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荆州府志

荆州府志

①十二卷,图一卷,明孙存修,王宠怀纂。王宠怀,字止庵,号梅南子,明光泽王。明景泰七年(1456)知府常熟延通判何省安创修《荆南志》。历七十余年后,丰山孙存任知府,因旧志历年久远,质俚疏漏,托生长于荆州的光泽王编修府志,以郡学诸生相佐,以明《一统志》为准,发凡定例,书成于嘉靖十一年(1532)。共十二卷图一卷,分十纲,为:舆地志、食货志、祀典志、宫室志、藩封志、职官志、武备志、人物志、方外志、艺文志。五十九目,各有小序,引其端,此志纲举目张。当时宜昌尚未分府,荆门也未属直隶州。荆州府属除江陵、公安、石首、监利、松滋、枝江、宜都外,俱载志中。所绘府治藩封及州县分图十九幅,至为详明,在明代地志中,可称体例完备。惟沿革称江陵于元天历二年(1329)改中兴县,而《元史·地理志》记唐代荆州复为江陵府,宋为荆南府,元至元十三年(1276)改上路总管府,天历二年(1329)改为中兴路,领土县,首江陵,并无江陵改中兴县之条,此志考证未详。又明初开科诏,谕制敬一箴,程氏四箴注,范氏心箴注等,不专为荆州一府,并载入艺文志的圣制中,未免失于泛滥。② 四十卷,首一卷,清郭茂泰修,胡在恪纂。郭茂泰,字鲁瞻,陕西泾阳县人,顺治十六年进士,康熙间任荆州府知府。胡在恪,字念蒿,湖北江陵人,顺治十二年(1655)进士,官江西驿盐道副使。荆州府志,明共二修,嘉靖十一年(1532)知府孙存,再修于万历三十二年(1604)教谕杨学濠,康熙间郡守郭茂泰以府志失修将近百年,延胡在恪重行纂辑,康熙二十四年(1685)刻印。此志有目无纲,不及嘉靖志次第井然,且沿革表所载清因明制,府领夷陵、归州二州;江陵、公安、石首、监利、松滋、枝江、长阳、远安、巴东、兴山十一县。此虽本《明史·地理志》荆州府,但嘉靖志中府领三州十三县,至嘉靖十年(1531)改荆门州隶承天府,划去潜江、当阳二县。明中期地理志承天府内,已经分别注明,此沿革最大者,不应略而不书。又荆州自春秋以来,建国封王,史不绝书,故嘉靖志立藩封一门,此志既立封建一门,又列帝王冠于人物之首,颇不伦不类。荆州属各邑,江襄夹流,陂泽卑湿,全赖累土筑堤,御建瓯而下之水,此志首创堤防一门,各县附堤防考略,可称创所未备,知所先务。③ 五十八卷,首一卷,清叶仰高修,施廷枢纂。施廷枢,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贡生。荆州府,前领二州十一县,乾隆时领八县。府志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胡在恪纂修,距此时已七十年未修了。疆域迁变,纪载宜异,及今不详,后此奚述,重修已刻不容缓。乾隆二十二年(1683)知府叶仰高延施廷枢重辑,同年志成。《荆州府志》乾隆二十二年刻本。此志分目多沿康熙旧志。人物增忠义、文苑二门,删隐逸,方技易名艺术,旧志自晋至赵、宋共十二人,此编将庾季才入列传,陆法和入仙释,王楼严入流寓,余桓、石虔、李子牟等俱入杂记。将旧志封建、帝王并为藩封,较为恰当。志首八景图,尤为有识。此编分门别汇,品章秩然,无凌乱之嫌,其辨证之精,非他志所能及。故宣统《湖北通志外编》称此书,征引最详,考据不苟,属湖北诸志中最称善本。不足之处,荆州自古历代用武之地,春秋以来,兵事不断,此编创列纪兵一门,其义甚当,但军制列于第五十卷,纪兵列于第五十五卷,失类列之义。又荆州所属各县,地势低洼,江襄夹流,水患严重,此志只载江防不及河防,则重江患而轻河害。④ 八十卷,首一卷,清顾嘉蘅、李廷鉽同纂。顾嘉蘅,湖北东湖县人,道光二十年(1840)进士,官翰林院编修。李廷鉽,直隶易州(今河北易州)人,咸丰三年(1853)进士,官湖北咸宁知县。荆州府志,自乾隆二十二年(1755)施廷枢重修后,历道光、咸丰未有续者,已有一百三十余年。光绪间知府倪文蔚延李廷鉽任总纂,书未成倪文蔚升任离去,继任蒋铭勋续终其志,于光绪六年(1880)告成。《荆州府志》光绪六年刻本。共八十卷,分地理志、建置志、经政志、堤防志、学校志、武备志、祠庙祀志、职官志、选举志、人物志、艺文志、祥异志、杂记志共十二类。此志以纲统目,以简御繁,各有小序,以开其端。星野之说,本属九州,光绪间荆州府属只七县,较禹贡荆州之地,不过十分之一、二,故删去星野一类,以免附会。堤防是荆州之关键,江堤以万城堤最为重要,各属院堤以防襄水,堤防志中有:万城堤、顺江堤、院堤,以江、河堤并重,比较乾隆志仅载江防为优。此编于历代兵事,汇为一卷,统于武备志,较乾隆志分列军制、纪兵,不相衔接为详。荆州自清初设有驻防,康熙、乾隆二志,除营制外别无纪载,此志将驻防、军制、科贡、人物诸类,分别各门,冠于七县之首,可称因地制宜详所未备。艺文只载书目,仿《隋书·经籍志》例;诗文散附各条,仿潜说友《临安志》例;网罗文献,所载必出,采范石湖《吴郡志》例;订正纂严旧志讹舛,采毛西河《萧山刊误》例。此志本末兼赅,取舍精审,较旧志更为完善。

