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端人集

端人集

四卷。清彭泰来(生卒年不详)编。彭泰来,字子大,号春洲,高要(今属江苏)人,约嘉庆、同治时在世。嘉庆拔贡。著有《昨梦斋文集》。此集为地方诗总集。前有彭泰来自序,称:“清代诗歌繁盛,而泰来有感于其郡尚无诗之总集,深以为憾,乃辑自乾隆至同治间约一百多年间,高要一郡之诗,因所辑诸家不足以尽端人也;知者录之,其不知者发其端以示将来”故称《端人集》。其体例仿元好问所编《中州集》,“以人存诗,亦以诗存人”。大体按时间顺序排列;不录旁人之品评议论,颇有特点。对于清代高要一地之风俗、历史、文学研究均参考价值。然因其所录只“从其所好、志其风雅者”,故很不完整。此书现有清同治年间刻本行世。

猜你喜欢

  • 历朝珰鉴

    四卷。明徐学聚撰。学聚,字敬舆,兰溪(今属浙江)人。生卒不详。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官至副都御史,巡抚福建。该书是辑录历代宦官事迹的专著。自周秦以后一直至明代。书中内容分“善可为法”和“恶可为戒

  • 周子疏解

    四卷。清王明弼(详见《易象》)撰。该书成于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其中解《太极图说》一卷,解通书三卷,皆列朱熹之注于前,而以己意敷衍之,其意在便于初学。《四库全书总目》有该书存目。

  • 疑狱笺

    四卷。清陈芳生(生卒年不详)撰。陈芳生除著有《疑狱笺》外,还著有《捕蝗考》。五代和凝著有《疑狱集》两卷,其子和将《疑狱集》增为四卷,明代张景又增补为六卷。陈芳生又作了一番增删,编为三卷。又附和及元代杜

  • 知言

    六卷,附录一卷。宋胡宏(见《皇王大纪》条)撰。是书为论学之语,随笔所记,屡经改订而成。吕祖谦称此书胜于《正蒙》。然宏之学说本承其父——胡安国。安国之学虽出于杨时,而又兼出于东林常总。总尝谓,本言之性不

  • 华鄂堂集

    二卷。清周彝(约1710前后在世)撰。周彝,字策铭,娄县(今上海松江)人。生卒年不详。康熙三十六年(1697)进士,官翰林院编修。著有《华鄂堂集》。此集共二卷,皆为诗。周彝作诗,喜为长篇,如《送张长史

  • 解州安邑县运城志

    十六卷,首一卷。清言如泗修,熊名相、吕滥等纂。言如泗,昭文人,先贤言子裔。由恩贡教习授知县,历任垣曲、闻喜。后升保德州知州,政声甚嘉。乾隆二十六年(1761)题补解州。熊名相,贵州大定县人。出身拔贡,

  • 水道源流

    五卷。清胡宣庆撰。胡宣庆,字余庵,星沙人。咸丰举人。著有《图史提纲》等书。《水道源流》光绪十七年(1891)刻本。共五卷,主要考订直隶、江苏、安徽、江西、浙江、福建、湖北、湖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

  • 夏小正异义

    二卷。清黄模(详见《夏小正分笺》)撰。是书前后无序跋,《斋丛书》未刻。大致上《分笺》为正义,此为别义;《分笺》诠释全文,此则载有异义者,两者绝不相涉。如《分笺》斗柄悬在下,此则以前传盖记时也云之;《分

  • 退谷集

    二十二卷。清黄越(约1723年前后在世)撰。黄越,字际飞,上元(今江苏江宁)人,康熙四十八年(1709)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改庶吉士。年老告归,潜心于宋“五子”书。所著《四书大全合订》及选刻八股文如《

  • 昭陵六骏赞辨

    一卷。清张弨撰。张弨,字力臣,山阳(今属江苏省)人。博学嗜古,尤其喜好研究金石文字,晚年以耳聋而废。昭陵六骏,是陕西醴泉东北唐太宗昭陵前六块浮雕石刻,刻于唐贞观十年(636)。昭陵六马图赞,是何人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