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熹平石经周易残字

熹平石经周易残字

熹平石经《周易》残字,汉时原刻,近世从洛阳出土,是所有出土熹平石经中规模最大,存字最多的一块。出土时石即中断为二。上石最初归文氏,后来归合肥李氏。下石归陕西于氏。此书是未归文氏、于氏之前的拓本。字刻在石碑的两面。前面存二十八行,是《周易》下篇自“家人”至“小过”各卦的卦辞和爻辞。共五百三十三字。后面存二十五行,共四百零二字。两面加起来总共九百三十五字。其卦辞、爻辞之后不附“彖”“象”。系辞之后是“文言”和“说卦”,完全与王肃本的次序不同。字句之间也多有异处。按,熹平石经是五经的第一个刻本,而且是诸儒第一次承诏校定的官刻。而《周易》一经居五经之首。《隋志》所载的一卷,自唐以后久已不传。现在竟然在一千几百年之后发现了这个碑刻,虽已残缺不全,但仍可窥见魏晋以前《易经》和《易传》的旧貌,其价值超过了一切唐宋刻本,为群书之冠。有民国年间拓刻本。

猜你喜欢

  • 丹溪纂要

    四卷。明卢和(生卒年不详)撰。卢和,字廉夫,号易庵,东阳(今属浙江省)人,医家。除此书外,另著有《食物本草》。此书成于明成化二十年(1484),又名《丹溪先生医书纂要》、《医书纂要》。书前有作者自序,

  • 南雍志

    二十四卷。明黄佐(见《翰林记》)撰。黄佐著有《泰泉乡礼》、《翰林记》,已著录。本书为作者任南京国子监祭酒时所作,专记明朝南京国子监的建制、设官、职掌,以及在监学生的分类、学业、学规、授官等各方面的情况

  • 龚氏说文段注札记

    一卷。清龚自珍(1791-1841)撰。自珍字璱人,号定盦,后更名巩祚,仁和(今浙江杭州市)人。道光己丑(1829年)进士,官至礼部主事。思想家、文学家,著作甚丰,今人辑有《龚自珍全集》。少从外祖段玉

  • 梦蕉诗话

    二卷。明游潜(约1515年前后在世)撰。游潜生平详见《博物志补》辞目。是书为明代论诗著作,其内容大多作者读诗之感受,诗论主张不多。但其主张诗应别于经、史,反对以理作诗,应属卓见。然所论诸诗,明人居其大

  • 稗传

    一卷。元徐显撰。徐显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四库提要》考其当为绍兴(今属浙江)人,而寓居于姑苏(今江苏苏州)。《稗传》亦称《稗史集传》,记载元末文人儒士王艮、柯九思、陈谦、葛乾孙、潘纯、陆友、王冕、王渐

  • 艺话甲编

    五卷。明茅元仪(1595-1641)撰。茅元仪字止生,号石民,归安(浙江湖洲)人。茅坤之孙。官至觉华岛副总兵。著述宏富。有《平巢事绩考》等。此编皆评诗论文之语。原在嘉靖间,茅元仪之祖父茅坤与王世贞争名

  • 宋宰辅编年录

    二十卷。南宋徐自明撰。徐自明,字诚甫,号慥堂,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官富阳主簿,除太常博士、国子博士,终永州知州。除此书外,尚编著有《零陵志》十卷,《浮光图志》三卷。全书以皇朝世系划分卷帙,上起太祖建

  • 春秋繁露平议

    二卷。清俞樾(详见《周易平议》)撰。该书是作者所撰《诸子平议》中的一种,对《春秋繁露》一书进行校订训释。作者对《春秋繁露》中的文句错讹、疑难字义进行了校正,对研究该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春秋繁露平议》

  • 汉石经残字证异

    一卷(家刻本)。清孔广牧撰。广牧字笠塘,山东曲阜(今山东曲阜)人。此书卷首有仪征刘寿曾序。刘序认为,汉熹平石经,其文字与经典文字密切相关。就残字稍完备者而言,《尚书》则是东晋古文未出以前之本。《诗经》

  • 天问阁集

    三卷。明李长祥(1612-1679)撰。长祥,字子发,号研斋,晚号石井道人,夔州(今四川奉节县)人。崇祯年间进士,福王时授御史,著有《杜诗新编》、《天问阁集》等。该书主要内容是旧闻轶事,多为疏证史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