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虹楼法帖
十六卷。清孔继涑辑刻张得天书十二卷,孔广廉刻孔继涑书四卷。孔继涑曾刻张得天书为《瀛海仙班帖》。孔继涑本为张得天之婿,从受其书法,藏张氏书迹颇多,复又借摹别家所藏。张得天一生俯首董其昌,最重其所刻帖,曾题董其昌书云:出入于颜鲁公、李北海、苏灵芝、兼及杨少师、东坡居士,足使赵松雪短气。此帖对张得天之精作采摭略备。孔继涑传张氏衣钵而不能出其范围,犹张得天不能出董其昌之范围。有曲阜孔氏本。
十六卷。清孔继涑辑刻张得天书十二卷,孔广廉刻孔继涑书四卷。孔继涑曾刻张得天书为《瀛海仙班帖》。孔继涑本为张得天之婿,从受其书法,藏张氏书迹颇多,复又借摹别家所藏。张得天一生俯首董其昌,最重其所刻帖,曾题董其昌书云:出入于颜鲁公、李北海、苏灵芝、兼及杨少师、东坡居士,足使赵松雪短气。此帖对张得天之精作采摭略备。孔继涑传张氏衣钵而不能出其范围,犹张得天不能出董其昌之范围。有曲阜孔氏本。
二十三种,二百二十七卷。民国刘世珩编。刘世珩字聚卿,安徽贵池人。曾刻有《玉海堂影宋丛书》、《宜春堂影宋巾箱本丛书》等。丛书辑唐以来贵池先贤著述,陆续刻成,共二十三种。其中《贵池唐人集》二十二卷收九家著
清高珩(1611-1695)撰。高珩生平详见《栖云阁诗》(辞目)。是集以诗体分类编次,不分卷数。为写之本,从题记中可知,是高珩之子高之骃、高之驹校订的,大概是未刻全集之前,高珩家人录存之稿。《四库全书
①不分卷。清徐京陛纂修。徐京陛,江西义安人,贡生,官竹溪知县。竹溪,汉为武陵郡,明割竹山地置竹溪,其僻远与竹山同。竹溪旧有志,自李自成、张献忠农民起义,化为乌有。竹溪兵燹之祸,与竹山相类似。康熙十九年
十六卷。清查亦照(1762-?)撰。查亦照,浙江嘉善人,生平仕履待考。全书无序跋及目录,不分体,编年为序,近体诗居多,七绝不如七律,五古胜七古,诗中大抵登临怀古,题花咏雪,赠答酬酢之作,记叙嘉庆中叶之
一卷。三国时吴诸葛恪(203-253)撰。恪字元逊,琅玡阳都(今山东沂水县南)人。曾官至太子太傅。《隋书·经籍志》杂家类载:“梁有《诸葛子》五卷,诸葛恪撰”。新、旧《唐书》均未著录该书,说明此书佚失已
六卷。清顾奎光(1719-1764)撰。顾奎光字星五,江苏无锡人。他博学多识,1745年中进士,1753年官至湖南泸溪县知县,1759年调湖南桑植知县,直到1764年去世。顾奎光任职期间,因改进农业生
一卷。汉终军撰。其生卒年不详。清马国翰辑。终军字子云,济南人,年十八,选为博士弟子,官至谏议大夫,终军死时,年仅二十余,故世谓之终童。他才气纵横,议论风发,而天斩其年,实为可惜!著述不多,《汉书·艺文
二卷。清叶大庄(?一1898)撰。叶大庄,福建闽县(今闽侯)人,字临恭,号损轩,室名有小玲珑阁(有《小玲珑阁词》)、曼殊庵、偕寒堂(有《偕寒堂校书记》)、写经斋(有《写经斋》文稿等),一作写经堂。同治
二十四卷。《词》九卷。清张埙(约1780前后在世)撰。生卒年未详。张埙字商言,号瘦铜。江苏吴县人。乾隆三十年(1765)举人。官内阁中书。此编聚其生平之诗,随所游历,各为一集。凡《南海集》二卷、《西征
一卷。宋范公偁撰。范公偁是范仲淹之后,苏州吴县(今苏州)人。生卒年及仕履生平情况均不详。其书多颂祖德,是作者在绍兴丁卯、戊辰年间,听其父所说,故书名《过庭录》。书中也论及诗文与轶闻杂事等。语言淳厚朴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