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经义说略

经义说略

一卷。清刘宝树(1777-1839)撰。宝树字幼度,号鹤汀,江苏宝应(今宝应县)人。嘉庆十二年举人,历官赣榆训导,五河教谕,国子监典籍等职。刘履恂之子,刘宝楠之兄。宝树濡染家学,精研经训。一生虽好读书,但不轻于著述,死后不久,其弟刘宝楠整理遗稿,仅刊成《娱景堂集》三卷:上卷《经义说略》,中卷《杂著偶存》,下卷《鹤汀诗钞》。本书说经,较为精粹,见解新颖,颇具创见。对于《尚书》、《诗经》、《周易》、《春秋》、《礼记》、《论语》、《孟子》等,都能自抒心得,订正旧义,语句通核。如《洪范》“考终命”,根据《释诂》:“考,成也”,《左传》解扬对楚子说:“寡君有信臣,下臣获考,死又何求”;“终命”,是终其正命。由此可见,“考”不是“老寿”之意。这是因为赴义捐生的人,虽不长命但不能说是“凶短折”,偷生忘义的人,即使长命百岁也不得说他“考终命”。又《论语》“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据赵岐《孟子注》,认为“志”就是“记”,“志于学”就是所谓多学而识之。如果说孔子到十五岁志向始专,那么夫子儿时嬉戏“陈俎豆,设礼客”,早已志于学了。他如《中庸》“禘尝”之义,《左氏春秋》“公矢鱼于棠”及《论语》“事君数斯辱矣,明友数斯疏矣”的论析,均恰当、新颖。至于《周易》否卦:“六二,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认为“吉”字当为“喜”字的误写,《诗·小雅·大车》“舟人之子”,“舟人”当为“周人”的误写,根据保存在古玉和铜器上的远古字形加以论证,别开证经之途,尤为可贵。有道光娱景堂集本。

猜你喜欢

  • 元音遗响

    十卷。未著编辑者名氏。前八卷为胡布诗,又名《崆峒樵音》;后二卷为张达、刘绍诗。三人都是元朝遗民,很少在书中见到有关他们的诗与人的资料,故其爵里、仕履均不详。从本书考知:胡布字子申,张达字秀充,刘绍字子

  • 洞仙传

    一卷。宋无名氏撰。书中载录自元君而至姜伯真共七十七人传。其中含有徐福(秦始皇时人)、郭璞(晋人)、寇谦之(北魏人)、于吉(东汉人)等诸名神仙人物。考晁公武《郡斋读书志》、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等书目皆

  • 石潭易传撮要

    一卷。明刘髦(1373-1445)撰。髦字孟恂,号石潭,江西永新人。永乐六年(1408)举人。不仕,教授乡里,弟子甚众,人称“石潭先生”。刘氏认为程颐学术之全体大用具备于《易传》。朱熹曾想将其要处别写

  • 周易参同契注解

    三卷。明张位(详见《问奇集》)撰。元代以前研究《周易参同契》者,有彭晓、陈显微、陈致虚等道教丹家,也有朱熹、俞琰等学者名流。他们注解《参同契》,或分章、或不分章,或更改篇章次第,都各有所见,也各有传承

  • 钦定曲谱

    十四卷。本书系康熙五十四年(1715)詹事王弈清等奉敕所撰,与《词谱》同时并作,相辅而行。王弈清事履等均不详。书中首载诸家论说及九宫谱定论四卷,次北曲谱一卷,南曲谱八卷,又次以失宫犯调诸曲别为一卷附于

  • 诗经补注

    二卷。清戴震(详见《毛郑诗考正》)撰。是书为震未完之书,故仅存两卷,曰《周南补注》、曰《召南补注》。是书注诗,多取朱熹之说,如“肃肃兔罝”中“肃肃”二字,从朱熹之说释为“整饬”貌。如《草虫》一篇,从朱

  • 宣和奉使高丽图经

    四十卷。徐兢撰。徐兢(1091-1153)。字明叔,号自信居士。建州瓯宁(今福建)人。宋宣和六年(1124),以国信使提辖官,奉使高丽。在高丽月余,就其见闻著成《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四十卷。归朝后呈于上

  • 叶海峰文

    一卷。明叶良佩(约1538前后在世)撰。叶良佩生平详见《周易义丛》(辞目)。据《天台志》称“良佩著有《海峰堂前稿》十八卷。”而此册乃天一阁抄本,仅有四十二页,皆为杂文。盖后人所摘录,而非其全集。

  • 周易本义

    十二卷,附重刻《周易本义》四卷。朱熹(1130——1200)撰。朱熹,字元晦,亦字仲晦,别号有晦庵、晦翁、云谷老人、沧州病叟等。天资聪慧。十四岁时父亲去世,遵父遗训,师事胡宪、刘勉之、刘子翚三先生。十

  • 枕善居杂说

    一卷。清王敬之(生卒年不详)撰。王敬之字宽甫,号枕善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增贡生,官户部主事。此书为考订经史、诗文及音韵训诂之文。自谓“闲有所见,未敢自信,聊录备忘,不为次叙,不足次叙也,他日附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