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猗觉寮杂记

猗觉寮杂记

二卷。北宋末南宋初朱翌(生卒年不详)撰。朱翌字新仲,自号灊山居士,晚年又自号省事老人,舒州(今安徽潜山)人。政和间以太学生登进士第,为溧水簿。高宗南渡后,官秘书监中书舍人,与修徽宗实录。秦桧逐赵鼎,以朱翌为鼎党,谪居曲江。朱翌在曲江,嗜学如渴之须饮、饥之须食,穷经考古,探索百家,兼及琐录稗说,旁引曲证而折衷之,积几年之功,完成此书。全书分上下两卷,四百三十五则。上卷皆诗话,止于考证典据,而不评文字之工拙。下卷杂论文章,兼及史事。鲍氏《知不足斋》刻本,割其下卷六十八则移入上卷。以均篇页,殊失古人著书之意。前载与丞相洪适求序书一篇,鲍氏移之卷末。洪适未及作序而卒,其弟洪迈始为序之,列在篇首。全书记述有据,考证精核。刘克庄《后村集》中亦极称其考证之功。书中也有可商榷之处,如杜甫已上人茅斋诗,天棘蔓青丝句,朱翌据本草改为“颠棘”,未免穿凿;苏轼诗,宜蚕使尔茧如瓮句,事出《列仙传》,朱翌则引伪托之《述异记》;韩愈、谢自然诗,实属唐人,乃云出《风俗通》;杜甫、李潮八分小篆歌,诸本皆作苦县光和尚骨立,朱翌乃误作“骨力”,引南史张融事为证;鹊填河事,见《颜氏家训》及庾肩吾诗,又见白居易六帖,乃与亲家等字一概谓之俗说;苏辙诗传仍存小序首一句,乃屡谓之废序;唐虞自是国号,乃云尧姓唐,舜姓虞。皆不免于疏舛。引据精凿者,不可殚数。如雷琴一条,引元稹诗注,证为蜀匠;贺若一条,引唐书王涯传,证为贺若夷。段安节《乐府杂录》曾称,贞元中,成都雷生善凿琴,其业精妙,天下无比,弹者亦众焉。大和中有贺若夷,尤能,后为待诏,对文宗弹一调,上嘉之,赐朱衣,至今为赐绯调。所考与史相合。《四库全书总目》谓其书“在宋人说部中,不失为《容斋随笔》之亚”,足资参考。今传本不一,《知不足斋丛书》、《武英殿聚珍版书》、《龙眠丛书》、《四库全书》、《笔记小说大观》、《丛书集成初编》等版本作二卷,《学海类编》丛书本作六卷,宛委山堂《说郛》、《香艳丛书》本作一卷。《丛书集成初编》本据《知不足斋丛书》本排印,为最通行版本。

猜你喜欢

  • 叙古千文

    一卷。宋胡寅(1098-1156)撰。黄灏(生卒年不详)注。胡寅字明仲,崇安(今属福建)人。胡安国弟之子,宣和三年(1121)进士,授校书郎,受学于杨时。金人南侵,上书高宗,建议兴师北向,反对遣使讲和

  • 逸亭易论

    无卷数。清徐继恩撰。继恩字世臣,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号逸亭。此书共八篇,首篇为河图书,二篇为洛书说,三篇为先天八卦图说,四篇为后天八卦图说,五篇至七篇皆为卦序说,末篇为策数说。《易》论始于河图洛书之

  • 诗说活参

    二卷。清李灏(生卒年不详)撰。灏字柱父,又字沧江,南丰(今江西南丰县)人。乾隆间,以生员荐举试博学鸿词科,不遇。官至永宁训导。著有《范同宗录》、《问茞堂集》及《诗说活参》。此书不载经文,仅以《诗》之篇

  • 易象

    二卷。清王明弼撰。王明弼字亭二,陕西人。康熙时官至凤翔府教授。该编取六十四卦大象将本义列于前,而各敷衍数语于后,实无发明。《四库全书总目》入存目。

  • 论语正义补

    一卷。清刘恭冕(详见《何休注训论语述》)撰。恭冕完成其父刘宝楠的《论语正义》(见《论语正义》)是书为《正义》刊后行的续作,为补《正义》之缺。其勼集先儒古谊,参考诸家之说,条举件系,写出留在家中,未及润

  • 大儒粹语

    二十八卷。清代顾栋高(1679-1759)编写。顾栋高见《尚书质疑》。此书为宋代以来,诸儒家讲学的言论汇编,旨在调停朱(熹)陆(九渊)二派的争辨。全书摘录了周敦颐、程颐、程颢、张载、杨时、谢良佐、吕大

  • 懿言日录

    一卷、《二录》一卷、《续录》一卷、《别录》一卷,附礼闱分校一卷、七规一卷。清王哲生(生卒年不详)撰。哲生字素岩,昆山(今属江苏省)人。康熙二十一年(1682)进士,官翰林院编修。此书按年编辑成帙,日录

  • 初潭集

    十二卷。明李贽(详见《九正易因》条)撰。原书本为三十卷,共分夫妇、父子、兄弟、君臣、师友五类。卷一至卷四为夫妇,下分合婚、幽婚、丧偶、妒妇、才识、言语、文学、贤夫、贤妇、勇夫、俗夫、苦海诸缊、彼岸诸媪

  • 东乡县志

    十二卷首一卷,清白如柏纂修。白如柏,长白人,曾任东乡县知县。东乡县旧无志。嘉庆十七年(1812)县令徐陈谟始修之。兹编则为续徐志而作。《东乡县志》光绪二十八年(1902)刻本。共十二卷首一卷。卷首为原

  • 绿雪亭杂言

    一卷。明敖英(详见《慎言集训》条)撰。敖英在自序中说:蜀台清戎之西,有亭曰‘绿雪’。环亭有竹百余竿,日与此君相对,翛然有吏隐之适。因追忆见闻,窃有评论,随笔杂记,名之曰《绿雪亭杂言。此书止一卷,其前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