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楚辞灯

楚辞灯

四卷。清林云铭(生卒年不详)撰。林云铭,字西仲,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少嗜学,有时探索精思,数日不食,里人呼为“书痴”。顺治十五年(1658)进士,官徽州通判。因不达时宜,仕途失意,后被裁官,归故里,尝寓居杭州,并葬于此。失意之余,常读《楚辞》、《庄子》,借以排遣忧愤。并对二书加以评释。林氏一生著述颇多,有《挹奎楼文集》十二卷,《吴山音》八卷,《庄子因》、《楚辞灯》、《损齐焚余》、《韩文起》、《评选古文析义》等。据该书《自序》所言,第一次注稿没于战火;第二次又毁于火灾;康熙三十五年(1696)“闭门追记,并补未注之篇”,次年成《楚辞灯》。何以称此名?他认为“二千年中,读《骚》者悉困于旧诂迷阵,如长夜坐暗室,茫无所睹”(《自序》),故名《楚辞灯》,以示屈子之诗如灯烛照无遗之意。卷首列《自序》、《凡例》、《史记·屈原列传》、《楚怀襄二王在位事迹考》。《自序》说明撰写经过及作者本意,《凡例》除说明本书体例,还着重突出屈原忠君爱国思想和《楚辞》摇曳跌宕的艺术成就。《事迹考》起怀王元年(前328)止于印襄于三十六年(前264)。以《史记》、《战国策》等典籍记载的楚国人事为正文,下以双行小字夹注附屈原事迹及作品年代。正文四卷:卷一《离骚》,卷二《九歌》,卷三《九章》,卷四《远游》、《卜居》、《渔父》、《招魂》、《大招》。《九歌》剔除《国殇》、《礼魂》,《九章》篇次重订,故仍合《汉书·艺文志》二十五篇之数。此书只注屈原作品。其体例为逐句诠释,旁加圈点,分段疏解每篇标题改在文前,每篇篇末有一段“议论”。不少篇目,后附其子林沅“附识”一段,以“愚按”别之;《九歌》、《九章》前,别有“总论”林氏采用品笺结合,评注相兼的方法加以诠释,重于疏通文义而略于训诂。其目的在于“求其人旨吻合,脉胳分明,使读者洞如观火,还他一部有首有尾,有端有绪之文”(《自序》)。故此书从文学角度,重视对结构、意境、语言等艺术技巧的分析。此书特点:一、注重诗篇结构的疏解。作者深识疏解结构的重要,深感历代诸家对此的疏忽,抛弃王、洪、朱字解句疏的作法,独辟蹊径,从篇章整体角度解释屈原作品。在《凡例》中云:“总要理会全局血脉,再寻出眼目来。今人偶得二三句之佳,便鹘突击节,不顾上下文义难通,止谓哀惨之极,不觉重沓失次,茫如坐云雾中,支离凑合,此从来积习,愿与海内巨眼者共破之。”此真可谓高瞻远瞩之论。《离骚》篇构,难以把握,前人均未理出头绪。林氏要“寻出头绪,分出段落”(《离骚》“议论”)将全诗分为十三段,逐段解说,多从篇构线索落笔。如对“朝吾将济于白水兮”以下四十四句,注云:“以上叙举世无知之后,才有往观四荒之说,及上下求索(上段内容)。皆于世之混浊无异,竟无一知我类我者,则君必不能冀其一悟,俗必不能冀其一改,可知矣。此身所寄,少不得要决之于卜,定之于巫(下两段内容)。虽滔滔汩汩,无数层折弄成这一大段,看来却是下文灵氛、巫咸二段引子”(本段特点与作用),林氏从全诗整体角度,分析各段段旨及与前后段在结构上的必然联系,可谓深得诗人构思之妙。二、注重文义阐发。林氏不但逐段分析段旨,而于篇末“议论”,对全篇诗旨加以阐明。如对《云中君》、《惜诵》诸篇的议论,深识篇旨。三、注重将屈原诗作置于历史背景之中加以疏解,突出屈子忠君爱国思想。在《凡例》、《离骚》“议论”中,不但强调屈子“忧国忧民”“忠君爱国”,并驳斥了班固,朱熹等人对屈子的诬枉之词。此书刊行后,盛行一时,乾、嘉年间不少《楚辞》作品,以《楚辞灯》命名。可见此书影响之深广。本书也有浅陋之病,如称《九歌》之《山鬼》、《国殇》、《礼魂》实为一篇,对《九章》的重新排序,亦无道理;将《离骚》“求女”与郑袖联系起来,更错解诗旨。主要版本有:康熙三十六年(1697)挹奎楼刊本,上海、天津、浙江图书馆,厦门大学、华东师大藏。民国六年(1917)北京石印本,题为《楚辞易读》。

