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程氏春秋初刻三种

程氏春秋初刻三种

九卷,附录一卷。清程廷祚(1691-1767)撰。程廷祚字启生,初名石开,号绵庄,又号青溪居士。江宁(今南京市)人。诸生。青年时代开始致力于研究儒家经典,对天文、地理、兵法、农桑及礼乐之事,造诣颇深。乾隆初,以诸生召试鸿博,未能入第,从此闭门读书,不应科举。在学风上深受唐代朴学家颜师古、李贤的影响。常言:“墨守宋学已非,墨守汉学为大非。”他的著作许多是补充、纠正先儒错误,疏通经文,以实用为目的。著有《易通》、《大易择言》、《彖象求是说》、《诗说》、《论语说》、《周礼说》、《春秋识小录》等书。所著《春秋职官考略》一书,是研究春秋时期各国职官制度的好书。程氏根据《左传》中所反映的各国职官制度,与《周礼》中所载的周代职官制度进行比较,得出异同。发现楚国官制与其他各国官制有着明显的不同,并发现宋国与郑国当时已设立六卿。程氏又用班固《汉书·公卿表》与周代官制进行比较研究,考证出汉代职官制度与周代职官制度的异同。由于历代疆域的变动,行政区划的分合废置,春秋时期出现了一个地方同时有几个名称,或者几个不同的地方共用一个名称的现象屡见不鲜。后人往往混淆不清。尤其是地理沿革更是难以详尽了解。程廷祚杂采各家之说,对春秋时期地名进行追本溯源的考证,写出了《春秋地名辨异》一书。古代名人学士,不仅有名,有字,往往还有别号、自号等。程氏在治经的过程中,发现《左传》于人物的姓氏、名号时有张冠李戴的现象,为此程廷祚著《春秋人名辨异》一书,对《左传》中人物姓氏、名号进行了比较全面考证。《程氏春秋初刻三种》目录:《春秋职官考略》三卷,《春秋地名辨异》三卷、附《晋书地理志证今》一卷,《春秋人名辨异》三卷。有清雍正间三近堂刊本行世。

猜你喜欢

  • 古文奇赏

    一百二十二卷。明陈仁锡(1579-1634)编。陈仁锡字明卿,号芝台。长洲(江苏苏州)人。天启二年(1622)进士。七年,因忤魏忠贤而被削职为民。崇祯初复召,官南京国子监祭酒。著有《系辞十篇书》等多部

  • 石溪史话

    八卷,清刘凤起撰。刘凤起,字兰村,睢宁(今江苏省睢宁县)人,雍正年间拔贡,其著作有《石溪史话》、《四书辨义》、《春秋辨义》、《诗草》、《诗余》。《石溪史话》一书上起三皇五帝,下至明福王,全书所论共一百

  • 倩梅簃遗稿

    一卷。清戴小玉撰。戴小玉,生卒年不详,字倩梅,浙江杭州人,戴道峻之女,侍郎戴熙之妹,朱文枟之妻。清代诗人。此书有道光十一年(1831)戴熙写刻本。书前有戴熙所作序言,书后有其夫朱文枟所作跋语。此书共收

  • 安顺府志

    五十四卷,首一卷,清常恩修,邹汉勋、吴寅邦纂。常恩,字沛霖,长白人,道光进士,邹汉勋详见《贵阳府志》。吴寅邦,贵州永宁人,道光拔贡生。道光二十七年(1847),常恩守是邦,因志缺,而吁集绅耆采择资料,

  • 天镜

    一卷。无名氏撰。清马国翰(详见《玉函山房辑佚书》)辑。《隋书·经籍志》有《天镜》二卷,已佚。天镜是指见天象以验吉凶,所以《天镜》也属占验之书。《抱朴子·杂应篇》有论日月镜与四规镜。此二镜为不同种类的天

  • 夏小正经传集解

    四卷。清顾凤藻(生卒年不详)撰。顾凤藻,字梧生,长洲(今江苏吴县)人。举人。是书以宋韩元吉所刻《大戴礼记》为主,其中有错则以傅崧卿本订正。是书体例较为谨严。书前有道光元年(1821)夏文焘序,后有自序

  • 强斋集

    十卷。明殷奎(1331-1376)撰。殷奎,字寿章,一字孝伯,号强斋,江苏省昆山县人。洪武二年(1369)荐赴京师,考试成绩优秀,将授郡县职。殷奎以母老求官近职,结果被远遣陕西咸阳任教谕,洪武七年(1

  • 己未词科录

    十三卷。清秦瀛(1743-1821)撰。瀛字凌沧,一字小岘,晚号遂庵,江苏无锡人。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举人,官至刑部右侍郎。该书纪康熙己未鸿博特科所征士诸人传略,为秦瀛据索集著《鹤征录》一书加以

  • 四书人物考

    四十卷。补考八卷。明薛应旗撰。薛应旗字仲常,武进(今江苏武进)人,生卒年不详。嘉靖十四年(1535)进士,官至陕西按察司副使。此书计记三卷,传三十七卷,博引典籍,评考《四书》人物事迹,记传之末附以论赞

  • 槎翁诗集

    八卷。明刘崧(1321-1381)撰。刘崧初名楚,字子高,江西泰和人,元末举于乡。洪武三年(1370)以人材荐,授兵部职方司郎中。迁北平(今北京)按察司副使,后为胡惟庸所恶,坐事谪输作,不久放归。洪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