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残本礼记子本疏义

残本礼记子本疏义

一卷。此书原为写本,卷端已断烂,书题及撰人姓名皆不可见。末题“《丧服小记子本疏义》弟(第)五十九。”为日本田中光显旧藏,后捐存早稻田大学。罗振玉据此本影印,后有“丙辰九月《跋》”。其书每见“灼案”字样,罗《跋》据《陈书·郑灼传),“灼少受业于皇侃,尤明《三礼》,家贫,抄《义疏》以日继夜”等语,认为此卷为郑灼所抄《皇侃义疏》,灼案诸条,抄时有所增益,所抄合皇侃《礼记义疏》及《丧服义疏》而成,即《新唐志》皇侃《礼记讲疏》百卷之一,或者就是灼所手书。今与诸书核对,其说有得有失。《礼记孔疏》以皇氏为本,以熊氏补所未备。今《孔疏》述经,大都见于此书,盖袭取《皇疏》,可知此书抄《皇疏》。《唐志》《讲疏》与《义疏》并列,《隋志》同;可知《讲疏》非即《义疏》。今阮刻《礼记孔疏》凡六十三卷,《丧服小记》为“第三十二”。此卷为“第五十九”,以此相差刚二十七卷,合全书当为百卷。但此由按语之“增益”,必谓合《丧服义疏》,未免臆测。且诸志从没有见称《皇疏》为《子本疏义》者。“子本”二字,大概是灼为区别而自谦。日人藤佐世见在书目《礼记子本义疏》百卷下,称梁皇侃撰。大概因灼非句句疏解,其说即附《皇疏》中,故仍题侃名。观“庶子不为长子斩节”,《孔疏》大都袭取灼说,则知孔所据《皇疏》,兼此本也。所抄误脱误衍误字颇多,恐非灼书,而书法草率中仍具古代情致,确为旧本,弥足珍惜。其中称“灼按”有三,称“灼”有四,称“贺玚云”、“贺云”各一,“庾云”有六(庾即蔚之),“崔云”有三(崔即灵恩),称“或问”有九,称“问”有一,皆灼引说,设为回答以畅述其旨。“庶子不为长子斩节”,申述庾说极为详赡。又“尸服以士服及祭不为除丧”按语,虽不言灼,当为灼语。前者虽未知《士虞礼》“尸服卒者之上服”。谓“士有上中下三等,故玄端服有玄裳、黄裳、杂裳之异名,当视卒者之等以为服。”而疏通《郑笺》,已得大概。后者推理阐发充分,认为《郑注》引“正月存亲”为出《公羊传》,“正月”谓“亲亡之月”,尤合郑意。贾逵、服虔云“桓公之甍,至是年三月而小祥”(《诗·南山》疏引)。亦与郑云“亲亡至今而期”互相阐发。又“父税丧”注读如“无礼则税”。今服注曰“兑不虑也”。《杜传》作“脱”字,足补李贻德《左传贾服注辑述》所未及。可谓一字千金,弥足珍视。又“继别为宗”以下诸“继”字均作“系”,而注文或“继高祖”以下诸继字仍作继,未详其意。又“敬宗所以尊祖祢也”,作“敬宗者尊祖祢之义也。”当补入阮元《校勘记》中。又“其祭之间不同时而除丧”之下,“时”下均以疏语隔之。或即灼语,“是作三句读”。与《孔疏》比要强。又“降而在缌小功者则税之”,直径接“已则否”下,疑从《郑注》改。又“无为君之父母妻子长子”节,“近臣君服斯服矣”节,“君虽未知丧”节,则知此“下节”在下卷首。“亲亲以三为五”节,《孔疏》“曾孙服曾祖正三月,曾孙正服缌麻”。据“于期之断杀便正五月,从伯叔亦正报五月。正皆作止”。而阮氏无校语,可见各本皆误,独赖此卷足以订正。又“特为尊是故降至期”,尊是作“首足”,与卫湜《集说》惠栋校宋本同,可知阮刻所据,非宋本之善者。灼字茂昭,东阳信安人,官至中散大夫兼国子博士。事迹可见《陈书》及《南史》本传。是书确为灼著,今仍缺其姓名,以示慎重。是书有罗振玉“影印本”。

猜你喜欢

  • 痛史

    二十七回。晚清吴趼人(详见《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著。长篇历史小说,叙南宋末年在元军大举南攻之下败亡失国的历史。书中描写了以宋度宗为代表的南宋皇室昏庸偏安、在强敌入侵时惊惧无措的衰朽局面,大力指斥抨击

  • 周易客难

    一卷。清龚元玠撰。元玠字瑑山,江西南昌人,乾隆进士,官至铜仁知县。著有《黄淮安澜编》二卷,《十三经客难》五十三卷,《周易客难》为其一。“客难”即设为问答,以申其义。所据皆为王注程传本义及其他宋儒所论。

  • 作师编

    一卷。明贺时泰(见《思聪录》)编。此书首列《周易·蒙卦》,次列《大学·圣经》一章,《礼记·学记》一篇,《白鹿洞规》五节六十九字,《程董学规》一节九十一字,终为《兴文会条件》。书中没有作者的阐发,全为人

  • 经稗

    六卷。清郑方坤(生卒年不详)撰。方坤字则厚,号荔乡,建安(今福建建瓯)人,雍正元年进士,官至兖州府知府。此书杂采前人说经之文,包括《易》、《书》、《诗》、《春秋》、《三礼》、《四书》。因多摭诸说部之中

  • 残本礼记子本疏义

    一卷。此书原为写本,卷端已断烂,书题及撰人姓名皆不可见。末题“《丧服小记子本疏义》弟(第)五十九。”为日本田中光显旧藏,后捐存早稻田大学。罗振玉据此本影印,后有“丙辰九月《跋》”。其书每见“灼案”字样

  • 金石录补续跋

    七卷。清叶奕苞撰。叶奕苞,详见《金石录补》条。本书著录殷周铜器及汉唐碑刻跋尾一百三十二篇。其中有些文字偶亦收入王昶所著《金石萃编》中,只说引自金石后录,没有提作者名字。书中有些考释有精到之见。如汉仙人

  • 声律小记

    一卷。清程瑶田撰。瑶田于乐独有研究,且精于算学,所著有《乐器三事能言》、《声律小声》、《琴音记》等。其所著《琴音记》由算以得数,由数以得音。琴长三尺六寸,自中分而递分之,至于三十六,乃次第其所分者,而

  • 味静斋诗存

    十六卷。清徐嘉(1833-1913)撰。徐嘉字宾华,山阳(今江苏淮安)人,同治举人,官昆山教谕。徐嘉幼时学诗,其学前辈潘德舆论诗之说,有人评论其诗:“作品本于天性。其中年以后之作,多沉雄悲壮,有似元好

  • 周易总义

    二十卷。宋易祓撰。易祓字彦章,别号山斋,生卒年不详。潭州宁乡(今属湖南)人。据《南宋馆阁续录》载,淳熙十一年(1184年)上舍释褐出身。庆元六年(1200年)八月,除著作郎。九月,知江州。又周密《齐东

  • 六书音均(韵)表

    五卷。清段玉裁撰。段氏生平著述,见“说文解字注”。是书附于《说文解字注》。卷首有乾隆丁酉(1777年)戴震等序及段氏自序。包括《今韵古分十七部表》、《古十七部谐声表》、《古十七部合用类分表》、《诗经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