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山集
三十卷。宋王之道(1093-1169)撰。王之道字彦猷,自号相山居士,庐州濡须(今安徽合肥)人。宣和六年(1124)与兄王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调历阳丞,绍兴初,通判滁州,因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由此沦废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其文慷慨激烈,正气浩然,所论“九不可和”足与胡铨封事相匹,其气节尚高出一筹。且明白晓畅,实用性强。其诗虽非所长,却抒写性情,具有真朴之致。所著《相山集》三十卷,亦从《永乐大典》各韵搜辑编次而成。今有《四库全书》本。
三十卷。宋王之道(1093-1169)撰。王之道字彦猷,自号相山居士,庐州濡须(今安徽合肥)人。宣和六年(1124)与兄王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调历阳丞,绍兴初,通判滁州,因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由此沦废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其文慷慨激烈,正气浩然,所论“九不可和”足与胡铨封事相匹,其气节尚高出一筹。且明白晓畅,实用性强。其诗虽非所长,却抒写性情,具有真朴之致。所著《相山集》三十卷,亦从《永乐大典》各韵搜辑编次而成。今有《四库全书》本。
四卷。清姚世钰(约1703-1757)撰。姚世钰,字玉裁,号薏田,归安(今浙江吴兴)人,生卒年均不详。诸生。世钰少嗜学,负俊才,与弟汝金同为当时著名文士。喜山水,善交游,与金农、厉鹗等称莫逆交。年五十
十卷四十回。题“长安道人国清编次”,作者真实姓名及生平不详。书成于明末,作者当为与魏忠贤同时之明末人。该书为长篇小说,叙述明末宦官魏忠贤作恶多端和死后在阴间受审的故事。原刻本书首题识云:“长安道人与魏
四十六卷。《附录》三卷。宋綦崇礼(1083-1142)撰。綦崇礼,字叔厚,高密(今山东高密县)人,后徙潍之北海(今山东潍坊)。登重和元年(1118)上舍第。调淄县主簿,历秘书省正字。高宗时,拜中书舍人
一卷。姚秦释僧肇撰。释僧肇生平事迹详见《维摩诘所说经注》条。对该经注的真实性,到目前为止,见载史书有两种看法:其一,《大唐内典录》和日本释敬雄序均“不云有金刚经注之作。考其文字,则十之七八与天台释智之
七卷。明马理(1471-1555)撰。理字伯循,号溪田,陕西三原人。正德九年(1514)进士,官至南京光禄寺卿,死于地震,谥忠宪。为关中名儒,为学者所宗。人称其《易》学,实可与梁寅、蔡清、陈琛、湛若水
六卷。元刘秉忠(1216-1274)撰。刘秉忠字仲晦。邢州(今河北邢台)人。后出家为僧,法名子聪,号藏上人。辅弼忽必烈建立元朝,制定各种制度。据《元史》本传,集本十卷。今明刻本佚其杂文四卷,唯存六卷。
三十卷。明顾起元(1565-1628)撰。顾起元字太初,一作璘初。江宁(今南京)人。万历二十六年进士。官至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著有《蛰庵日录》四卷,《客座赘语》十卷,《金陵古金石考》等,与此
一千卷。北宋王钦若、杨亿、李维、钱惟演、夏竦等十五人奉宋真宗的命令共同编撰。王钦若(962-1025),字定国,北宋临江军新喻(今江西新余)人。宋太宗时进士,宋真宗初年参知政事。曾劝帝造作“天书”,封
十五卷。清高澍然(生卒年不详)撰。澍然字雨农,福建光泽(今福建光泽)人。嘉庆七年(1802)举人,官至内阁中书。好古文辞。著有《春秋释经》十二卷、《论语私记》二卷、《诗音》十五卷。是书分平上去十卷、入
二十卷。《坦园文录》十四卷。清杨恩寿(1835-1891)撰。杨恩寿,字鹤俦,号蓬海、朋海、蓬道人。湖南长沙人。同治九年(1870)举人。在云南、贵州作幕宾多年。恩寿不仅工诗文,而且善写传奇,著作颇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