槎翁集
十八卷。明刘崧(1321-1381)撰。刘崧,初名楚、字子高,泰和(今属江西)人。八岁能诗,洪武三年(1370)举经明行修,改今名,官至吏部尚书。著有《槎翁诗集》(已著录)。此编为刘崧文集,共十八卷。集中奏议则干朝政,切中时弊,如奏请减少偏远地方的驿马以有益于地方;立文天祥祠并撰文立碑,告知府县以天祥为楷模,不要使徭役累及诸生,等等,文字晓畅,论说有力。但总观其文辞则不如其诗能称西江派之宗。是集今有明嘉靖元年刻本传世,现藏北京图书馆,为十八卷。
十八卷。明刘崧(1321-1381)撰。刘崧,初名楚、字子高,泰和(今属江西)人。八岁能诗,洪武三年(1370)举经明行修,改今名,官至吏部尚书。著有《槎翁诗集》(已著录)。此编为刘崧文集,共十八卷。集中奏议则干朝政,切中时弊,如奏请减少偏远地方的驿马以有益于地方;立文天祥祠并撰文立碑,告知府县以天祥为楷模,不要使徭役累及诸生,等等,文字晓畅,论说有力。但总观其文辞则不如其诗能称西江派之宗。是集今有明嘉靖元年刻本传世,现藏北京图书馆,为十八卷。
一卷。清吴骞撰。吴骞著有《论语皇疏考证》,已著录。此编为其与陈鳣同游武陵所记。自庚子年二月十六日至三月二十日,逐日记述。倡和之诗最多,记虽寥寥数节,皆清新可诵。写土风俗与古相证。如二月二十八日,为食寒
六卷。宋朱长文(生平详见《吴郡图经续记》)撰。此书专述琴典。前五卷记自古以来通琴理者共一百四十六人,附见者九人。上述每人各举其主要事迹。第五卷又分十一篇,一为“莹律”,二为“释弦”,三为“明度”,四为
一卷。英国瑞思义(详见《科学趣谈》)、上虞许家惺同译。与瑞思义翻译的《科学趣谈》、《宇宙趣谈》相同,《森林趣谈》也是选译本,且以前二者为大纲而展开的细目研究,因此该书论述内容较为专业化,具有一定的学术
十一卷附一卷。清陈景云撰。陈景云字少章,江苏吴江县诸生。《四库全书总目》史部正史类《三国志辨误》条下考证作者为何人时,对陈氏有简要介绍,可参阅。陈氏博览群书,尤精于史学,撰有十种书,而《文道十书四种》
四卷。清时庸劢撰。时庸劢,生卒年不详,字吉臣,单父(今山东单县)人。庸劢潜心声韵学,折衷清王念孙、段玉裁、严可均、姚文田、孔广森、苗夔、朱骏声、张惠言诸家学说,分古韵二十部。推崇戴震、孔广森阴阳对转说
六卷。清张鉴(1768-1850)撰。张鉴,乌程(今浙江吴兴)人,字春冶,号秋水,嘉庆副榜,官武义县教谕,家贫,靠卖画自给,著述甚丰。眉山诗案即宋代所谓乌台诗案。宋元丰三年(1080)御史何正臣等劾奏
十二种,八十九卷。清徐绍桢(详见《四书质疑》)撰辑。该丛书所收有经类、史类、算学类及诗集;而除徐绍桢自撰者外,尚收有其父徐灏及他人著作。十二种为《通介堂经说》三十七卷(徐灏撰)、《乐律考》二卷(徐灏撰
一卷。清汪宗沂(1837-1906)撰。汪宗沂字仲伊,一字咏春,号弢庐,歙县(今属安徽省)人。他出身于望族,家中富有藏书,聪敏早慧,幼承母教,勤学不辍。光绪六年(1880)进士。光绪二十一年(1895
四卷。清徐山民辑。徐山民为徐虹亭从孙,曾刻《虹亭本事诗》及《杨诚斋集》。此书为好友投赠之书,故无伪迹。第一卷为刘文清、法时帆、王西沚、袁简斋之书。第二卷为梁山舟、王梦楼、赵瓯北、余秋室、陆桂舟之书。第
十二卷。清陈风泉(生卒年不详)撰。陈凤泉,安徽泾县人,官石埭县学。该书融汇多家,博取前人有关礼制的研究成果对古礼作简要解释。重点参照清人秦蕙田《五礼通考》、宋陈旸《乐书》、清惠士奇《礼说》等。分列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