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涯集
十卷。明顾磐(约1526年前后在世)撰。顾磐,字子安,南直隶通州(今江苏南通)人。正德八年(1513)举人。著有《海涯集》。是集凡十卷,诗四卷,文六卷。而以诗余附于诗后。其集诸文大致以流利为主,不为诘屈,然亦不造精深。其诗亦然,无甚特色。是集收入《四库全书·存目》。
十卷。明顾磐(约1526年前后在世)撰。顾磐,字子安,南直隶通州(今江苏南通)人。正德八年(1513)举人。著有《海涯集》。是集凡十卷,诗四卷,文六卷。而以诗余附于诗后。其集诸文大致以流利为主,不为诘屈,然亦不造精深。其诗亦然,无甚特色。是集收入《四库全书·存目》。
一卷。清刘道明订。道明字仁宝,江苏如皋(今江苏如皋)人。是书大旨调停阳明古本与朱子改本之间。如谓《古本格物传》的或有或无,不必深辨。而朱子所补,必当增入。因宋明以来禅教大行深溺人心,若不表章格致之旨,
一卷。明孙丕扬(生卒年不详)撰。孙丕扬字叔孝,富平(今属陕西)人。嘉靖三十五年(1556)中进士。官至吏部尚书。此书分为四篇,一曰《格物图》,二曰《明物解》、三曰《原物辨》、四曰《人物镜》。其书原有总
不分卷。潘锡恩撰。潘锡恩,(?-1867),字芸阁。安徽泾县人。嘉庆十六年进士。授编修。历任侍读学士、光禄寺卿。道光五年(1825)命以道员发往南河,补淮扬道。次年授南河副总督。后累迁至兵部、吏部侍郎
不发卷。清蒋湖南(详见《卦气表》)撰。该书以《左传》纪事为依据,论《春秋》的书法,随览随记而成。书中标题,有摘录《春秋》之文的,也有作者自拟的;题目有前后重复的,题目之下又有附以他种题目的,题目之中又
见《史载之方》。
一卷。清毕沅撰。参见《说文解字旧音》。是书把《说文》中本为一字(即异体字),经典或世俗别为二义的字汇为一编,本着许慎据形著训的原则加以考辨。例如:“求”“裘”、“裳”“常”、“祀”“禩”、“祐”“烜”
一卷。清沈辉宗(详见《大学参证》)撰。是书无序例,也不署名氏,因其附于《学庸参证》后,故知为辉宗所作。首定序次,以“天命之谓性”至“万物育焉”为第首支,是总冒。“仲尼曰:‘君子中庸’”至“强哉矫”为第
一卷。清郑知同撰。郑氏生平著述,见《说文浅说》。是稿因郑氏之殁,残而未完,郑氏遗书因而未收。1928年,丁福保辑《说文解字诂林》,搜得抄本,刊入其中。仅存数十条,前后亦无序跋,只是摘录诸家说解商榷之,
一卷。晋贺循(详见《贺氏丧服谱》)撰,清马国翰辑。郑康成作《丧服谱》,循也作谱,王肃作《丧服要记》,循也作要记,其书似乎参考郑、王,而酌其中。《隋志》十卷,《唐志》五卷,现在都已经散失,马国翰从《礼记
二卷。明王概(生卒年不详)撰。高铨编。王概,字同节,庐陵(今江西吉安市)人。明正统壬戌年(1442)中进士,官至刑部尚书,谥恭毅。王概曾为大理寺卿,在参与审判定案的过程中,他平反了许多错案。《王恭毅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