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求一术通解

求一术通解

二卷。清黄宗宪(生卒年不详)撰。黄宗宪字玉屏,湖南新化人,师从丁取忠,学习数学于古荷花池(长沙城东北隅)的白芙堂。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黄宗宪于1874年撰《求一术通解》二卷,书前例言称:“一求定母,旧术极繁,至《求一术指》(时曰醇撰),稍归简捷,而约分之理,仍不易明。今析各泛母为极小数根,了如指掌,遇题有多式者,一索无遗。”“一求乘率,旧术先以奇定相求,得奇一,再立天元累乘累加,亦觉眩目。今以定母衍数对列,辗转相减,递求寄数,即为乘率,不立天元。”“一旧术有借用数之法,赘设,删之”。黄宗宪首先简化了旧术的求定母之法,他认为只要把各泛母(即诸问数)分别写成素因数的连乘积,各行定母极容易确定。他说:“今析各泛母为极小数根(素因数),遍视各同根,取某行最多者(次数最高的)用之,余所有弃之不用,两行等多者随意用之。以所用根数连乘之,即得各行定母。”这就是我们现在使用的最小公倍数方法。他的求乘率方法是:“列定母于右行,列衍数于左行(左角上预寄一数),辗转累减,(凡定母与衍数辗转累减,则其上所寄数必辗转累加),至衍数余一即止,视左角上寄数为乘率。”黄宗宪大胆改革了秦九韶的算法,求乘率时不立天元;当各行定母为1时,他认为可不必求乘率与用数,将秦之旧术删去了。经过黄宗宪的改进。“大衍求一术”成为便于计算的可布列成连贯算式的方法,并被用来解二元一次不定方程。当代中算史家李俨认为,黄宗宪的通解方法,其理由与秦九韶方法原理是一致的,但其列式要比骆腾凤《艺游录》所述的简明(《大衍求一术的过去和未来》载《中算史论丛》第一集)。《求一术通解》的版本有:1876年丁取忠编刻《白芙堂算学丛书》本;1896年黄宗宪撰辑的《古琴古砚斋算术》本;《古今算学丛书》本;《测海山房丛刻》本。

猜你喜欢

  • 证人社约言

    一卷。明刘宗周(见《圣学宗要》)撰。作者初以顺天府尹罢归,与陶奭龄讲学于王守仁祠,以《证人》名其堂。此书为其条诫。首为《社学檄》,题为辛未三月,即崇祯四年(1631)所作。次为《约言》十则、《约戒》十

  • 公余漫稿

    六卷。明王崇古(1515-1588)撰。崇古为明朝大将。字学甫,号鉴川。蒲州(今山西永济西)人。嘉靖进士。授刑部主事。累官右佥都御史、右都御史,加太子少保,进兵部尚书,召入协理戎政。对当时边境的安宁有

  • 毛诗序说

    三十二卷。清龚鉴撰。龚鉴字明水,浙江仁和(今浙江杭州)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此书卷首总论认为:说诗者不得不宗毛诗,宗毛诗不能舍小序。有人说小序是子夏所作,有人说是毛公所作,又有人说是卫宏所作,现在也

  • 南宋杂事诗

    七卷。清沈嘉辙(约1729年前后在世)、吴焯、陈芒光、符曾(1688-?)、赵昱(1689-1747)、厉鹗(1692-1752)、赵信(1701-?)等同撰。沈嘉辙字栾城,焯字尺凫,曾字幼鲁,皆钱塘

  • 词律拾遗

    八卷。清徐本立(生卒年不详)撰。徐本立字子坚,号诚庵,德清(今属浙江)人。道光举人,曾官南江知县。徐本立工于诗词,《词律拾遗》为拾补万树《词律》而作,成于同治十二年(1873)。前六卷为《词律》补调、

  • 征访明季遗书目

    一卷。清刘世瑗辑。刘世瑗,生平不详。此目选取明末杂史、杂记二百九十五部,集中反映了南明史的资料。每书著录书名及所知别名、撰者姓名,但存书目而无其书。有清宣统二年(1910)北京刘宅铅印本。

  • 资治通鉴目录

    三十卷。北宋司马光(详见《资治通鉴》)撰。《通鉴》一书,包括宏富,卷帙浩繁,光恐读者难于寻检,故于编纂之时,提纲挈要,并成此书,于元丰七年(1084)与《通鉴》同时奏进,即进书表所谓略举事目以备检阅者

  • 法华击节

    一卷。明代释德清(1546-1623)撰。德清,俗姓蔡,自号“澄印”,别号“憨山”。为明末四大高僧之人。安徽全椒人。二十岁从南京报恩寺出家,博通内外典。个人兴趣爱好较为广泛,擅书法。“生平爱书晋唐诸帖

  • 四书注解撮要

    二卷。清林庆炳撰。庆炳字耀如,福建侯官(今福建闽侯)人,林昌彝之子。自宋后,《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并列为经,作注解者,数百家,博览者穷年莫殚,且其中醇驳互见,重复不一。是书约为二卷,仅

  • 香草词

    ① 二卷。《洞箫词》一卷。《碧云盦词》二卷。清宋翔凤(生卒年未详)撰。宋翔凤著有《大学古义说》。此为所撰之词集。《香草词》序于道光元年(1821)。《洞箫词》跋于道光九年(1829)。唯《碧云盦词》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