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太白集
三十卷。唐李白(701-762)撰。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昌隆(今四川江油)人。唐代著名诗人。官至供奉翰林,因蔑视权贵,遭谗去职。童年是在刻苦攻读中度过的,“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不局限在诗、赋文章的写作上,博览群书,喜欢击剑,弹琴。所作诗抒发感慨,寄托深远。诗篇中同情人民疾苦,蔑视权贵,又描绘山河,表达对祖国的热爱。著有《李太白集》。其诗除七言律诗外,李白对各体诗都擅长,而在五、七言绝句和七言古诗方面贡献尤大。其五绝蕴借含蓄,意味深长,七绝明朗精炼而明白如话。可与王昌龄并贺联璧。而其七言古诗,表现出巨大的创造性,尤其是能够表现出诗人雄奇奔放的独特艺术风格。一改初唐四杰七古那种整饬而重词藻的作风,又不同于盛唐王维、高适、岑参诸家的风格。这种风格,继承了屈赋和鲍照等诗风格,更为纵横恣肆。《李太白集》又名《李翰林集》,为唐代诗文别集。主要内容据宋敏求得王溥和唐魏本,又搜集唐类诗诸篇洎石刻所传,编为一集。曾巩又考其先后而次第之为三十卷。诸序、碑、记一卷,歌诗二十三卷,杂著六卷。其诗歌,从《诗经》、屈赋、汉魏六朝乐府和文人创作中广泛地吸取营养,把文学史上五七言诗歌的创作推到了高峰。之后,影响到唐代的韩愈、李贺、杜牧,宋代的欧阳修、苏轼、辛弃疾、陆游,明代高启,清代的黄景仁、龚自珍等人,都在不同程度上吸取李白艺术思想,发展了古典诗歌的浪漫主义传统。关于对该书的整理情况,在不同朝代,都有结果,该书最早编辑者是李白的朋友魏颢(又名魏万)。魏颢在《李翰林集序》中说:“颢平生自负,人或为狂。白相见泯合,有赠之作,谓余:‘尔后必著大名于天下,无忘老夫与明月奴’因尽出其文,命颢为集。”李白当时在世。之后,李阳冰受李白临终之托,编成十卷《草堂集》。到了元和十二年(817)范传正又重加编辑二十卷。唐代的三种本子都未传,今所传的本子是宋人重辑本。北宋咸平元年(998),乐史收集李白作品,分别整理编辑成《李翰林集》二十卷,《李翰林别集》十卷。这是宋人对李白集的第一次编辑,世称“乐本。”到了熙宁元年(1068),宋敏求又广收遗逸,重新编辑,题名《李太白文集》。其后,北宋曾巩又依据宋敏求的本子,重新编年排次。到了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收入《四库全书》,世称缪本,《李太白集》三十卷。现有世传的李白集宋刊本两种:一种是北京图书馆藏宋刊本《李太白文集》,另一种是日本静嘉堂藏宋刊本《李太白文集》,后来由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影印出版。巴蜀书社也于1986年影印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