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脉望

脉望

八卷。明赵台鼎(生卒年不详)撰。赵台鼎字长元(而书首曹代萧序中称长玄),自号丹华洞主,内江(属四川省)人。大学士赵贞吉之子。书首有曹代萧序,序中说“昔何讽书中得一发卷,规四寸许,如环而无端,用力绝之,两端滴水。方士曰:‘此名脉望’,蠹鱼三食神仙字则化为此,夜持向天,从规中望星,星立降,可求丹度世。此《脉望》所从来,长玄君著书大旨可窥已。”此书杂论三教,对于道藏尤为详悉。曹序中称:“余读《脉望》而知三教之趣合也。佛教深而广,道教精而显,儒者以维世……”书末龚懋贤跋中亦称:“五邑代传道学,至吾师文肃赵先生始大阐其秘。盖道不外性命……,乃世之谈学者,往往守其粗迹,至稍涉性命,则辄诋之为二氏使人,丑二氏不啻非族,且曰‘道如斯止矣。’惟先生独能张胆明目,公然取二氏与吾儒并颊而称曰‘三氏一至,三圣一人,三圣人一道也。’以是吾侪小子,始得剖破拘挛,略闻性命宗风,而知子思子所以得传道学,特在《中庸》之一书,《中庸》一书,特专在性命之一章,性命一章,特在喜怒哀乐之四言。而以此遂通于颜子不迁,曾子不伤,孟子不动,子贡不得闻。又以此通于仙之养命兼夫性……长玄公,先生之冢嗣君也。趋庭之训,得之更真,闻之独早。其留心性命,盖自垂髫而然,季五十,即屏绝世缘,日夜为收拾人心是务。厌薄书吏,劳苦身心,则丐散局以居。今观所著《脉望》一书,则公之深造性命入彼实际可想矣。愚敢为之说曰‘欲知子思子得孔氏之传,当求之《中庸》,欲知长玄公得文肃先生之传,当求之《脉望》。’”有明刻本及《宝颜堂秘笈》(万历本、民国石印本》本。民国二十五年(1936)商务印书馆据《宝颜堂秘笈》本排印《丛书集成初编》单行本。

猜你喜欢

  • 衡阳县志

    ①四十卷,首一卷。清阎肇烺等修,马倚元等纂。阎肇烺,昌乐人,曾任衡阳县知县。马倚元,邑人,曾任广东钦州知州、翰林院庶吉士。衡阳县志,康熙年间曾两修,雍正年间再修,至乾隆年间知县陶易则已四修。此志则续陶

  • 吴诗集览

    二十卷。附《谈薮》二卷。清靳荣藩撰。靳荣藩,字介人,山西黎城(今长治)人,生卒年及事迹均无考。《吴诗集览》是靳荣藩为吴伟业诗作选编的注释本。吴伟业,字骏公,晚自号梅村。崇祯举人。会试第一,殿试第二。授

  • 开煤要法

    十二卷。英国士密德(生卒年不详)撰,英国傅兰雅(详见《数学理》)口译,王德均笔述。士密德始末未详。王德均字筱云,怀远人。《开煤要法》共十二卷,详细讨论分析了如何识别煤层、开采、起运、引水排水、采光、预

  • 吕氏杂记

    又名《侍讲杂记》、《侍讲日记》,二卷。北宋吕希哲(1039-1116)撰。吕希哲字原明,寿州(今安徽凤台)人。吕夷简之孙,吕公著之子。初以父荫入官,吕公著为相之日,不求进取,沉沦下僚,管库近十年。吕公

  • 续碑传集

    八十六卷。清末缪荃孙(1844-1919)撰。荃孙字炎之,一字筱珊,晚号艺风,江苏江阴人,光绪二年(1876年)进士,官至四品。钱仪吉《碑传集》所收内容止于嘉庆朝,荃孙取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续之

  • 晁采馆清课

    二卷。明费元禄(生卒年不详)撰。费元禄字学卿,一字无学,铅山(今山西省铝山县东南)人。元禄有文采,工诗文,作诗落笔数千言。尤爱慕贤士,寄兴山林。疏于人事应酬,对于衣履容仅不甚修饰,惟喜读书静坐。铅山之

  • 咸宾录

    八卷。罗日絅编著。罗日絅,字尚之,江西南昌人。明万历十三年(1585)举人。生平事迹不详。此书分八卷,计《北虏志》一卷,《东夷志》一卷,《西夷志》三卷,《南夷志》三卷。书中所称虏,即指我国边远地区的少

  • 御定通鉴纲目三编

    四十卷。清乾隆时官修。亦称《通鉴纲目三编》。初,大学士张廷玉等奉敕采集时代事迹加以编纂。以续朱熹《通鉴纲目》和商辂《朱元通鉴纲目》(一名《通鉴纲目续编》)。乾隆十一年(1746)四月成书二十卷进呈,高

  • 野老

    见《野老书》。

  • 乐类

    据《庄子·天运》篇,孔子所治六经有《乐经》。古文家认为《乐经》亡于秦皇焚书时。今文家则认为乐本无经,仅是附于《诗经》的乐谱,所以《汉书·艺文志》列乐类而不言经,下录《乐记》二十三篇,而于其它五经都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