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礼笺

礼笺

三卷。清金榜(详见《周易考古》条)撰。金榜治礼宗郑玄,采集旧闻,摭拾秘笈逸文要义,著述而成。书首有大学士大兴朱珪《序》,《序》言“新安金君,枕葄六经,尤邃于《礼》,以郑氏书为言《礼》者之舌人,而病贾、孔二疏,不能补其漏疏,宣其奥密,非善译郑氏者,乃自著论数十篇。大而天文、地域、学校、郊庙、明堂,以及车旗器服之细,罔弗贯串群言,折衷一是。第祖郑诗笺毛之义,名曰《礼笺》,录以示余。余叹其词精义核,不必训诂全经,而以之宣译圣典,不失三代制作明备之所在。余经学疏陋,读此书,其言‘司马法有正卒羡卒之分’,‘三江汉为北,岷为中,浙为南’,‘秦正月用亥’,‘禘兼天地人’,皆于夙所见合。君养疴林泉,多暇日,读书实事求是。所诣益深,当更取诸经之疑义而译之,为学者之矩臬”等等。末题“乾隆五十九年八月朏,大兴朱珪于粤东抚署之存得斋”。此书共三卷。分别为:卷一自“九赋九式”至“凫氏为钟”,凡十五条,皆辨释《周礼》;卷二自“金奏肆夏”至“阴厌阳厌”,凡十七条,皆辨释《仪礼》;卷三自“旬之外远某月”至“反三年之练葛”,凡十六条,皆辨解《礼记》。概以郑注为主,曰《礼笺》者,仿郑笺诗作《毛传》。如《九赋》之解,孙氏《正义》,亦间采金说。释“九式丧荒”,谓“当从《大府》作《丧纪》”,谓“凶荒事出非常,不可预为节度”,孙氏《正义》引之。释“军赋”,谓“凡令民赋以地与民制这”,其言“用民之数与《小司徒》上、中、下地可任人数本相出入”。此引《左传》可证,子产曰:“孔张有禄于国,有赋于军,则有禄田,即有军赋”。释《仪礼》“为人后者于兄弟争一等”一节,据贺循为“后服”议,认为“后之子兄弟若子”,遂改经文。胡氏《正义》,谓“戴氏校《仪礼集释》,程氏《丧服》足征《记》因之”。说虽异,皆以《石经》为误。卢氏详校阮氏《校勘记》,亦用金说。胡氏力引凌氏《说辟》是此书“改经”之非,认为“《通典》刻易淆,未可据以改经”。则此书可议,尚不止此。又释《小功章》“君子子为庶母慈己者”,胡氏《正义》取此书“适子妾子同”之说,而不取“君专指士”之说。至若释《月令》“毋失经纪,以初为常”,认为是“后世所谓岁差”。古人已深明其故,且作为《令》申告流传,其后畴人子弟分散,其学不传。而金还认为“不传”之故,是“孔疏分释之误”,则确有特识。此外辨释亦多创新义,清代研究《三礼》者极多,此书可谓注疏中之佼佼者。有《皇清经解》本。

猜你喜欢

  • 金渊集

    六卷。元仇远(1261-?)撰。远字仁近,一称仁父。自号山村民。钱塘(今属浙江)人。远在宋咸淳间即以诗名。元至元中为溧阳教授。旋罢。在宋末,与白珽齐名,号曰仇白。元诗人张翥、张羽皆出其门。其诗高雅,无

  • 西台漫记

    六卷。明蒋以化(约1584年前后在世)撰。蒋以化,字仲学,号养桐,常塾人,蒋以忠之弟。生卒年均不详,隆庆元年(1567)举人,官至监察御史。《西台漫记》一书杂记见闻,也多涉及僻逸幽怪的事。例如其中记叙

  • 无圈点档案

    不分卷。是书不著撰人名氏,亦无成书年代。原无汉名,现据《清朝通志》“六书略·案语注”得此书名。原书共三十七册,又有膳录精装本两部:一百零四函,七百二十册。乾隆年间,大学士鄂尔泰等奉敕编辑无圈点档案,皆

  • 水经注

    四十卷。郦道元撰。郦道元(469-527年),字善长,幽州范阳涿郡(今河北涿县)人,北魏著名地理学家。孝文帝时,历官尚书主客郎、治书侍御史,累迁辅国将军、东荆州刺史、御史中尉等。居官号称严猛,为权贵所

  • 南唐书合订

    二十五卷。明李清撰。李清(1602-1683),明末清初兴化(今属江苏)人,字心水,号映碧、天一居士。崇祯(1628-1644)进士,由宁波推官擢刑科给事中,以久旱请宽刑忤旨贬官。后起为吏科给事中。南

  • 曹月川先生遗书

    十种,十一卷。明曹端(1376-1434)撰。曹端字正夫,学者尊称月川先生,渑池(今属河南)人。永乐年间举人,曾任霍州学正。笃志性理,学宗朱熹,提出“理驭气”说,主张“事事都于心上做工夫”。尝云学者须

  • 尚书集传或问

    二卷。宋陈大猷(生卒年不详)撰。其字、号均不传,两浙路东阳(今属浙江省)人。绍定二年(1229)进士,由从仕郎历六部架阁,事迹不详。大猷论《尧典》“敬”字条下,首举“心之精神谓之圣”,其学盖出于杨简。

  • 白沙集

    九卷。明陈献章(1428-1500)撰。陈献章,字公甫,新会(今属广东)白沙里人。世称白沙先生。受学于吴与弼。正统十二年(1447)举人。曾应召,授翰林院检讨而归,自后屡荐不起。一生唯重心性之学,主静

  • 道德真经集注释文

    一卷。宋彭耜(详见《道德真经集注》)撰。前人研究《老子》者,有的只重注释不重音读。彭耜认为应该仔细研究老氏之学的一句一读,据其于卷首序所述,“安有辞义之未通,而理道之顿悟?惟览者互考焉。”由此可知,其

  • 说文通训定声补遗

    一卷。清朱骏声撰。参见《说文通训定声》。《说文通训定声》刊版后,朱氏曾亲自校勘,又补八百余条,书于简端。光绪八年其子孔彰校刻遗书,仍依十八部录补订之文,别次一编,使习者易于检校。是书辑入《朱氏群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