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续高僧传

续高僧传

三十卷。唐代释道宣撰。道宣生平事迹详见《四分律合注戒本》辞条。《续高僧传》,亦称《唐高僧传》。佛教传记体史书。因本书是继慧皎的《高僧传》而作,故题书名为《续高僧传》。书初成于贞观十九年(645),其所载实止于麟德二年(665)。道宣早就心怀著述一部僧传的愿望,他以为梁慧皎《高僧传》所记梁代高僧过少,需要作补辑工作,于是便着手准备。正如道宣自序所说:“或博咨先达,或取讯行人,或即目舒之,或讨仇集传。南北国史,附见徽音,郊郭碑碣,旌其懿德。皆撮其志行,举其器略”。广征博引,著录成书。内容从北魏(后魏、东魏)、南齐、梁(后梁)、北齐、北周、陈、隋至唐麟德年间。正传写高僧西百九十八人,附见二百二十九人。因此书是作于国家统一时期,故在地域上体现了南北高僧平等入卷的地位,弥补了慧皎偏重南朝的缺欠。在体例上,效仿慧皎《高僧传》,仍分有十科,但每科之后只有论而没有赞,又改科名《神通》为《感通》,《亡身》为《遗身》,《诵经》为《读经》,合《经师》、《唱导》为《杂科》,另增《护法》一科。本传还打破了梁《高僧传》不著录生存的人这一条原则,而把一些当时仍在世且有名望的僧人编写立传,如慧净(卷三)、慧休(卷十五)、法冲(卷二十五)等。此传十科分别是:一、译经(四卷),记载梁至唐代重要翻译家,其中汉僧所占比例相当大。意味中国佛教已有了自己能直接从事翻译的专家。二、义解(十一卷),其中包括各宗派的佛教大师及其撰述。三、习禅(六卷),内载有禅宗、天台宗、三阶教的一些开宗人物,是研究这些宗派建立及学说演进的重要文献。四、明律(三卷),其中有许多是四分律宗先驱者的传记。五、护法(二卷),六、感通(二卷)。七、遗身(一卷)。八、读诵(一卷)。九、兴福(一卷)。十、杂科(一卷)。《续高僧传》对于研究中古时期的宗教、哲学和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外,它还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如梁武帝曾打算自兼白衣僧正,管理僧众,后因智藏强烈抗议,才打消了这一念头(见卷五《智藏传》)。这是汉族中统治者要把政教权合二为一的特殊记载。又如洪偃为陈文帝接待齐使崔子武(卷七),道宠为魏收、邢之才之师(卷七),法雅组织僧军,帮助唐高祖作战(卷二十四《智实传》)均可以和正史相互参考,具有订正史实之作用。此书不足之处有,一、把一个人前后写成两个人。如《佛陀禅师传》见载卷十六,卷二《菩提流支传》中又附见有《佛陀扇多传》。二、有的年代有出入。三、收载在世高僧和续补内容显得不协调,缺少及时更正。四、也存在补续不全等漏补现象。五、附见中某高僧的一般介绍,当续补立为专传时,仍保存不变,以致重复。但尽管如此,它仍不失为佛教传世的重要文献之一。现有版本分别载于宋、元、明、清藏经本。199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高僧传合集》,《续高僧传》全文被收载于《合集》之中。

猜你喜欢

  • 四书约旨

    十九卷。清任启运撰。任启运详《周易洗心》条。此书是作者就平时与门人讲论之札记加以整理而成,乃为举业而作。书中除阐发义理之外,亦间有考证。

  • 德兴县志

    十卷,首一卷,末一卷,清孟庆云等修,杨重雅等纂。孟庆云,字子卿,浙江会稽(今绍兴县)人,同治八年(1869)任德兴县知县。杨重雅,江西德兴人,官翰林院检讨、甘肃按察司按察使。《德兴县志》同治十一年(1

  • 大学讲义

    萧隐公撰。隐公原名炎,后称隐公,广东梅县人。光绪三十二年(1906),隐公与同人在北京法源寺讲《大学》,因操方言,听众不多,乃著此书。卷首附开讲通告,有恽毓鼎序文以及隐公的自序。大意以为《大学》之道一

  • 满汉合书

    一卷。此为清初翻刻前明坊本《增补万宝全书》第三卷之一种。《万宝全书》没有著撰人姓名,也不知撰于何时。据书中官秩门所载为明代制度,其太常所属,止于景陵祠祭署,可能为明初宣德以后之书。其第三卷,《满汉合书

  • 尔雅注疏本正误

    五卷。清张宗泰撰。张宗泰(1750-1832)字登封,号筠岩,江苏甘泉(今江苏江都县)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拔贡,历官天长、合肥二县教谕。著《周官礼经注正误》一卷、《孟子七篇诸国年表》二卷、《

  • 论坐帖

    一卷。唐颜真卿书。颜真卿(709-785),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开元进士,曾宫殿中侍御史、吏部尚书等,封鲁郡公,有“颜鲁公”之称。颜真卿书法先学褚遂良,后学张旭。其楷书端庄雄伟,气势开张

  • 经典释文考证札记

    一卷。钱馥(见《卢本经典释文校记》条)撰。此书就“卢本”详作考证。列有:《序录》一条、《周易音义》二条、《毛诗音义》二条、《周礼音义》二条、《仪礼音义》一条、《礼记音义》三条、《春秋左氏音义》七条、《

  • 尚书考

    六卷。清李荣陛撰。李荣陛字奠基,号厚冈,江西万载人,乾隆二十八年进士,官云南知县。李荣陛不但攻击古文,还认为今文也有错误,连《大传》也是伪作。李荣陛所考也大都是《尚书》中的一些主要问题。他认为伏生所传

  • 敝帚集

    ① 二卷。明陈益(?-1454)撰。陈益,字启行,自号行素,高安(今江西高安县)人。明永乐间,以五经教授课徒于乡里,无功名仕途经历。学者称行素先生。著有《敝帚集》。此集系弘治十二年(1499)由其子陈

  • 清爱堂石刻

    六卷。清刘墉书。刘墉(1719-1804)字崇如,号石庵,山东诸城人。文正公刘统勋之子。乾隆辛未进士,官至礼仁阁大学士,谥文清。刘墉书法魏晋,后专从赵孟頫,中年后自成一家,笔意古厚,貌丰骨劲,超然独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