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楚辞补注

楚辞补注

十七卷。宋洪兴祖(1090-1155)撰。洪兴祖,字庆善,丹阳(今江苏丹阳)人。宋徽宗政和中登上舍第。南渡后,历任秘书省正字,太常博士等职。后出知真州、饶州,兴学开荒,有政绩。因触犯秦桧而编管昭州卒。洪氏好古博学,终身不离书本,著有《老庄本旨》、《周易通议》、《系辞要旨》、《古文孝经序》、《楚辞补注》及《考异》等。此书所以称“补注”,是因为在王逸《楚辞章句》的基础上,对王氏说法在义理上加以阐发、引申,在名物训诂上加以考证、辨析,并纠正《章句》之疏误,补充《章句》之不足,故称《楚辞补注》。它是解释《楚辞》较早、较有价值的注本,朱熹撰《楚辞集注》多取其说,故此书在研究《楚辞》专著中占有重要地位。《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其为“于《楚辞》诸注之中,特为善本”。南宋陈振孙在《直斋书录解题》中对此书撰写过程有详细叙述:“兴祖少时从柳展如,得东坡手校《楚辞》十卷,凡诸本皆两出之。后又得洪玉父而下本十四五家参校,遂为定本,始补王逸《章句》之未备者。书成,又得姚延辉本,作《考异》附古本《释文》之后。其后又得欧阳永叔、孙莘老、苏子容本于关子东、叶少协,校正以补《考异》之遗”。洪氏参校本有二十部左右,并逐步完善,可见其用力勤恳、态度严肃认真。此书兼载《释文》(亦称《楚辞释文》,今佚),《考异》一卷附《释文》后。今流传本无《考异》,其内容已分散编入《补注》之中。《补注》撰写体例为:先列王逸注文于前,再以“补曰”,表明是洪氏补注部分。此书的学术、文献价值是:一、在《楚辞》校勘、订正上,取得很大成就。至洪氏时代,《楚辞》已流传千余年,几经传写,异文脱简,纷然杂陈、莫衷一是。洪氏参考多种底本,精心校订,力图再现古本原貌。如注《抽思》“愿荪美之可完”句时,曰:“‘完’一作‘光’”。比较二字,“光”与上句“亡”协韵,今多以“光”为是。对《离骚》“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注曰:“一本有些二句,王逸无注;至下文‘羌内恕己以量人’,始释‘羌’义,疑此二句后人所增耳。”此说甚为合理,并为后世研究者所认同,以此二句为衍文。二、《补注》一书依据底本赅博,征引宏富,保存了唐代以前及洪氏同时代今已失传的《楚辞》著作中的若干遗说,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郭璞(晋人)所注《楚辞》,徐邈(晋人)的《楚辞音》均佚,《补注》多次引用;时人鲍慎思鲍钦止之说亦有所引。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对《楚辞释文》的征引。《释文》为古本,今佚,由于洪氏的征引,保存了不少极为珍贵的资料。今人游国恩将《补注》所引《释文》,逐条摘录,得七十七条,使后人得见《释文》之一斑。三、对屈原品格,给予很高评价,对贬损屈原之说,给予有力批驳。在《楚辞补注·〈离骚〉后序》中说:“余观自古忠臣义士,慨然发愤,不顾其死,特立独行,自信而不回者,其英烈之气,岂与身俱亡哉!”对班固称屈原“露才扬己”,颜之推诬屈原“露才扬己,显暴君过”的妄言,严斥为“无异妾妇儿童之见。”《补注》也有失当或牵强之处。有的是承袭王逸的误说,将《离骚》的“椒专佞以慢慆兮”的“椒”,解为楚大夫子椒,是极不当的;有的纠正王说,反更显错误,如《九歌·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渚”之“帝子”,王逸解为“尧女也”,尚能接近作品原旨,而洪氏却说:“帝子以喻贤臣”,反而更违诗意。版本有“宋刻本,十七卷,《天禄琳琅书目后编》著录,原项元汴家藏而入内府,今不知归何处。明复刻宋本,北京、上海、南京、浙江图书馆藏。清康熙元年毛氏汲古阁刻本,北京图书馆、清华大学、杭州大学皆有藏。清后有多种版本。今见普及本为中华书局编辑部据汲古阁刊本,1981年标点排印,白化文等校点本。

猜你喜欢

  • 龙舟会

    一卷。明王夫之(1619-1692)撰。夫之字而农,号姜斋,衡阳(今湖南衡阳)人。明末清初思想家。与兄介之同举于崇祯十五年(1642)乡试,晚年筑土室于石船山,学者称为船山先生。明亡,在衡山举兵起义,

  • 万年觞

    清朱素臣撰。朱氏生平见《十五贯》。此剧叙刘基居日郊行,于丘阜侧拾得瑶觞一个、剑一把、天书三卷。瑶觞上镌有“天子万寿”四字样。其字全是古文,不可辨识,而末还有一行楷书六字,云:“欲贯通,访卧龙。”刘乃访

  • 对数简法

    二卷,续一卷。清戴煦(1805-1860)撰。戴煦初名邦棣,字鄂士,号鹤墅,又号仲乙,钱塘(今杭州)人。他早年研习中算,与谢家禾相善,家禾死,校刻其遗书,并著有《重差图说》、《勾股和较集成》、《四元玉

  • 合声简字谱

    一卷。劳乃宣撰。先是有宁河王照(1859-1933)撰《官话合声字母》一书,并于京师创立“官话字母义塾”,由其门人王璞担任教员,推广王氏所创字母。劳氏与王照见解一致,认为中国方言种类繁多,近世交通日便

  • 沈鼎甫侍郎年谱

    一卷。清沈宗涵、沈宗济编。宗涵、宗济晚清人,生卒年及事迹未详,均为谱主之子。谱主沈维(1779-1849),字子彝,一字鼎甫,号梦金,浙江嘉兴人。嘉庆七年(1802年)进士,历任编修,湖北、福建、顺天

  • 群经大义述

    一卷。王舟瑶(详见《经学讲义》)撰。此书又题“经学讲义第二编”,盖相对初编而言。全书分篇论说,分为通变、自强、合群、天人、进化、新民、古今、道德、明伦、嫁娶、学校、教育、原儒、礼乐、大同、君民、集议、

  • 元史纪事本末

    二十七篇。明陈邦瞻(?-1623)撰。邦瞻字德远,高安(今属江西)人。万历进士。历福建按察使,福建、河南布政使,累官兵部右侍郎,总督两广军务。此书成于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是他继《宋史纪事本末》

  • 旧学蓄疑

    一卷。清汪中(1754-1794)撰。汪中见《左氏春秋释疑》条。此书是作者“偶有所得,随笔为录”的读书札记,由作者的子、孙编纂而成。全书共分四类:“子”为一类、“史”为一类、“评诗”为一类、“杂录”为

  • 郑康成年谱

    一卷。清沈可培撰。可培字向斋,浙江嘉兴人。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进士,曾任江西上高知县,罢官后掌教山东泺源书院。谱主为东汉著名经学家郑玄。郑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今属山东)人。此谱事实据郑玄本传,岁

  • 大童寺志

    十卷。清闻性道释德介撰。《大童寺志》清刻本,共十卷。卷首为山图、寺图、凡例。正文分为十门。一曰山川考。二曰建置考。三曰先觉考。四曰盛典考。五曰云踪考。六曰法要考。七曰塔像考。八曰表贻考。九曰辖驱考(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