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礼记郑读考

礼记郑读考

①六卷。清陈乔枞(1809-1868)撰。乔枞,字朴园,一字树滋,寿棋之子,清代闽县(今福建省闽侯县)人。道光间举人,曾任江西袁州,临江,抚州知府,以经术饬吏治,居官有声。同治七年(1868)卒于官。乔枞传其父辑遗之学,续成《今文尚书考》三十四卷,《齐鲁韩三家诗遗说考》十五卷。又撰有《毛诗郑笺改字说》四卷,《诗经四家诗异文考》五卷,《齐诗翼氏学疏证》二卷,《诗纬集证》四卷,《礼记郑读考》六卷,《礼记经说》二卷,《礼说》一卷,《三礼陈数求义》三十卷,《礼堂遗集》三卷,《补遗》一卷,《诗》一卷。辑撰各书收入《小琅嬛馆丛书》,又名《左海续集》。《礼记郑读考》是乔枞承父志而完之书。陈寿棋认为郑玄注《礼记》多改读,因而加以考证。(又曾考齐鲁韩三家诗佚文佚义)辑而未就,病危,嘱咐乔枞说,“尔好治经,知家法,他日能成吾志,九愿无憾矣!”乔枞尊从父志,将父遗稿整理编排审定,成《礼记郑读考》六卷。(另有《三家诗遗说考》十五卷)清儒著书训释经典,主要有两派,一为义理,二为考据。《礼记郑读考》则纯是考据。卷一自《曲礼》至《王制》,卷二自《月令》至《礼器》,卷三自《郊特牲》至《玉藻》,卷四自《明堂位》至《杂记下》,卷五自《丧大记》至《中庸》,卷六自《表记》至《丧服四制》,皆为郑注之涉字与声者。如首“宦学事亲”注,注“学或为御”,寿棋以为郑氏注《礼》经,引出本经异文及所改经字,凡为“或言某者”,据《礼记》他本;凡言“读为某当为某”者,乃是据经典而定。乔枞考经文,本文作“学”,而郑注“学或为御”,此正是别本《礼记》之文。乔枞谨从父志,历引《说文》、《广雅》、《左氏春秋》、《谷梁》、《庄子》诸书,证明“学”“悟”“语”“御”四字训义并可相通。清儒王引之撰《经义述闻》,于音义训诂最精,乔枞此书亦能融会贯通,与之相媲美。不仅如此,陈氏在音义相训的基础上,对书中人文地理亦多作考释,《礼器》篇中,“必先有事子恶池”句,郑注云“恶当为呼,呼池并州川”,陈氏考证今滹沱出山西繁峙泰戏山,书中又引申为“亚驰”,是说亦是中肯。自《曲礼上》首二节,至《丧服四制》“高宗谅阍”下,有百余条,皆引寿棋语。陈氏于《大学》、《中庸》有郑玄注者,皆为阐明,不肯忽略。郑玄注亦赖陈氏考得以流传。陈氏父子诚乃阐发郑注之功臣也。本书有光绪十四年(1888)南菁书院《皇清经解续编》本及清光绪十五年(1889)上海蜚英馆《皇清经解续编》石印本。又有道光同治间《左海续集》本。近人撰有《皇清经解续编目录》,便于查询。② 一卷。清俞樾(1821-1907)撰。俞樾,字荫甫,号曲园,浙江德清(今浙江德清县)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进士。官翰林院编修。咸丰五年(1855)晋级河南学政。晚年讲学杭州诂经精舍三十一年之久。治经、子、小学,宗法王念孙父子,大要在句读、审字义,通古文假借,并分析其特殊文法与修辞。能诗词,重视小说,戏曲,所作笔记搜罗宏富,为学术史、文学史提供了许多参考资料。其声誉远扬国内外,俞樾七十岁生日时,他的学生日本学者栖原陈政献给他一部许多日本文人为祝贺他的诞辰所作的诗文集,题名《东海投桃集》。俞樾一生致力于学问,其著述可谓汗牛充栋。主要有《易贯》、《玩易篇》、《达斋书说》、《诗名物证古》、《礼记异文笺》、《礼记郑读考》、《七十二候考》、《乐记异文考》、《春秋名字解诂补义》、《春秋岁星考》、《达斋春秋论》、《论语古注择从》、《论语郑义》、《孟子古注择从》、《群经平议》、《俞樾经始》、《俞楼诗纪》、《诸子平议》、《湖楼笔谈》、《读书余录》、《古书疑义举例》、《春在堂词录》、《春在堂诗编》、《诂经精舍自课文》等等。俞越受段玉裁作《周礼汉读考》之启发而作《礼记郑读考》。于郑注中“读若”“读为”之义,偶一疏证,辨之颇详。俞氏以为郑玄注经,凡言“某读为某”,“某读曰某”,“某当为某者”,大抵皆言声之误也。樾引经据典,证明其或以声近而义相通,或以声转而义相通,或以古今字而相通用,证据极确凿。如《玉藻》篇有“君羔幦虎犆”三句,郑注:“犆皆如直道而行之直,直谓缘也。”樾进一步考证曰,郑解《论语》“直道而行”犹云“遵王之道也。”与马注“无所阿私”之义不同。此论足补郑注之不足。若此之类,亦为可贵之发明。其中亦或有牵强附会处,乃大纯中之小疵,瑕不掩瑜。此书有光绪二十五年(1899)《俞楼杂篡》重刊本,初刊于同治十年(1871)。又有清光绪十四年(1888)南菁书院《皇清经解续编》本,光绪十五年(1889)上海蜚英馆《皇清经解续编》石印本。

