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百宋一廛赋注

百宋一廛赋注

一卷。清黄丕烈、顾广圻撰。顾广圻(1770-1839),字千里,号涧蘋,自号思适斋居士,又号无闷子,江苏元和(今苏州)人。早年丧父,家境不丰,且身弱多病,却苦读不懈。年届三十,补县诸生,后师从江声(1721-1799),尽通经学,学问益博,为孙星衍、黄丕烈等大藏书家一致推崇,并争相延请他校勘图书。嘉庆七年(1802),黄氏迁居县桥巷,专辟藏室储宋刻刊本约百种,名为“百宋一廛”,特邀顾氏为所藏之书作赋,黄氏自注之,对宋本行款、字数、版本、曾为某氏旧藏诸项详作叙注,堪称新式解题目录。书中所标“佞宋主人”、“思适斋居士”即黄、顾二人代称。有《士礼居丛书》本、潘刻五种本、嘉庆十年(1805)黄氏家刻本。

猜你喜欢

  • 海陵集

    二十三卷。《外集》一卷。宋周麟之(1118-1164)撰。周麟之,字茂振,海陵(今江苏泰州市)人,一说江宁(江苏南京)人。绍兴十五年(1145)进士,为武进尉。绍兴十八年应博学鸿词科试,合格,除左修职

  • 历代赋汇

    一百八十四卷。清陈元龙(1652-1736)等奉敕编纂。陈元龙字广陵,浙江海宁人。康熙进士,累迁至侍读学士、吏部侍郎以至文渊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工书法。著有《爱日堂文集》。此集为历代赋总集。赋作为一种

  • 从政录

    一卷。明薛瑄撰。薛瑄(?-1464),字德温,号敬轩,山西河津人。永乐进士,授御史。天顺年间官至礼部右侍郎兼内阁学士。他崇奉程朱理学,以修己教人、恢复本性为宗旨。这也可说是本书的主旨。他在本书中论述了

  • 御定资政要览

    三卷,后序一卷。清爱新觉罗·福临(见《御注孝经》)撰。该书凡三十章,曰:君道、臣道、父道、子道、夫道、妇道、友道、体仁、弘义、敦礼、察微、昭信、知人、厚生、教化、俭德、迁善、务学、重农、睦亲、积善、爱

  • 清太宗文皇帝实录

    六十七卷。清觉罗德洪等奉敕修。原题《大清太宗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考隆通显功文皇帝实录》,简称《清太宗实录》,今从封面题。是书始修于顺治九年(1652),一直拖延未成,康熙十二年(1673)开史局

  • 直音旁训毛诗句解

    二十卷。元李公凯撰。李公凯字仲容,宜春(今属江西)人。生平事迹不详。该书流传极少,诸家俱未著录。始见于《千顷堂书目》之中,朱彝尊《经义考》从之。该书的特点是:每篇诗的训释均有三个部分。一为“直音”,所

  • 古今类传岁时部

    四卷。董谷士、董炳文撰。董谷士,字农山,乌程(今浙江吴兴)人。董炳文,字霞山,谷士弟。兄弟二人,清前期人。书前潘耒序,交待了该书的原委。董氏兄弟本欲编纂类书,分天、地、人、物四部,名以“古今类传”。其

  • 康斋文集

    十二卷。明吴与弼(1391-1469)撰。吴与弼,字子傅,号康斋,崇仁(今属江西)人。永乐七年(1409)赴南京省亲,从学于杨溥。因获读朱熹所编的《伊洛渊源录》而立志学习理学,发愤读书。天顺元年(14

  • 玉堂杂记

    三卷。宋周必大(1126-1204)撰。周必大,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字子充,一字弘道,号平园老叟。高宗绍兴二十一年(1151)进士,中博学宏词。授徽州司户参军。孝宗时任起居郎,迁权中书舍人。历枢

  • 嘉定府志

    四十八卷首一卷,清文良、朱庆镛等修,陈尧采等纂。文良,字冶庵,长白人,咸丰四年(1854)任嘉定府知府。朱庆镛,字晓霞,广西博白县人,道光十三年(1833)进士,同治初年任嘉定府知府。陈尧采,华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