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经传考证

经传考证

八卷。清朱彬(1753-1834)撰。朱彬字武曹,号郁甫(一作郙甫),江苏宝应(今宝应县)人,经学家。乾隆乙卯举人,与刘台拱是中表兄弟,并且齐名。长成后与刘台拱、王念孙、汪中等互相切磋,同为训诂、文字、声韵之学,用以疏释经传,创见很多。每有所得,即以书札往来辨难,必求其是而后已。除本书外,所著尚有:《礼记训纂》四十九卷、《游道堂诗文集》四卷、《诗集》一卷等。其《礼记训纂》虎观诸儒所论议,郑志弟子的问答,以及魏晋以降诸儒的训释,《书钞》、《通典》、《御览》中涉及本书的部分,一以注疏为主,撷其精要,纬以古今诸说,附加己见的地方,都能援据精确,发前人之所未发。本书虽然也遵循汉学家治经轨道,但颇不以惠栋所辑《易》之汉学为然。因此,在“未济彖小狐汔济濡其尾”之下,既援引《秦策》黄歇语:“顷襄王曰:《易》曰:‘狐涉水濡其尾’,”又引证班史《刘向传》、《彭宣传》,认为这是西汉人说《易》,此后绝无人称述它,再引《荀子》、《吕览》、《淮南子》、《春秋繁露》、刘向《说苑》、《列女传》、王充《论衡》、徐干《中论》,认为凡此诸说未必不是七十子的支流与后裔。本书意旨于此可略见一斑。如《书·洛诰》“王肇称殷礼”一条,认为“称”是“举”的意思,“殷”是“盛”的意思,“殷礼”就是“盛礼”,郑玄之说过于迂曲。这大约是因孔传说“王当始举殷家祭祀以礼典祀于新邑”,于是连郑注一并否定。《诗·大雅》“桑柔仓兄填兮”一条,认为“仓兄”是叠韵,也就是“仓皇”。却不知“仓兄”是“怆怳”的省文,“仓皇”始见于赵宋时人的书中,唐以前都作“苍黄”,没有作“仓皇”的,胡鸣玉《订讹杂录》曾经辨析过。《论语》“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一条,认为这是说孝弟为仁之本,“仁”即人,《论语》“人”、“仁”多不分。按:其义虽通,但《管子·戒篇》:“孝弟者,仁之祖也”,仁之祖即仁之本,这个“仁”似不作“人”解释。本书瑕瑜互见,其他考证,尽多可取之处。昔年张之洞读本书,凡是可取的各条,均在上面加圈,但也有所驳正,如《书·康诰》“乃服惟宏王应保殷民”条,张认为应在“乃服惟宏”断句,“汝唯小子乃服惟宏”,就如同《诗》说:“戎虽小子,而式宏大”,“汝惟”即“戒虽”。“多士罔不配天其泽在今后嗣王”条,张认为当在“配天”处断句,极对,“在今”也当为句,“后嗣王”应属下句。《诗·鄘风·墙有茨》“不可读也”条,张认为“抽”即“籀”,《说文》:“籀,讽也”,毛说极精,无须改更。王念孙对此书颇为推重并为此书撰序。有道光十六年宜禄堂刊本,《皇清经解》本(道光本、咸丰补刊本、鸿宝斋石印本、点石斋石印本)。

猜你喜欢

  • 韵补

    五卷。南宋吴棫撰。吴棫(约1100——1154)字才老,建安(今福建建瓯县)人,祖籍同安(今安徽潜山县)。重和元年(1118年)进士,召试馆职不就。绍兴中为太常寺丞,因替孟忠厚草表触犯秦桧,被罢职。后

  • 读升庵集

    二十卷。明李贽(详见《九正易因》条)编。此书收集杨慎诸书,分类编次。其中凡采录诗文三卷,节录十七卷,共二十卷。其去取毫无义例,况且李贽为狂纵之禅徒,杨慎则为博洽之文士,两人道自不相同,也未必为之编辑。

  • 谠论集

    五卷。宋陈次升撰。陈次升(1044-1119),北宋兴化军仙游(今属福建)人,字当时。熙宁进士。为太学生时即斥王安石《字说》为秦学。曾做安邱县知县、监察御史,提点淮南、河东刑狱,劾蹇周辅经画盐法害民。

  • 东洲草堂金石诗

    不分卷。清何绍基撰。何绍基,详见《东洲草堂金石跋》条。何氏金石诗,不见于《东洲草堂诗集·文钞》中,系吴遁盦所收集,辑而成书。书前无序目,亦不分卷,录古近体诗四十九首,都是题咏金石之作。其题“竟宁镫诗”

  • 苹野纂闻

    一卷。明伍余福撰。伍余福,字天锡,临川(今江西抚州)人。生卒年均不详。官陕西按察司副使。著有《成化陕西志》三十卷等。《苹野纂闻》一书仅二十条,记叙的都是吴中的故实,间或涉及朝政记议。书末附有伍余福的儿

  • 雪泥书屋杂志

    四卷。清牟庭(生卒年不详)撰。牟庭又名牟庭相,字陌人,号默人,栖霞(今山东栖霞)人。乾隆六十年(1795)优贡生。曾任观城县训导等。牟庭学识渊博,遍读经史百家之书,比较异同,考订经史,以成此书。书中以

  • 汉书札记

    七卷。清李慈铭(1829-1894)撰。李慈铭字伯,号尊客,浙江会稽(今绍兴)人。光绪五年(1879)进士。官至山西道监察御史,光绪二十年(1894)卒,六十六岁。他博涉群书,而对诸史尤其擅长。他于所

  • 关中集

    四卷。明余懋衡(约1607年前后在世)撰。余懋衡,字持国,江西婺源人。生卒不详。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官至南京吏部尚书。著有《关中集》、《语录》、《经翼》。是书为懋衡巡按陕西时所作。凡四卷,收

  • 道院集要

    三卷。旧本题为《道院集》。宋代晁迥(生卒年不详)撰。参见《法藏碎金录》条。因此书“乃王古选录,迥书,故名集要”。此书主要内容是采拮大家高僧名人之言而录之,大旨主佛教宏论与儒家论点相通相近之言。在体例上

  • 读易举例

    三十二卷。清俞大谟撰。大谟字安国,江都(今江苏扬州)人。此书每两卦为一卷,每卦记其卦始、卦根、卦内、卦外、卦画、卦体、卦性、卦德、卦用、卦数、卦伦、卦位、卦方、卦物、卦象、卦义、卦时、卦主等内容。均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