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礼记孙氏注

礼记孙氏注

一卷。魏孙炎撰,清马国翰辑。炎生卒年不详,字叔然,乐安(今江西省中部)人。授学郑玄之门,人称“东州大儒”。征为秘书监,不就。详见《三国魏志·王肃传》。裴松之注说叔然与晋武帝同名,因而称呼其字。史当称名,而陈寿称叔然,特明史之变例。而廖用贤《尚友录》说,叔然本名炎,与武帝同名,因而称其字。这是袭其说而失之者。然而,与炎名字相应,而颜之推《家训·音辞篇》说孙叔言创《尔雅音义》,独知反语。这又是因为然、言读音相近而致误者。孙是郑之弟子,但其书却不苟为异同。如《檀弓》师吾哭诸寝云,奔丧师哭诸寝门外,属于周礼,与郑志答赵商问同。《杂记》己虽小功三句云,己大功,卒哭,可以冠,与郑注相同。这是不为苟异。《檀弓》华而皖云,皖漆也。大概把皖读作垸。《说文》土部,皖漆和灰而也可以作为证据。这与郑注从旧说以晥为刮节目,其意读皖为刮相异。《内则》后王命冢宰云,后王君王,谓天子也。这与郑注认为记者据诸侯相异。《乐记》故德辉动于内云,德辉,明惠也。明惠疑读明慧。《论语·卫灵公篇》好行小慧,鲁读慧为惠可证,与郑注颜色润泽相异。其廉直劲正,孙本“劲”写作“经”,于是就训为法,这更没有必要进一步论述。以上是不为苟同,也有似异而实同者。《檀弓》丧三年以为极二句,《释文》极亡,王以极字绝句,“亡”写作“忘”,向下读,孙依据郑写作“亡”,而如王分句,此是《释文》误读。郑本上“亡”是假借字,下“忘”是本字,其句法与《大戴礼·曾子立事篇》备则未为备也相似。郑注对于“亡”字没有解释,也以亡则连续,并非以极亡连读。观看王引之《经义述闻》自然可以明白。国翰把这当作郑孙之异,不知所异实际上并不在此。另外,如《乐记》奋至德之光云,奋发也;以著万物之理云,著犹诚也;理发诸外云,理言行也;故礼有报云,报谓礼尚往来以劝进之。此与郑注奋犹动,著犹成,理容貌之进止,报读曰褒,犹进也,都语异而义同。还有似同而实异者。《玉藻》诸侯玄端以祭二句,郑孙都认为端应当是冕,而郑认为诸侯祭宗庙之服,只有鲁与天子相同,于是,也破端为冕。孙认为祭服之下,其祭先君也裨冕,如其说则端应当为衮。汉代时卷、衮同读,见《王制》注,以此文上卷下“衮”为字之歧出,就改作“端”。黄以周《衣服通故》剖析得十分清楚。《乐记》卫音趋数烦志云,趋数音促速而数变也。这与郑注“趋数”读作“促速”非常相似,实际上是郑改字,孙不改字,趋数二字,郑并列,孙侧注,这又是语同而义异者。总之,后王孙说正确,德辉趋数郑说正确,华皖、玄端两说都可以讲通。《乐记》礼者别宜居鬼而从地云,居鬼,品处人鬼之志,胜郑居鬼谓居其所为亦言循之之说。律小大之称云,作乐器大小称十二律,与郑云律六律小大谓高声正声之类,义皆未安。《史记乐书律作类,类谓类次,下文比终始之序,比谓比次,其义相同。《礼记》孔疏引《尔雅》孙注共有七事,马辑都据录。《月令》置罘疏引《尔雅》罦覆车注,因为其文不同,不敢滥入,殊弗思疏引雅注,必然是记恰好无注,可以附录以资发明,不应该顺记文列入,如其附录,则罘罦实为一字,也可以采入。又鸣鸠拂其羽二句下鹘鸼等,细绎疏文,都引用雅注,今只以为记注,前者为不明体例,后者为读为不审。此书有玉函山房本。

猜你喜欢

  • 春秋列传节要

    十一卷。清孟缉祖撰。缉祖字敬修,卢龙(今河北卢龙)人。励志《诗》《书》,而不为章句之学。他鉴于《春秋》一书属于编年体,各国史事纷纭杂陈,有的一人而前后异名,有的一事而前后不接,于是对《春秋》公侯按国别

  • 笥河文集

    十六卷。卷首一卷。清朱筠(生平籍里见《笥河诗集》条。)撰。此书内容,卷一辑《清正经文勒石大学以同文治折子》等九篇;卷二辑《圣谟广运平定准葛尔恭纪四言诗百韵谨序》等五篇;卷三辑《哨鹿赋》等七篇;卷四辑《

  • 倚山阁诗

    二卷。《淡月平芳馆词》一卷。清章华(约1910前后在世)撰。章华字曼山,湖南长沙人,生卒年不详。光绪二十一年(1895)进士。取军机章京。邮传部创立时,侍郎张百熙奏调章华掌理章奏,旋补郎中,辛亥革命后

  • 百战奇法

    见《百战奇略》。

  • 文苑春秋叙录

    一卷。明崔铣撰。崔铣(1478-1541),字子钟,号后渠,乐安(今属江西)人。目录学家。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授编修,为南京吏部主事,后擢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礼部右侍郎致仕。一生嗜书,著述颇丰

  • 春秋世族图考

    二卷。清沈澄本(生卒年及生平事迹不详)撰。澄本字醒庵,吴兴(今浙江吴兴)人,约生活于乾隆、嘉庆年间。作者鉴于《左传》一书记事繁杂,记人也错综纷纭,或一人而名谥互见,或一族而世系纠葛,初学者极为不便。于

  • 洪范统论

    见《洪范统一》。

  • 五经讲宗

    五卷。明颜茂猷(生卒年不详)撰。茂猷字光衷,福建漳州人。崇祯七年进士,特旨五部会元,礼部主事。作品有《六经纂要》、《五经讲宗》、《迪吉录》等。此书讲述《五经》宗旨,乃作者自抒心得。但是讲《易》之卦变,

  • 心印绀珠经

    二卷。明李汤卿(生卒年不详)撰。赵瀛校刊。李汤卿生平事迹不详。赵瀛为嘉兴府知府。全书共九篇,上卷包括四篇:“原道统”篇略述医史,并简介伏羲、神农、黄帝、扁鹊等历史人物,又论及标本运气、治则、用药等,提

  • 希古堂文甲集

    二卷。《乙集》六卷。清谭宗浚(1846-1888)撰。谭宗浚字叔裕,广东南海人,谭莹之子。同治年间进士,授编修,官至云南监法道。宗浚好游历,所到之处必探名胜,曾与陈铭圭游罗浮,相互酬唱,颇见情趣。宗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