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宗伯行述
一卷。清童德(生卒年不详)撰。此书记其父童华(1818-1889)事迹。童华字惟兖,号薇研。浙江鄞县人。道光十八年(1838)进士,历任太常寺卿、工部右侍郎、兵部左侍郎、吏部右侍郎等官。童氏曾多次奉旨查办要案。光绪四年(1878)与恩承入川办案,因沿途需索,革职留任。此书主要记其仕历。后附其妻盛氏行述。此书有光绪年间刊本。
一卷。清童德(生卒年不详)撰。此书记其父童华(1818-1889)事迹。童华字惟兖,号薇研。浙江鄞县人。道光十八年(1838)进士,历任太常寺卿、工部右侍郎、兵部左侍郎、吏部右侍郎等官。童氏曾多次奉旨查办要案。光绪四年(1878)与恩承入川办案,因沿途需索,革职留任。此书主要记其仕历。后附其妻盛氏行述。此书有光绪年间刊本。
一卷。清范士增纂辑。此卷以《礼记》成句解释《尚书》,如以“过则称已”解释“负罪引慝”;以“声音之道与政通矣”解释“予欲闻六律、五声、八音在治忽”;以“制国用”解释“底慎财赋咸则三坏成赋中邦”;以“军法
十卷。《附录》一卷。宋翟汝文(1076-1141)撰。翟汝文,字公巽,润州丹阳(今属江苏)人。进士出身,因亲老十年未出仕。后任议礼局编修官,除秘书郎,累拜中书舍人。绍兴元年,召为翰林学士兼侍读,除参知
十五卷。明杜泾(生卒年不详)编。杜泾西安(今属陕西省)人。本书成于万历二十二年。分列十五门,可供制科之用。
八卷。清胡焯(1804-1852)撰。胡焯,字光伯。湖南武陵人。九岁能赋诗。十八岁补县学生员。道光五年(1825)为拔贡。曾八次应乡试,至十九年(1839)始中举。二十一年(1841)中进士,选庶吉士
二集 六十种,一百二十卷。清邓实编。邓实字秋枚,广东顺德人。生卒年不详。光绪三十二年(1906),邓实与刘师培、黄节等人在上海发起国学保存会,提倡旧学,编印《国粹学报》,并刊有《国粹丛编》、《风雨楼丛
十四卷。明徐鉴(详见《诸书考录》)撰。本书仿《小学绀珠》的体例。摘取十三经之中带数字的成语,以类相比次。自一至万数。其中有一句兼诸数者别称为垒数。各标本语,引上下文及注疏附于词语之下。
一册。附丧服今制表 一册。清华理撰。理生卒年及事迹不详。湖南长沙县(今湖南省长沙市)人。按:此书共分二册,第一册是《仪礼丧服辑略》,有自序,序中说到:“《丧服篇》以服为纲,以人为目,言礼服者往往遵用其
三卷。清张敦仁撰。敦仁字仲篙,一字古余,阳城(今属山西)人。乾隆进士。历任江西南昌府知府,云南盐驿道。《资治通鉴》成书后,各种传本因辗转抄写皆有谬误脱漏,又正文有未解司马光之旨而错者,注有未明梅磵之意
二卷。明陈勉修,许浩等纂。陈勉,字希勉,浙江黄岩县人,由乡进士任广信顺天儒学司训,明弘治元年(1487)初迁桐城知县。许浩,浙江余姚人,明弘治初年任桐城教官。桐城旧志久阙,《大明一统志》虽载桐城之事,
二卷。宋彭耜(详见《道德真经集注》)撰。古来推崇《老子》的学者,从朝廷命官到隐逸方士,其人数之多,不可胜数;又有帝王凑其趣,更有不知名者杂其间。众家著述之丰,可谓汗牛充栋。彭耜所撰《道德真经集注杂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