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江都县志

江都县志

①十六卷。清李苏纂修。李苏,字环溪,湖北荆门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五十三年知江都县事。《江都志》始修于明嘉靖四十一年,成书于万历二十五年。此则清代第一志,成于邑令李苏一人之手。扬州知府冯肃序曰:“未闻设局何地,延请何人,昼出治事,夕则篝灯讨论,或得之闻见,或征之史册,偶有感发,辄录于简。”于康熙五十六年(1717)手成刊行。河防中详载三汊河挑河年例,艺文增收了康熙以来有关江都河防之条议奏疏,可知历代江都对治水极为重视。户口从康熙十五年至五十五年,几乎每隔五年收录一次人丁的具体数字,其史料价值极高。卷六秩官表,下列秩官、秩官名臣传;选举表,下列选举名臣传、荐绅名臣传,即为名臣,应归秩官名臣传,此种手法,可谓措置不妥。名儒中,首列胡瑗,与江都无涉,不免借资冠冕。有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刻本、抄本。②三十二卷,首一卷。清五格、黄湘修,程梦星等纂。五格,正白旗内务府人,乾隆二年(1737)由县丞升任江都县知县。黄湘,浙江德清县人,贡生,乾隆六年任江都知县。程梦星,生平见本书雍正《扬州府志》。此志创修于五格。乾隆六年,五格去任,时志稿已成,黄湘接任后复加厘定,越二年刊行。卷首为序、凡例、目录、舆图;卷一建置(沿革表附);卷二星野(祥异附);卷三疆域(都里、坊铺附);卷四山川(河渠、津梁附);卷五学校(书院、义学附);卷六赋役(漕屯、盐法附);卷七秩官(公署附);卷八祠祀;卷九军政(历代封建、战守附);卷十风俗;卷十一物产;卷十二选举(封荫附);卷十三仕籍(恩爵附);卷十四名宦;卷十五乡贤;卷十六古迹;卷十七寺观;卷十八冢墓;卷十九至二十八人物,其目为忠节、亮绩、孝友、笃行(尚义附、百龄人瑞附)、文学、武勋(戚畹附)、隐逸、寓贤、方伎、仙释;卷二十九列女;卷三十经籍(碑目附);卷三十一艺文;卷三十二杂记。清雍正九年(1731),析江都地置甘泉县,此志在各类记述中,以隶江都者详著于前,隶甘泉县者附目于后,难以分叙者则备载之。与前旧志相比,体例一反前例,其人文方面有所增多,地理方面有所减少。有清乾隆八年(1743)刻本、清光绪七年(1881)刘汝贤刻本。

猜你喜欢

  • 玉简斋丛书

    二集,十八种,五十三卷。清末民国罗振玉(详见《云窗丛刻》)编。丛书最初不分集,所收多为目录学著作,后刊刻日繁,始分为二集。初集为讲述边疆史的著作,二集为目录学著作。前者有明高拱《边略》五卷、清佚名《湟

  • 新疆纪略

    清珠克登纂。珠克登字华亭。十三岁时,随父亲前往塔尔巴哈台领队大臣任,道光二十一年(1841),珠克登任肃州镇。珠克登久寓边陲,较为了解那里的情况。此书多道光间抄本。全书不分卷,首记各地官制及兵丁之数,

  • 兴山县志

    十卷。首一卷,清伍继勋修,范昌棣、吴翰章等纂。伍继勋,字次荪,江苏阳湖人,供事,官兴山知县。范昌棣,湖北蕲水人,生员。吴翰章,字星桥,本县人,举人。县志明以前无可考,康熙四年(1665)县令胥遇纂《兴

  • 四书正体校定字音

    无名氏撰。是书卷首有道光壬午闰三月榕荫堂主人宜亭氏序,是书为其所刊。序称“持节吴下,来典尚衣,公条无理,率以课子为事。适友人汪君节安有家藏《四书正体校定字音》一书,逐字音切,无复无遗。且笔墨悉照《洪武

  • 易确

    二十卷。清许桂林撰。桂林字同叔,一字月南,辽宁海城人,嘉庆举人,专于易学。此书历数年编成,卷首有自序,叙述成书之原委;卷一至卷六为总论、易图、易理、易数、易用、易表六篇,卷七至卷十八为易说,均依本经为

  • 御订全金诗

    七十四卷。清郭元釪(约1705前后在世)奉敕编撰。郭元釪字子宫,江都(今属江苏扬州)人,生卒年不详。好学工诗,以诸生与修《佩文韵府》等书,官授中书。著有《一鹤庵诗》。《御订全金诗》全称为《御订全金诗增

  • 春秋左传地名录

    二卷。明刘诚撰。刘诚字伯宗,贵池(今安徽贵池)人。贡生。崇祯中任江西布政使,张秉文保举州牧,辞不就。该书以十二公时间为顺序,前列国名,后列地名,地名之下各有注,少则一、二字,多则六、七字,都为随手别录

  • 贷园丛书初集

    十二种,四十七卷。清李文藻原辑,周永年重编。李文藻字素伯,号南涧,益都(今山东益都)人。乾隆进士,官桂林府同知,为钱大昕入室弟子。性喜藏书,所藏数万卷,皆亲手雠校。著有《琉璃厂书肆记》及《恩平集》、《

  • 孟子札记

    ① 一卷。清范尔梅(详见《大学札记》)撰。卷首有《读孟》数则,说孟子以战国策士之口,合圣贤中正之蕴。读之如壁立千仞峰头,高踞百尺楼上。足以扩人心胸,拓人眼界。浅人训诂,反掩庐山真面。故书中评文处多,解

  • 千山剩人和尚语录

    卷。清代释函可(1611-1659)撰。函可,为清代寿昌(在江西新城今黎川县)禅门高僧宗宝道独弟子。因其弘法而罹难,被发配到东北,于今辽宁省鞍山市附近的千山驻足,开法于千山。函可,人称“剩人和尚”,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