猜你喜欢

  • 地镜图

    一卷。无名氏撰。清马国翰(详见《玉函山房辑佚书》)辑。《隋书·经籍志》五行类有《地镜》一卷、《地镜图》一卷。已佚。《地镜》是叙述如何寻宝方法,《地镜图》是寻宝的地象图谱。《地镜》与《地镜图》相参证还可

  • 汲古阁说文订

    一卷。清段玉裁撰。参见《说文解字注》。明末常熟毛晋汲古阁所刊《说文解字》“大徐本”,有初印本和五次剜改本。剜改完全依照《说文系传》即“小徐本”,而所取者未必是,所改者未必非。因而段氏便对汲古阁所刊“大

  • 尚书离句

    六卷。清钱在培撰。钱在培字苍益,浙江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本书首有雍正丁未(1727年)汪惟宪、程川二人的序文,又有“凡例”四则。卷一是《虞书》,卷二《夏书》,卷三《商书》,卷

  • 寿亲养老新书

    四卷。宋陈直(详见《养老奉亲书》)撰,元邹铉(生卒年不详)续编。邹铉,号冰壑,又号敬直,元大德中泰宁(今属福建)人,出身世宦之家,颇谙养生之道,年七旬身犹健朗。邹铉很推重陈直所撰《养老奉亲书》,但又觉

  • 祐山杂说

    一卷。明冯汝弼(约1545年前后在世)撰。冯汝弼,字惟良,平湖人,生卒年均不详。历官工科给事中、潜山县丞等。著有《祐山文集》、《诗集》和本书。《祐山杂说》一书自记生平琐事。然而书中也记他人事,书末载种

  • 礼部韵略

    五卷。宋丁度、李淑等人修撰。丁度(990-1053)字公雅,祥符(今河南开封市)人,祖籍恩州清河(今河北清河县)。北宋大中祥符年间登服勤词学科,为大理评事,通判通州,官至尚书右丞。卒赠吏部尚书,谥文简

  • 蚕桑要言

    一卷。清吕子香(生卒年不详)撰。吕子香,浙江新昌县人,曾任过天台县训导。《蚕桑要言》讲了与蚕事有关的各项事宜共三十九条,旨在鼓励、指导人们从事养蚕生产。书中所述客观、实际,具有较高实用价值。《蚕桑要言

  • 词史

    不分卷。刘毓盘撰。刘毓盘生平籍里均未详,著有《噙椒词》。本编论历代词学变迁史迹,本为教授大学之用。其第一章论词之初起于诗与乐府之分,第二章论隋唐人词以温庭筠为宗,第三章论五代人词以西蜀南唐为盛,第四章

  • 清帝系后妃皇子皇女四考

    四卷。附年表一卷。清末民初吴昌绶(生卒年不详)撰。昌绶字印臣,仁和(今浙江杭县)人。该书仿谈迁《国榷》体例,以大清十朝为纲,每朝首纪年号及皇后、皇子、公主。分类与唐邦治《清皇室四谱》略同,且较简略。现

  • 皇王大纪

    八十卷。南宋胡宏(1106-1162)撰。宏字仁仲,号五峰,建宁崇安(今属福建)人。安国季子,以荫补右承务郎。秦桧当国,避而不出,笃意理学。著有《知言》、《皇王大纪》、《五峰集》。书分三纪,《三皇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