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朱子不废古训说

朱子不废古训说

十六卷。附朱注引用文献考略四卷。清李中培撰。李中培字根五,广东梅县(今广东梅县)人。是书系中培在《朱子不废古训说》课稿基础上参稽群籍而成。首叙《论语》、《孟子》及《礼记》、《中庸》、《大学》各注疏源流,次叙朱子裒合《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为集注章句,引用古训诸说根柢以及唐宋诸儒解说。书名《朱子编辑更改颠末》,依次分别用古训之例凡五:一曰引其说而系其氏,二曰但称旧说、一说、或曰,三曰因其训诂而不标其姓字,四曰本其文义而稍有更易,五曰达其意旨,异其说辞。又以为《论语》、《孟子》、《礼记》三经历代笺疏不下数百家,自元明以来解说者尤悉数难终,大约言义理者十分之九,言典故者十分之一,而专门考证异同者又只占百分之三、四。于是说中加注,专为义旨、典制、名物、训诂诸说聚讼及声音、句读疑似混淆者,特为拈出辩论。又于制度、器物非可想象而得者,比附本文作为一图,而制度有等级,名物有数目,众说互异,难于枚举者,均作一表。其自为考证者凡四百九十二条,附于各说下;另依四书次序作一总目,以便查检。又以为《朱子四书章句集注》所引贤儒之说,子史之语,虽称其姓字标其书名,而读者于先正品学著述,古书传授源流,尚未缕悉,复从正史及他志传谱录中摘抄,汇为四卷。简末系以朱子本传及贤儒从祀孔庙考。是书条理周密,虽尊信紫阳,而后儒辩论与朱子不同者,间或也有所采掇。书前有陈继昌序及自序。该书有道光二十一年(1841)刊本。

猜你喜欢

  • 刘文靖公遗事

    一卷。元苏天爵(详见《元朝名臣事略》)撰。记载元刘因遗事。刘因字梦吉,号静修,容城(今属河北)人。钻研程朱之学,官至右赞善大夫。《元朝名臣事略》收录。本书所记为前书遗漏事迹,故名《遗事》。所记之事多为

  • 说文通论

    一卷。清钱树棠(其生平未详)等辑录。树棠字憩南,云间(今上海市松江县)人。是书名曰“辑录”,实乃徐锴《说文系传》之《通论》三卷的随意删削而已。如“天”字删去“昔在太初”至“然后万物形而礼义昭矣”一百二

  • 唐宫闺诗

    二卷。清刘云份撰。刘云份,里籍、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是集为唐代女诗人诗选。凡二卷。《四库全书总目》误记为“国朝费密编”,孔琴安《唐诗选本六百种提要》已予指正。据卷前刘云份所撰《叙》称,他遍阅晚唐诗人诸

  • 双砚居词话

    一卷。清邓廷桢(1775-1846)撰。邓廷桢字嶰筠,江苏江宁(今南京市)人。嘉庆六年(1801)进士,官至两广总督、闽浙总督,与林则徐一起禁烟,共同抗击英军,颇著声名。邓廷桢博通文字音韵,工于诗词,

  • 祷雨录

    一卷。明钱琦(详见《钱子测语》条)撰。嘉靖二十四年(1545)天大旱,钱琦便辑录自古以来因修德政而感化上天,降下甘雨之事,总为一卷。目的在于告诫守土之官,有规讽之意。持论较为公正。大部分内容如“桑林之

  • 弦徽宣秘

    不分卷。清缪阗(生平事迹见《律吕通今图说》条)撰。作者有感于琴学失传,五调无全谱,故作《弦徽宣秘》一书。其谓宫为黄钟之体,变宫为黄钟之用。蕤宾一律乃黄钟之变徵,蕤宾之角即黄钟之变宫。六音出于变宫,诸器

  • 蒲圻县志

    ①十卷,清劳光泰修,但傅熺纂。劳光泰,广东南海人,进士,官蒲圻知县。但傅熺,本县人,道光十四年(1834)优贡。乾隆三年(1738)王云翔续修县志,六十余年,其间兴废盛衰,几经迁变,不广集重修,将沉沦

  • 邢台县志

    ①十八卷,首一卷。清刘蒸雯修,李纂。刘蒸雯,山西平阳府洪洞人,曾任邢台县知县。邢台县志创修于明万历年间,清康熙年间续修。乾隆三年(1738)刘蒸雯任知县后,于乾隆六年设局修志,历五月而书成。其标目过于

  • 琴张子萤芝集

    七卷。明张明弼(1583?-1652)撰。明弼,字公亮,江苏金坛人。崇祯年间进士,官至户部陕西司主事。明弼擅作古文诗赋,闻名一时,长赋短颂,可与六朝时作家相比,近体古风,近似元稹、白居易。著有《萤芝集

  • 说文校议议

    三十卷。清严章福(生卒年不详)撰。章福号秋樵,归安(今浙江吴兴县)人。严可均从弟,嗜《说文》学,著作尚有《说文续议》、《五音类聚》、《经典通用考》等。章福自序云:《说文校议》“其所举正,能拨云见日,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