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熹平石经残字

熹平石经残字

一卷。清陈宗彝刻印。宗彝字雪峰,原名秋涛,江宁(今江苏江宁县)人,嗜金石古籍。他所刻印的蜀石经残字,也已著录。这卷《熹平石经残字》,就是清道光三年,与蜀石经同时刻印的。此书所刻,凡《尚书·盘庚》一石,《论语》之《为政》、《尧曰》二石。《盘庚》仅存“或迪自怨”一段,不足三十字。《为政》仅存“道之以德”一段,不足六十字。《尧曰》仅存“不蔽”一段,不足三十字。总共不足二百字。前面是“熹平石经残字”六字,继之以唐中冕写的前言。次列石经残字,先列《盘庚》,后为《为政》、《尧曰》。每段经文都有释文,并附有宗彝所写的简略的考释。其后则是宗彝的记言,再后则为朱珔、汪燡、顾千里、袁廷恺、宋翔凤、盛大士诸人的题咏。最后又以宗彝的记言结束。宗彝所刻的这三段残字,翁方纲早已摹刻过了。翁氏所撰的《石经残字考》,其经文字体的异同,以古今各本相较,也极为详备。考察石经残字的人,本只要看翁氏所刻就行了。陈氏所刻的,不但存字少,考释也过于简略,与翁氏之刻相比,不可同日而语。但是从来摹刻熹平石经残字的人,都是刻在石头上的。例如申铁蟾在关中刻的,放在碑林之中;翁方纲在北京刻过,又在江西刻过,放在南昌学舍。只有陈宗彝改为木刻,这是他的首创。其用意是既保存残字原貌,又便于翻阅。这用意是好的,值得取法。可惜他囿于所见,未能把所有存世的熹平石经残字都刊刻出来。有《百一庐丛书》本。

猜你喜欢

  • 三经附义

    六卷。清李重华(生卒年不详)撰。重华字君实,号玉洲,吴江(今属江苏省)人。雍正八年进士,官翰林院编修。除此书外,还著有《玉洲诗集》。此书包括《易》、《书》、《诗》三经。于《易》皆推求于反对正对之间,所

  • 宙合编

    八卷。明林兆珂(详见《毛诗多识编》条)撰。此书是林兆珂考证之文,分为六门。一为“泰真测徼”,内容皆以谈论天地为主;二为“珍驾提羽”,均为谈论经籍:三为“墨兵微画”,皆谈史传;四为“汉畴剽耳”,皆谈世务

  • 增修互注礼部韵略

    五卷。宋毛晃增注,其子居正校勘重增。诸家所称《增韵》者即此书也。毛晃,南宋江山(今浙江江山县)人。绍兴(1131-1162年)间进士。精字学,为海内所宗,学者称铁砚先生。另著《禹贡指南》,已佚,清人辑

  • 冬余经说

    十二卷。清邵向荣(生卒年不详)撰。向荣字东葵,余姚(今属浙江省)人。康熙五十一年进士,官镇海县教谕。此书杂释诸经,包括《易》、《书》、《诗》、《春秋》、《周礼》、《礼记》、《论语》、《孟子》。主要是引

  • 百战奇法

    见《百战奇略》。

  • 万卷楼遗集

    六卷。明丰坊(约1523年前后在世)撰。丰坊字存礼,号南禺。鄞县(今浙江宁波)人。生卒年不详。嘉靖二年(1523)进士,授礼部主事。后坐法避吴中,改名道生,字人翁。其博学工文,家藏书万卷,故有“万卷楼

  • 类博杂言

    一卷。明岳正(1418-1472)撰。岳正,字季方,号蒙泉,漷县(今北京市通县)人。正统十三年(1448)进士第一,授编修,天顺初改修撰,命以原官入阁预机事。以谋去石亨、曹吉祥不成,谪钦州同知。后逮系

  • 诗说

    ① 十二卷。宋刘克撰。刘克,宋理宗时人,生卒年及事迹不详。信安(今浙江常山县)人。刘克在《诗经》研究方面受吕东莱的影响,《诗说》一书的体系仿效《吕氏家塾读诗记》,一诗一解,先列原文,后录诸家之说,而系

  • 南部新书

    十卷。宋钱易撰。生卒年不详。钱易字希白,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文学家。为吴越国王钱俶之侄,真宗朝举进十,累迁左司郎中,翰林学士、工书善画,文辞敏捷,以才藻知名,苏易简谓其有李白之才。著述甚多,有《

  • 九歌残石

    一卷。唐欧阳询(557-641)书。欧阳询,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书法家。官至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封渤海县男。书法学王羲之、王献之,自成一家,称“欧体”,为唐初四大书家之一。有《九成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