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等韵精要

等韵精要

一卷。清贾存仁撰。存仁字木斋,山西河东人。书刊于乾隆四十年(1775年)。分五篇:一曰《述原》、二曰《总论》、三曰《图说》、四曰《别传》、五曰《备考》。其《述原》篇摘举《性理精义皇极篇》及《音韵阐微》中有关等韵的述说加以阐发;《总论》篇则详论诸家得失;《别传》篇取沈氏反切法、换切法而为之诠释;《备考》篇则取邵子、《字汇》、马氏、樊氏、乔氏、龙氏、都氏七家韵法,以备参考。贾氏持论不无特见,如谓声母当分为喉舌腭齿唇五音,不必牵涉七音、九音及宫商等称;谓当从曲家之说,定尾音为六类(〔-i〕〔-u〕〔-n〕〔-η〕〔-m〕及开尾);谓声母当以影母(零声母)为首;谓声调当分为中(阴平)、平(阳平)、上、去、入五声;谓音节应分为头、项、腹、尾四部分(曲家只分头、腹、尾),项即介音;谓“反切之法不过合二音为一音”,应祛用字不一之弊端;赞同横直图的做法“一例平排,绝不分等,亦绝不一言及于七音”,认为这是“善正前人之失者”;谓门法之纷繁,“盖由分等而起耳”,“以一分等之故,致使易知简能之理,埋没于纷纠扰攘之中”;谓前代韵图中,音韵“极多重出”,认为应予归并;谓某些韵图“遇无字之位,必旁求一字以实之”,“此又分等之外,别一谬法”。贾氏之说亦多可议者,如入声有无之说,本千古聚讼者,贾氏欲调停诸家之说,谓以吾晋土音求之,又似乎顺转无一韵无入声者,盖亦不典之甚也;又如谓“人之声音,本不止如释家字母所有,而昔人第知就彼之所见有者而布置之,譬之缺足之床,虽百易其地以求安,岂可得哉”,故颇增无字之音,以为音有定数,实属无稽之谈;再如元刊本《玉篇》所载《切字要法》,渊源甚远,《清续通志》谓此法自魏秘书孙炎作反语后即有之,盖晋魏间旧物也,贾氏引作沈氏反切法,指为休文所定,此深失于考据者也。是书《图说》为韵图。分韵母为十二类,以狮、马、蛇、驼、牛、獒、豺、龟、龙、羊、猿、麟标目。析开、齐、合、撮四呼。分声母为三十类,喉、舌、腭、齿、轻唇、重唇各析为五类。所制韵图横列声纽,纵分四呼,呼之下分列五调。一图之后附列中古韵书之韵目。贾氏把入声韵字配入阴声韵图中,注明“寄”某某韵,表明入声韵尾已有变化。是书有乾隆四十年(1775年)刊本。

猜你喜欢

  • 宗元集

    三卷。附录《元纲论》一卷,《内丹九章经》二卷。唐吴筠(?-778)撰。吴筠字贞节,华州华阴(今属陕西)人。少通儒典,文辞工美。隐居南阳倚帝山。后入嵩山,受正一法于潘师正。天宝初年,召入宫中,献《元纲》

  • 御笔怀旧诗

    四卷。清高宗书。清高宗生平见《全韵诗》。此帖刻于乾隆己亥年(1779),有怀旧诗二十三首,共分四卷。其中第一卷中有诗八首,“三先生”三首,分别是福龙翰、朱可亭、蔡闻之;“五阁臣”五首,分别是“故大学士

  • 阳明文钞

    二十卷。明王守仁(1472-1528)撰。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余姚(今浙江余姚县)人,弘治进士,累擢右佥都御史,后封新建伯。著有《王文成全书》、《阳明乡约法》、《保甲法》(已著录)。是编系清康熙二

  • 东汉会要

    四十卷。南宋徐天麟(详见《西汉会要》)撰。本书以范晔《后汉书》为本,旁采司马彪《续汉书》、刘珍等《东观汉纪》及《汉杂事》诸书,类分帝系、礼、乐、舆服、文学、历数、封建、职官、选举、民政、食货、兵、刑、

  • 使西纪程

    一卷。清郭嵩涛撰。郭嵩涛(1818-1891),字伯琛,号筠仙,晚号玉池老人。学者称为养知先生。湖南湘阴人,道光间进士,官至兵部左侍郎,光绪二年(1876)奉命出使英国,当年十月十八日上海出发,十二月

  • 宝庵集

    八卷。明顾绍芳(约1592年前后在世)撰。顾绍芳,字实甫,江苏太仓人。生卒不详。万历五年(1577年)进士。官至左春坊左赞善。著有《宝庵集》。是集凡八卷。前有冯琦“三太史集序”一篇,称绍芳及王敬卿、葛

  • ■和录

    二卷。清何梦瑶(生卒年不详)撰。梦瑶字报之,南海(今属广东)人,雍正庚辰(1730)年进士。是书将康熙御撰的《律吕正义》抄录作上下二卷,又以所作的《蔡氏律吕新书训释》和曹庭栋的《琴学纂要》附入下卷。只

  • 麟旨明微

    十二卷。明吴希哲(生卒年不详)撰。希哲字睿卿,青溪(在今南京市)人。该书是为科场制义而作,供学子揣摩。取《春秋》经中及三传解经处可作试题的,截其中二三字拟定题目,各以一破题概括其意,进行讲解,诠注作文

  • 简端录

    十二卷。明邵宝(生卒年月不详)撰。宝字国贤,号二泉,无锡(今江苏无锡)人,成化进士,曾官江西提学副使,正德中迁右副都御史,总督漕运,忤刘瑾,勒致仕。瑾伏诛,复出为户部侍郎,拜南京礼部尚书,嘉靖初卒,谥

  • 载书图题咏

    一卷。清王士祯(1634-1711)等著。王士祯字贻上,号阮亭,别号渔洋山人,新城(今山东桓台)人。顺治十五年(1658)进士,授扬州推官,迁国子监祭酒、翰林院侍讲学士,累官至刑部尚书。后因避讳改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