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帘绪论
一卷。宋胡太初撰。胡太初,天台(今属浙江)人。宋理宗端平二年(1235),太初舅陶某出任香溪知县,太初著县令居官之道十五篇以赠。淳珰十二年(1252),胡太初知处州,次年,又得原稿,遂屡版刻书,发放属县。十五篇名目如次:尽己、临民、事上、寮寀、御吏、听讼、治狱、催科、理财、差役、赈恤、行刑、期限、势利、远嫌。条目详尽,区划分明。大体上是以廉洁清心、爱民勤政作为居官根本,对参政为官者颇有教益。此书有《百川学海》本、《格致丛书》本、《说郛》本、《四库全书》本及《丛书集成初编》本。
一卷。宋胡太初撰。胡太初,天台(今属浙江)人。宋理宗端平二年(1235),太初舅陶某出任香溪知县,太初著县令居官之道十五篇以赠。淳珰十二年(1252),胡太初知处州,次年,又得原稿,遂屡版刻书,发放属县。十五篇名目如次:尽己、临民、事上、寮寀、御吏、听讼、治狱、催科、理财、差役、赈恤、行刑、期限、势利、远嫌。条目详尽,区划分明。大体上是以廉洁清心、爱民勤政作为居官根本,对参政为官者颇有教益。此书有《百川学海》本、《格致丛书》本、《说郛》本、《四库全书》本及《丛书集成初编》本。
不分卷。清方苞(见《周官集注》条)撰。苞以为荀子述先王之礼教,而文义混杂语言冗长,因删其繁辞;也有删全篇的,如《成相》、《致仕》、《强国》、《赋篇》共四篇;删其章节的,几乎每篇都有。孔子删《诗》、《书
七卷。明邵一儒编。邵一儒字仲鲁,山东海阳人。生卒年不详。是书成于万历四十七年(1620)九月。时廷议以万历四十八年(1621)八月以后为泰昌元年(1621),故其序以泰昌纪元。徐献忠曾有《六朝声偶》,
十卷,《补遗》一卷。东汉郑玄(详见《周易郑康成注》)撰。据《后汉书·许慎传》记载,许慎以五经传说臧否不同,于是作《五经异义》阐述己见。郑玄也因此作了《驳五经异义》百余万言,反驳许慎之说。在《隋书·经籍
六卷。元卞管勾(生卒年不详)撰。旧本题《东原兽医卞管勾集注》。又名《元卞管勾集》、《痊骥通玄论》、《痊骥通玄经》、《马经通玄方论》。管勾是官名,生平不可考。只知是东原地区(今山东省汶上、宁阳等地)人。
四卷。清修和原辑,李调元(1734-?)辑。修和,睢阳(今属河南)人,生卒年事迹均不详。李调元,字羹堂,一字赞庵,号雨村、墨庄,绵州(今四川省绵阳)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进士,官至吏部主事、广东
一卷。清茹敦和撰。此书荟萃群说,使之相互驳诘,以明其是非。作者笃信汉儒卦变之说,书中所讲皆易理,但又不为易理所障。此书荟萃众家观点,孚合而成。又附以《两孚益记》一卷,谓全易六十四卦之义无不通也。此乃茹
一卷。清孙慧惇、孙慧翼编。二人俱谱主之子。谱主孙尔准(1770-1832),字莱甫,号平叔,江苏无锡人。嘉庆十年(1805年)进士,历任编修,福建知府,按察使,布政使,广东布政使,皖、粤、闽等省巡抚,
①四卷。清李溁修,仲弘道等纂。李溁字禹门,直隶真定府高邑人,出身举人,康熙十年(1671)任滋阳县知县。仲弘道字开一,浙江桐乡人,曾任峄县知县。按滋阳即古兖州,从前无志,明嘉靖四十四年知县李之茂始创修
①四十八卷,清汪斅濑等修,陈启迈纂。汪教濑,仁和(今浙江杭州)人。陈启迈,武陵县人,曾任江西巡抚。《武陵县志》同治二年(1863)刻本,此志于水道、堤堰、田赋、学田记载详赡,特具卓识。例如以八景图绘无
一卷。清许孟娴撰。许孟娴,生卒年不详,字静宜,江苏太仓人,李春海之妻。清代画家、诗人。喜吟咏,善书法,工写墨竹。此书前有道光十九年(1839)其同族之弟许廷浩、及邵松年、钱绥槃所作序言,有季锡畴、丁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