猜你喜欢

  • 四礼从宜

    四卷。清苏惇元撰。苏惇元生卒年及生平未详,安徽桐城县人。“四礼”指冠、婚、丧、祭,“从宜”即顺从今俗、因时制宜。作者做法是:乡俗不违古礼的地方就采用,乡俗违背古礼处就予以辨正,且所定仪节力求简单易行,

  • 徽郡诗

    八卷。明陈有守、汪淮、李敏合编。陈有守字达甫,汪淮字禹人,李敏字功甫,皆安徽休宁人。生卒年不详。本书创始于嘉靖三十六年(1557),成于三十八年(1559年),共得徽郡作者一百四十六人,诗七百五十四首

  • 同归集

    十六卷。清吴调元(生卒年不详)撰。吴调元字雨苍,石城(今江西省石城县)人,以举人官教谕。《同归集》是吴调元的一部杂纂之作,此书完成于顺治二年(1645),卷首胡世安作序,杂采前古至明末清初典故掌实,共

  • 续补三体石经时代辨误

    一卷(民国十六年刻本)。王照撰。王氏之《三体石经时代辨误》一书未涉及杭世骏的《石经考异》,此书即为辨正《石经考异》而作。《考异》有厉鹗、全祖望二序。全氏认为正始石经亦出于邯郸淳,而嵇康等效法邯郸淳,亦

  • 尊古斋所见吉图初集

    四卷。黄浚辑。黄浚,字百川,北京人。此书收录商周至清古器一百九十器。因我簋器和盖是分列的,故于省吾在序言中说是一百九十一器。其中商周彝器约占百分之六十。所录各器均不记大小尺寸,也无考释。有1936年影

  • 乐府原

    十五卷。明徐献忠(1493-1569)撰。徐献忠字伯臣,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嘉靖四年(1525)中举。本书选取汉、魏、六朝乐府古题,各为考证,并录原文而释其义。但所见肤浅,而又索解太过穿凿。如:杜氏

  • 诠叙管子成书

    十五卷。明梅士享(生卒年不详)撰。梅士享,字伯献,宣城(今安徽宣城县)人。《管子》一书明代旧本均为二十四卷。梅士享此本合作十五卷。梅士享根据自己的看法对《管子》进行诠释。梅士享将一篇分为上、下两格。认

  • 湖南文征

    一百九十卷。清罗汝怀(生卒年不详)编。罗汝怀,字中翰,湖南湘潭人。此编所录之文,自元明迄清近六百年,作者八百余人,文四千余篇。其中精于理者十之六,善言情者十之四,而骈体亦颇有甄采,不言法而法未始或紊,

  • 曼陀罗华阁丛书

    十六种,一百四十八卷。清杜文澜(1815-1881)编。杜文澜字少访,秀水(今浙江嘉兴)人。官至江苏道员,两淮监运使。著有《平定粤寇纪略》、《古谣谚》等书,均收入此丛书。《平定粤寇纪略》记自道光三十年

  • 大唐同光四年具注历

    一。五代翟奉达撰。奉达生平籍里不详。按《敦煌遗书》有天复八年奉达写持诵《金刚经灵验功德记》,末署“布衣弟子翟奉达”,又有所撰《显德六年己未岁具注历日》,则署“朝议郎检校尚书工部员外行沙州经学博士兼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