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绛雪园古方选注附得宜本草

绛雪园古方选注附得宜本草

《绛雪园古方选注》三卷,《得宜本草》一卷。清王子接(生卒年不详)撰。《绛雪园古方选注》又名《十三科古方选注》。书主方书。《得宜本草》又名《得意本草》、《绛雪园得宜本草》。本草类著作。王子接字晋三,清代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王氏行医数十年,医学理论实践经验颇丰富,除上述书外,另有《伤寒古方通》、《伤寒方法》等。当时集经方之人不过注明某方主治某症而已,能论及病源脉候者十分罕见,至于阐明经方之理更没有人涉及到,纵然有医方集解,亦多浅显之处。王氏认为,前代虽有不少医家对仲景等各方进行过讨论,但“独于方之有矩,法之有规,犹鲜有旁推交通者。”于是对古代医家方剂进行分类整理,于雍正十年(1732)撰成此书。全书共十一万九千余字。分为三卷,上卷论述仲景《伤寒论》中一百一十三方,三百九十七法,分和、寒、温、汗、吐、下剂。中、下卷阐发内科、女科、外科、痘疹科、五官科、幼科、眼科、折伤科等汤、散、丸方。书前有自序,书末附杂方药性。全书选方三百四十五首,方法详明,说理透彻,适于临床应用。如论服子泻心汤,先释其名曰:“附子非泻心之药,见不得已而用寒凉泻心,故以附子名其汤。”又阐明方义:“三焦皆热,苦寒之药在所必用,又恐其虚寒骤脱,故用三黄清彻三焦而泻热,即用附子宣彻上下以温经。三黄用麻沸汤渍,附子别煮汁,是取三黄之气轻,附子之力重,其义仍在乎救亡阳也。”对古方注释十分透彻,对后世医家颇有影响。《四库全书总目》评价说:“是书所选之方,虽非秘异,而其中加减之道,铢两之宜,君臣佐使之义,皆能推阐其所以然。”后世章虚谷《医门棒喝》、王孟英《温热经纬》等书均引过王氏论述。有扫叶山房刊本,千顷堂书局石印本,1958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铅印本。《得宜本草》一书因每药之下标明所得、所宜、所治而名。书中共收录药物三百六十二种,每种皆分为上中下三品,论述简明精当。卷前有雍正十年王氏之序,末有乾隆二年王氏再跋。此书附于王氏《绛雪园古方选注》之后。有清乾隆二年(1737)跋刊本,即介景楼藏版,《四库全书》本。

猜你喜欢

  • 读论孟笔记

    三卷。清方宗诚(1818-1888)撰。方宗诚字存之,安徽桐城(今安徽桐城)人。著有《春秋集义》十二卷,《同子通书讲义》一卷。是书卷首有宗诚自序,大旨就《集注》而推阐其义,不及名物训诂,对佛学老庄列之

  • 双钉案

    二卷。清唐英(1683-1754?)撰。唐英生平详见《梁上眼》(辞目)。此剧为《古柏堂》传奇之一种。剧情故事来源于民间,元代杂剧就有《包待制勘双钉》,后来花部也每演以此案为内容的戏,名《钉金龟》。唐英

  • 古今廉鉴

    八卷。明乔懋敬撰。懋敬字允德,上海(今属上海市)人。生卒不详。嘉靖进士。官至湖广右布政使。该书是专记历代有清操之士的著作,录自春秋季文子至明杨继盛。书中材料约略抄录史传,但挂漏太多。据书前自序,是其在

  • 经世硕画

    三卷。明辛全(见《衡门芹》)撰。此书辑录前代有关治道的事迹和议论。分为二门,一曰《圣典采据》,皆记所谓自明太祖至明英宗五朝的善政。二曰《定论采据》,皆为宋明诸儒的论说,附有北魏至唐代的四条。书为其门人

  • 秦妇吟

    一卷。后蜀韦庄(836-910)撰。韦庄,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人。乾宁进士,后仕蜀,官至吏部侍郎兼平章事。所作《秦妇吟》长诗,在当时颇有名,时人号为“秦妇吟秀才”。亦工词,善用白描手法,在《

  • 乐记

    一卷。汉刘向校定,辑佚书,清马国翰辑。此书久已失传,唯《汉书·艺文志》载:“武帝时,河间献王好儒,与毛生等共采周官及诸子言乐事者,以作《乐记》。”又云:其内史丞王定传之,以授中山王禹,禹成帝时数言其义

  • 钦定春秋传说汇纂

    三十八卷。王掞、张廷玉等奉敕撰。康熙三十八年(1699),礼部尚书王掞、礼部右侍郎张廷玉等奉敕撰《春秋传说汇纂》,至康熙六十年始成。康熙《御序》云:“朕于《春秋》独服膺朱子之论。朱子曰:‘《春秋》明道

  • 夔州府志

    三十六卷首一卷,清恩成修,刘德荃纂。恩成,满洲举人,曾任夔州府知府。刘德荃,黄陂人,进士,曾任茂州知州。《夔州府志》道光七年(1827)刻本,此志词笔迂拙,繁而寡要。如学校志弁以小序,言昔昌黎伯韩文公

  • 崇兰馆集

    二十卷。明莫如忠(1508-1588)撰。莫如忠,字子良,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人。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官至浙江布政使。莫如忠工诗文,善草书。《明史·文苑传》附载董其昌传中。著有《崇兰馆集》。

  • 放言居诗集

    六卷。清曹炳曾(约1711年前后在世)撰。炳曾字为章,号巢南。上海(一作浮梁)人。康熙末贡生,为曹煜曾堂弟。本集是《石仓世纂》之第三种,计诗五卷,后附杂著一卷,并有其侄曹一士所撰墓志铭。其诗与堂兄煜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