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朱子诗义补正

朱子诗义补正

八卷。清方苞(1668-1749)撰。方苞字灵皋,号望溪。一说字凤九,号灵皋,晚号望溪。桐城(今安徽桐城县)人,清朝著名散文家。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会试中试,以母病未预殿试。乾隆元年(1736年),帝知其长于文学,命入直南书房,累擢礼部侍郎,为文疑馆、经史馆、三礼馆总裁,后落职辞归。苞论学以宋儒为宗,其说经皆推衍程朱之学,尤致力于《春秋》、《三礼》。文学韩、欧,严于义法,非阐道翼教,有关风化者不苟作,以所标“义法”及“清真雅正”为旨归,文章风格简炼雅洁,为桐城派古文之初祖。著有《周官集注》十二卷、《周官辨》一卷、《周官析疑》四十卷、《考工记析疑》四卷、《仪礼析疑》十七卷、《丧礼或问》一卷、《礼记析疑》四十六卷、《左传义法举要》一卷、《春秋通论》四卷、《春秋直解》十二卷、《春秋比事目录》四卷、《离骚正义》一卷、《朱子诗义补正》八卷。有《方望溪先生全集》。苞读《诗集传》,以为朱子亦有所失,故作《朱子诗义补正》,以补充纠正前人之说。是书尊从朱说,然亦有己见,并非盲从,如《遵大路》、《有女同车》、《风雨》、《采薇》、《出车》、《杖杜》等,不取朱说,而从小序。又,《集传》从刘敞郑樵之说,以为《笙诗》六篇有声无辞,苞以为非也。苞云:《虞书》中说“诗言志,歌咏言,声依咏,律和声”,故无辞则声无所附,不能成乐调。又云:孔子既祥,十日而成笙歌,笙而日歌,有辞明矣。又云春秋时宋公亨叔孙婼赋新宫,新宫下管也,无辞何以云“赋”,以此推断《笙诗》原有辞有声。此说甚是。然亦有说不合事理,如《载驰》中“控于大邦”本夫人之志,欲以卫难赴告齐国,请齐助卫,明告大夫君子毋以我行为过。后齐果助卫,此夫人之力也。苞则以为“控于大邦”为许人之所思,失却原意矣。是书最初刊本为其门人高密、单作哲编次,因刊本不多,流传不广。光绪初年冯焌光曾据萧散孚手抄本重刻。

猜你喜欢

  • 资州帖

    十卷。为《绛帖》复本。《绛帖》是宋代淳化官帖中最著名的法帖,可是民间却只闻其声名、不见其面目,故复刻本较多,如武冈本、乌镇本、彭州本等。许多复刻本在宋后皆亡佚,故其后见于著录为名为《绛帖》者,十有八九

  • 刘文恪公诗集

    四卷。清刘权之(1739-1818)撰。刘权之字德舆,号云房。湖南长沙人。乾隆二十五年(1760)进士。嘉庆初任左都御史,上书反对地方官借采买仓谷,贪污自肥。嘉庆七年(1802)以吏部尚书兼军机大臣,

  • 侨吴集

    十二卷。《附录》一卷。元郑元祐(1292-1364)撰。元祐字明德。遂昌(今属浙江)人。曾任浙江儒学提举。卒于官。元祐家本遂昌,而流寓平江四十年。因而其集名称侨吴。(元祐另有《遂昌杂录》,名遂昌,以示

  • 书纂言

    四卷。宋吴澄(详见《易纂言》)撰。《尚书》有古、今文之分。澄此书唯注今文,不及古文。《自序》谓“晋世晚出之书,别见于后”。然除此四卷之外,澄并未释古文一篇。注《尚书》专释今文,自此书始。此书诠解《尚书

  • 孟子四考

    四卷。清周广业(1730-1798)撰。广业字勤补,号耕崖,浙江海宁(今浙江境内)人。是书题为四考,第一《逸文考》,第二《异本考》,第三《古注考》,第四《出处时地考》。不只搜集逸文,都有甄别。异本古注

  • 学诗毛郑异同签

    二十二卷,附一卷。清张汝霖撰。汝霖字宰眉,江西武宁人。生平不详。书前有作者嘉庆二十四年(1819)自序,则其书成当在此时。自序称其尝从家训之余,侧企汉儒之学,谨辑其素所请业,与讲课间问辩之作,为毛郑发

  • 漕河奏议

    四卷。明王以旂撰。王以旂字士招,江宁(今属江苏省江宁镇)人。正德进士,世宗时历官兵部尚书。曾经代曾铣总制三边,屡破边寇,著有《襄敏集》。嘉靖时,徐、吕二洪水竭,导致运船胶滞,王以旂以兵部侍郎兼佥都御史

  • 六一诗话

    一卷。宋欧阳修(1007-1072)撰。作者生平见《毛诗本义》条。本书另有《六一居士诗话》、《欧公诗话》、《欧阳永叔诗话》等别称。是作者退居汝阴时,熙宁四年(1071)致仕以后所作,可为晚年最后之笔。

  • 书经旨略

    一卷。明王大用撰。其生卒年不详,大约明正德、嘉靖间在世。大用字时行。兴化(今福建莆田县)人。正德三年(1508)举进士,官至副都御史。《书经旨略》一书不载经文,多推衍阐述传注之意,对经文中宜彼此对照之

  • 孙清简公集

    二卷。明孙需(?-约1522)撰。孙需字孚吉,别号冰蘖翁,德兴(今江西德兴县)人。明成化八年(1472)进士,为常州府推官,擢南台御史。弘治中累官右副都御史。正德中为南京兵部侍郎晋南京礼部尚书,起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