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苗氏说文四种

苗氏说文四种

二十卷。清苗夔(1783-1857)撰。苗夔字先麓,亦作仙簏,直隶肃宁(今河北献县)人。道光辛卯(1831年)举优贡生,后进入祁隽藻幕府任职。不久去职,主讲于翼经书院。爱好六书形声之学,攻治许慎《说文》之学,造诣精深。除此之外,苗氏对古音研究多有成就。他认为顾炎武古韵分部太密,因而自定为七部。后人多嫌其疏谬。《苗氏说文四种》均涉及古音之学。《说文声订》成书于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苗夔在校定徐锴《说文解字系传》的同时,借此订二徐本《说文》谐声的说解,而成此书。他认为二徐不达古音,往往删去许慎说解中的“声”字,所补的“声”字虽然有些是当补的,但也有不少地方不当补。此书大约正误参半。《说文声读表》成于嘉庆十二年(1807年),刊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按苗夔七部排列《说文》9300余字,以见其音读,每个韵部自为一卷。但是此书根据变化了的字形分析六书,离析拼凑,强以为声,必然导致疏谬。《说文建首字表》依照史游《急就章》的体例,取《说文》部首,谐诸声韵,仍以五百四十部分为十四章,加上句读改其声纽,便于学者翻检。不过在建首字声例中把非声的字而误以为谐声。苗夔认为二文相配,就是一形一声。如果部首以外的“文”不是声,那么这部首就是亦声。如祭字,示亦声。全书由祁隽藻帮助刊刻。《说文声订》、《毛诗韵订》、《说文建首字读》均有祁氏所作的序。初印本《说文声订》前还有《形声解》二页,后来的刻本则无。《苗氏说文四种》目录:《说文声订》二卷,《说文建首字读》一卷,《说文声读表》七卷,《毛诗韵订》十卷。有清咸丰汉专亭刻本行世。

猜你喜欢

  • 刘随州集

    十一卷。唐刘长卿(725?-789?)撰。刘长卿,字文房,河间(今河北)人。少读书嵩山。开元二十一年(723)进士。至德二年(757),历监察御史以检校祠部员外郎,出为转运使判官。上元元年(760)贬

  • 吉林外纪

    十卷。清萨英额纂修。萨英额字吉夫,满洲正黄旗人,道光初任吉林堂主事。吉林,原名吉林乌拉,满语吉林谓沿,乌拉谓江,沿江之意。汉文简称其为吉林。长白山在吉林之东南境,为清朝发祥地,清入关后,设昂邦章京于盛

  • 虞氏易礼

    二卷。清张惠言撰。郑玄曾据礼释《易》,为专家之学,虞氏诋之,谓其不得易之门径。张惠言谓:“揆诸郑氏源流本末,盖有合焉,未免曲为附会。然其原文本质发挥经义,足以补康成之缺,正不必援虞入郑,混淆家法也”。

  • 初学艺引

    二十三卷。清李仕学(生卒年不详)撰。李仕学字亨敏,号逊斋,揭阳(今广东揭阳县)人。此书为其初学游艺而作,首篇为《格言》一卷,其余分六引,包括《文引》、《诗引》、《书引》、《画引》、《琴引》、《棋引》。

  • 销夏

    一名《销夏部》、四卷。明陈继儒(详见《邵康节外记》条)撰。此书杂录清胜之事,取其可以销夏者,编辑成帙。陈继儒在书首自序中说:“昔人避暑者曰:愿得泰岱之长松焉、潇湘之修竹焉、匡庐之飞瀑焉、太湖之明月焉、

  • 佳人

    绝代有色人,幽居在空谷。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关中昔丧败,兄弟遭杀戮。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夫婿轻簿儿,新人美如玉。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在山泉水

  • 鸣坚白斋诗存

    十二卷。清沈汝瑾(生卒年不详)撰。沈汝瑾字公周,号石友,江苏常熟人,与吴昌硕、俞钟銮同乡,相互论诗默契,有诗相唱和,遗稿也由二君点定付刊。据集前吴昌硕序说:“石友性行雅亮,自晦于诗,足迹不出吴越间,平

  • 白石山志

    八卷。清施元孚撰。施元孚,字德交,号六洲,浙江乐清人。白石山,又名中雁,在温州乐清县茗屿乡,以石皆白故名。奇胜颇类雁荡。《白石山志》乾隆三十四年(1769)刻本。共八卷。首序、小传、诸家爵里、山图,次

  • 袁礼部诗

    二卷。明袁衮撰。袁衮,字补之,号谷虚子。江苏吴县人。生卒年不详。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授庐陵县知县。以正田藉、稽虚税为时所称颂。官至礼部仪制司主事。袁氏为吴中鼎族,袁衮与其兄、弟六人号袁氏六俊。

  • 三易大传

    七十二卷。明李陈玉撰。书分二册。一曰《先天古易》,阐释图书之学。又每篇附有赞语。最不同的是,以无极、太极、无极而太极分为三图,先天八卦配以英辅九星之名,后天八卦配以疏附先后之名。支离破碎,全无理由和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