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朱文公易说

朱文公易说

二十三卷。宋朱鉴编。监字子明,婺源(今属江西)人,为朱熹嫡长孙。以荫补迪功郎,后仕之吏部侍郎,湖广总领。此书《宋志》失载,《宋志补》及《经义考》始载之。原本前有淳祐壬子(1252年)子明《自序》,称先文公有《启蒙》、有《本义》,皆所以发明往圣前贤之意,是编盖取诸门人记录问答之语云。(《郑堂读书记》)案朱子注《易》之书凡四,为《易本义》十二卷、《易学启蒙》三卷、《古易音训》二卷、《蓍卦考误》一卷,皆有成书。其朋友论难与及门之辨说,则散见《语录》中。鉴汇而辑之,以成是书。《经义考》引明杨士奇之语曰:“晦庵先生《易说》二十三卷,分为三册。先生于《易》自《本义》、《启蒙》之外,凡杂著及门人所记口授之言,其精义皆在此书。清初徐乾学也谓此书与《本义》、《启蒙》相发明,大有功于学者。嗣后董正叔(楷)、胡庭芳(一桂)、董季真(真卿)诸家各有采辑,都仿此书。《四库提要》评曰,是书全采《语录》之文,以补《本义》之阙,然其中或门人记述未必尽合师说,或偶然问答,未必勒为确论。其功在于“收拾放佚,以备考证”。《四库提要》所论极是,书中所采稍嫌芜杂,然于后人研究朱子易学思想不无裨益。此书现存最早版本有元刻本二十三卷(十六册、十三行、二十一字黑口四周双边),藏北京图书馆,题“晦庵先生朱文公易说二十三卷”。《通志堂经解》本也题此名。另有题“文公易说三十三卷”者,收入《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中。近有上海古籍出版社《四库易学丛刊》本(景印文渊阁本)。

猜你喜欢

  • 墨谱

    三卷。宋李孝美撰。李孝美,字伯扬,自称赵郡(今河北赵县)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书前有绍圣乙亥(1095)年间马涓及李元膺序言各一篇,叙述为孝美《墨谱》作序的缘由,盛赞孝美好墨为世罕有,不惧千里观墨的

  • 本经

    见《神农本草经》。

  • 离骚辩

    一卷。附《山鬼》不分卷。清朱冀(生卒年不详)撰。朱冀,字天闲,号悔庵,吴县(今江苏吴县)人。朱氏对朱熹《楚辞集注》、林云铭《楚辞灯》甚为不满,故撰《离骚辩》加以反驳,并自立新说。还于书前标“别开生面”

  • 诗经集解辨正

    不分卷。清徐天璋撰。徐天璋字睿川,江苏泰州人。《诗经集解辨正》大致依据《左传》和《史记》等书,驳正毛朱两人对《诗经》的训释,几乎完全推翻了旧案。甚至说诗经三百篇不仅没有淫风,而且也没有民风。是书先列《

  • 姚东泉文集

    八卷。明姚镆(1465-1538)撰。姚镆,字英之(一作字东泉),号东泉,慈溪(今浙江慈溪县)人。明弘治六年(1493)进士,累擢右副都御史,巡抚延绥。嘉靖中进左都御史,起为兵部尚书,总制三边。著有《

  • 春秋左传

    旧题左丘明(生卒不详)撰。此书亦称《左氏春秋》、《春秋内传》,简称《左传》。西汉刘向、刘歆父子,东汉桓谭、班固皆认为此书为左丘明所撰,左丘明乃孔子弟子。魏晋诸儒对此均无异议。唐啖助、赵匡始提出《左传》

  • 达斋丛说

    一卷。清俞樾(详见《群经平议》)撰。此书主要内容是解说经义,只“汉唐改笞法”、“三门转漕”、“神臂弓”、“劈正斧”几条无关经义。在“文王受命称王改元说”中,认为文王受命改元,为古今一大疑,其实不值得怀

  • 春秋君国考

    五卷。清李元(?一1816)撰。李元字太初,号浑斋,湖北京山(今属湖北省)人。乾隆乙未(1775)大挑一等,历任四川仁寿、金堂、南充诸县。学问赅洽,文笔渊雅,著述很多,官蜀时刊《浑斋七种》,又有《五礼

  • 皇言定声录

    八卷。清毛奇龄(见《乐本解说》)撰。是书尊崇康熙皇帝对乐的主张,附以己见。合五声及宫清、商清、角清、徵清为九声。合五声及变宫、变徵为七调。又认为前人以变宫在宫前、变徵在徵前为谬,而将二变移于二正之后。

  • 春秋困学录

    十二卷。清杨宏声撰。宏声字拔斋,柏乡(今河北柏乡)人,乾隆辛未(1751)进士,官江苏金山县知县。该书大旨尊奉朱熹“《春秋》一经,为王道正纲纪”一语,对《公羊传》、《穀梁传》以及程氏传、苏氏传研究较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