“比事属辞,《春秋》之教也”之语,悟《春秋》之义在于比事属辞,又重新推究孔子笔削之旨,著为此书。赵汸《东山集》有《与朱枫林书》,其云:“谓《春秋》随事笔削,决无凡例”。引丹阳洪氏曰:“《春秋》本无例,学者因行事之迹以为例,犹天本无度,历家即周天之数以为度”。认为“此论甚当”。又引其师黄泽之语曰:“鲁史有例,圣经无例。非无例也,以义为例,隐而不彰”。认为“则又精矣”。又云“今汸所撰述,则是比事属辞法,其间异同详略,触事贯通,自成义例,与先儒所纂所释者殊不同。”宋濂《序》称:《左氏》之学既盛行,杜预氏为之注,其于史例推之颇详。杜氏之后唯陈傅良氏,固《公》《穀》所举之书法以考证《左传》,笔削大义最为有征,斯固读《春秋》者之所当宗”。又云:赵汸“益竭精毕虑,几废寝食,如是者二十年,一旦豁然有悟入,且谓《春秋》之法在乎属辞比事而已。于是离析部居,分别义例,立为八体以布列之。集杜陈二氏之所长,而弃其短。有未及者,辨而补之,何者为史策之文,何者是圣人笔削,悉有所附丽”。所谓“八体”,即笔削之八条原则,一是存策书之大体(订一百二十一目),二是假笔削以行权(计七十四目),三是变文以示义(计十八目),四是辨名实之际(计六目),五是谨内外之辨(计十四目),六是特笔以正名(计十八目),七是因日月以明类(计十六目),八是辞从主人(计十八目),总计二百八十五目。八篇之下各有序,以释每篇之义。其前六篇篇名即是其义例,后两篇义例在见于篇中。此书重点为《存策书之大体》。其篇序云:“策书者,国之正史也。……古者非大事不登于策,小事简牍而已。……今以《春秋》所书准西周未乱之时,其书于策者不过公即位、逆夫人、朝聘会同、崩薨卒葬、祸福告命、雩社烝尝、搜狩城筑、非礼不时,与夫灾异庆祥之感,而一国纪纲本末略具,善恶亦存其中,盖策书大体不越乎此而已。东迁以来,王室益微,诸侯背叛,伯业又哀,外夷纵横,大夫专政,陪臣擅命。于是伐国灭国,围入迁取之祸交作,弑君、大夫奔放、纳入之变相寻,而策书常法始不足尽其善恶之情矣。故孔子断之隐公,有笔有削,以寓其拨乱之志。其所谓策书之大体,而一国之本未具焉者,皆有笔而无削,使不失鲁国正史之常,所谓存策书之大体者也。……然自左氏不知有笔削之旨,为《公羊》学者遂以《春秋》为夫子博采众国之书通修一代之史者,于是褒贬之说盛行。又有以为有贬无褒者,又有以一经所书皆为非常而常事不书者,有谓黜周王鲁者,有谓用夏变周者,其失在不知有存策书大体之义而已。”此书行世后,颇为后儒所推重。现存元至正二十四年刻、明弘治重修本、明初刻本、明正德汪克锡刻本,清《通志堂经解》本。

猜你喜欢

  • 格斋四六

    一卷。宋王子俊(生卒年不详)撰。王子俊,字材臣,吉水(今江西吉安县)人。其生平履历仅知安丙帅蜀时,曾召为制置使属官,其余皆不详。著有《史论》、《师友绪言》、《三松类稿》诸书,皆不传。此书原本题为《格斋

  • 职方外纪

    五卷。明西洋人艾儒略撰。艾儒略(Aleni,jules,1582-1649),字思及,意大利耶稣会士。1610年抵澳门,在该地教数学。后派至北京,曾在上海、扬州、山西、杭州等地传教。书成于明天启三年(

  • 古玉图考

    四卷。清吴大澂撰。吴大澂,详见《恒轩所见吉金录》条。古吴毛上珍摹刻本。此书光绪十五年(1889)写完,其稿由莫绳孙刻之于吴中,后上海书商又以此本付之影印,所以传的有两个版本。书四卷,著录古玉191器。

  • 洪雅县续志

    十二卷首一卷。清郭世祐纂辑。郭世祐,曾任青神县知县和洪雅县知县。郭世祐任县令后,见县志自王好音纂修后又已约七十年未修,欲重修之。然经费不足,开雕匪易。因遵旧本条例,次第增修。自嘉庆十九年(1814)起

  • 仪礼事图

    十七卷。吴之英(?-1918)撰。四川名山县(今四川省中部)人。由优贡于光绪十七年(1891)六月选灌县训导。其著述极多,有文集《天文图考》诸书及是书。本书前面有之英自序,序的大义是:善于言礼者,通晓

  • 十经斋文集

    四卷。清沈涛(生卒年不详)撰。沈涛原名尔政,字西雍,号匏庐,浙江嘉兴人,嘉庆举人,官道台,其人长于考订,兼嗜金石。文集无目录,一至二卷多考订文字,如《史记太初元年岁名辩》、《论语舞雩说》、《伏羲斗言考

  • 韩诗遗说

    二卷。订讹一卷。清臧庸(1767~1811)撰。臧庸本名镛堂,字在东,又字用中,号拜经,清经学家臧琳的玄孙,江苏武进人。臧庸受业于卢文弨门下,并从钱大听、段玉裁等讨论学术,治学根据经传,加以剖析,按照

  • 脉诀刊误、附录

    《脉诀刊误》二卷,《附录》二卷。元戴启宗(生卒年不详)撰。《脉诀刊误》又名《脉诀刊误集解》。戴启宗字同父,金陵(今南京)人。曾任龙兴路(今江西南昌)儒学教授。戴氏重视医学,潜心研究《内经》,撰有《五运

  • 全像续廉明公案传

    见《新刻皇明诸司公案传》。

  • 陭堂摘稿

    十六卷。明许应元(1506-1565)撰。许应元,字子春,号茗山,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嘉靖十一年(1532)进士。除山东泰安知州,征授邢部员外郎,历郎中,出为夔州(治今四川奉节)知州,迁四川按察副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