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艺文类聚

艺文类聚

一百卷。唐欧阳询(557-641)等撰。欧阳询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隋末任太常博士。与唐高祖李渊有旧交。入唐官至太子率更令、宏文馆学士。工书法,初学王羲之,后渐变体,笔力险劲,为一时之绝,世称“欧体”。本书据其自序,当是奉诏而作。《新唐书·艺文志》注:令狐德棻、袁朗、赵宏智同修。《唐书》询本传又称:武德七年,诏与裴矩、陈叔达同修。殆以询董其成,故但署询名。叶大庆《考古质疑》论及正月十五日有苏味道的夜游诗,洛水门有李峤游洛诗,寒食门有沈佺期、宋之问诗。这四人都是欧阳询之后的诗人,欧阳询不可能预先编进此书,可见此书有后人增补之处。全书一百卷,分岁时、政治、产业等四十八部,每部又分子目,计七百四十余条。分类按目编次,以事类居前,诗人附后,所引经、史、子集各种古籍一千四百三十余种,其中十之八九已亡佚,皆赖此书得以保存。《艺文类聚》所引故事,都注出书名,所引诗文,都注出时代、作者和题目,并且用〔诗〕、〔赋〕、〔赞〕等字标明不同文体的类别,条理清晰。例如:卷第二十一“人部”之“交友”,条,先引《周易》等典籍对友谊的论述,再引《孔丛子》等书所记交友的故事,最后再列有关交友的诗文。《四库全书总目》称:“是书比类相从,事居于前,文列于后。俾览者易为功,作者资其用。于类书中,体例最善。”同时,避免了“《文选》专取其文,《皇览》偏略直书其事。文义既殊,寻检难一”的毛病。但其中也有门目繁简失宜,分合不当的地方。例如:“山水”部、“五岳”只存其三;“帝王”部,“三国”而无蜀汉;“杂文”部,有纸、笔、砚;“武部”之外又列出“刀”、“匕首”等为“军器”一门;“道路”应收在“地”部,“坛”应列在“礼”部却在“居处”;“针”应列入“器物”,“钱”应列入“宝玉”而列入“产业”;“案几”、“杖”、“扇”、“麈尾”、“如意”之类应列入“器物”,而列入“服饰”;“疾病”应列入“人”部,而列入“方术”;“梦”、“魂魄”也应入“人”部而列入“灵异”;另外,“茱萸”、“黄连”入“木”部;“芙蓉”、“菱”、“藤”入草部;“鸿”之外又另列“”;“蚌”之外列“蛤”;“鹤”之外列“黄鹤”;“马”之外列“騊”等。但《艺文类聚》保存了许多隋以前古书的内容,如所载魏晋南北朝人的诗文赋颂等,多出自宋代所无的诸文集。所引史书如谢承《后汉书》、袁山松《后汉书》、王隐《晋书》之类,也和现存的范晔《后汉书》、唐人所修《晋书》等所记有出入。所引小说如晋裴启的《语林》、郭澄之的《郭子》等,亦早亡佚。《艺文类聚》所保存的许多资料都可以用来参校各书的异同或作研究之用。有明正德十年(1515)无锡华氏兰雪堂铜活字版印本。明嘉靖七年(1528)胡缵宗刻小字本。明嘉靖九年(1530)郑氏宗文书堂坊刻本。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洛阳张松重刻小字本。清光绪五年(1879)四川华阳宏达堂翻王元贞刊本。《四库全书》本。1959年中华书局影印宋刊本。1965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出版汪绍楹整理校订本,改正了宋本原刻的一些错误,较为实用。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重印,后附《音序检字表》、《人名索引》、《书名索引》,使用非常方便。

猜你喜欢

  • 医门棒喝初编 二编伤寒论本旨

    《医门棒喝初编》四卷,《二编伤寒论本旨》九卷。清章楠《生卒年不详》撰。章楠字虚谷,会稽(今属浙江)人。因幼年多病而钻研医学,博览群书,取众家之长,颇受《叶天士医案》影响。曾到广东、河北等地求医。《医门

  • 连文释义

    一卷。清王言撰。王言字慎旃,仁和(今浙江余杭县)人。《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小学类存目》著录,云:“是编凡二字连文及一名而兼两义与两字各为一义者,均分别训释。厘为十门。词颇浅近,盖为课蒙而作,视方以智《通

  • 三百篇物考

    不分卷。不著撰者姓氏。是书不录全经,大旨在探索笺疏,折衷众说,以考据《诗经》名物。凡草木、鸟兽、虫鱼之属,天文、舆地、服饰、礼乐、器具,车马、兵制之类,皆一一考订。且于名物之外,兼及经义。多以《小序》

  • 关洛纪游稿

    二卷。明王世懋(1536-1588)撰。世懋字敬美,王世贞弟。江苏太仓人。嘉靖三十八年(1559)进士。以家难归。后授南礼部主事,迁尚宝司丞,出为江西参议,迁陕西副使,改福建,又擢为南太常寺少卿。移疾

  • 碧琳琅馆丛书

    四十五种,二百九十九卷。清方功惠编。方功惠字庆龄,号柳桥,湖南岳阳人。生卒年不详。方功惠在广东做官时,曾筑有碧琳琅馆,倾三十年之功,得书籍十多万卷,并刻有《占经解汇函》、《古小学汇函》、《全唐文纪事》

  • 寄簃文存

    八卷。清沈家本(1840-1913)撰。沈家本,字子惇,别号寄惇,吴兴(今浙江湖州)人。清法学家。光绪九年进士,历任天津知府,刑部左侍郎、法部右侍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任修订法律大臣、资政院副

  • 西隐集

    十卷。明宋讷(1311-1390)撰。宋讷,字仲敏,号西隐,滑县(今属河南)人。元至正中举进士。官河北盐山知县,弃官归。洪武十三年(1380)征为国子助教,后升翰林学士,文渊阁大学士。迁国子祭酒,卒于

  • 续高僧传

    三十卷。唐代释道宣撰。道宣生平事迹详见《四分律合注戒本》辞条。《续高僧传》,亦称《唐高僧传》。佛教传记体史书。因本书是继慧皎的《高僧传》而作,故题书名为《续高僧传》。书初成于贞观十九年(645),其所

  • 周易臆解

    六卷。清杨以迥撰。此书上下经各分上下,共四卷。又有图说上、图说下。其解说只限于上下经,不涉及“十翼”。一般经文后先列朱子《本义》之说,后杂录诸家解说,最后为作者自己的案语。其说如认为“周易”之“周”字

  • 白虎通德论

    见《白虎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