猜你喜欢

  • 徽言

    一卷。北宋司马光编。司马光生平事迹详见《温公易说》。此书为司马光手抄诸子史集精语,置诸座右以自警。主要摘取《国语》、《孔子家语》、《韩诗外传》、《孟子》、《荀子》等书。每条之下间有题识数字,结尾又列准

  • 兵迹

    十二卷。清魏禧(1624-1681)撰。魏禧,字冰叔,江西宁都人。儿时不乐嬉戏,嗜古论史,年十一,补县学生。明亡后,与兄际瑞、弟礼躬耕自食,发奋读书,“三魏”之名遂遍海内,尤以魏禧才学特高,学者又称勺

  • 玉泉山寺志

    三卷。清栗引之撰。栗引之,字长伯,湖北当阳人。此志共三卷,上卷:山水、营建、公据、事纪、古迹、释宗、护法;中卷:词翰;下卷:诗。是志考玉泉山东离当阳县治三十里,西距宜昌府一百二十里,介于青溪紫盖之间。

  • 殷墟书契后编

    二卷。清罗振玉编著。罗振玉,详见《殷墟书契》条。罗振玉在编著出版《殷墟书契》、《殷墟书契菁华》后,于1915年仲春,又亲自前往安阳小屯进行探访,作实地考察。回日本后,又“发箧尽出所藏骨甲数万,遴选《前

  • 葛太史集

    五卷。明葛曦(约1598年前后在世)撰。葛曦,字仲明,号凤池,德平(今山东德县一带)人。生卒年不详。万历十一年(1583年)进士。官翰林院检讨。著有《葛太史集》。据崇祯九年(1636年)其侄如麟后序称

  • 西域水道记

    五卷。清徐松撰。徐松,详见《新疆识略》。其精于史事,尤长地理。好钟鼎碑碣文字。居伊犁时,尝亲历天山南北两路,记其山川道里,撰《伊犁总事略》、《新疆赋》、《汉书西域传补注》诸书。此书之作,亦在斯时。道光

  • 论语手札

    三卷。朝鲜丁若镛撰。若镛著有《易学绪言》。是书为奎章阁所藏抄本。每半页有十行,每行二十二字。小字双行,字数相同。全书共三卷。不释全部经书,只从《论语》各节中把有疑义的分别摘录出来,而按自己的见解论列之

  • 致远堂法书

    一卷。清张考捏得陶渊明自书诗,刻为此帖。按其自跋所说,陶靖节人品学问,晋代第一,而从未有称其书者。张考捏言得其所书杂诗十二首,古劲流逸,墨迹宛然,每展玩便不忍释手。因思物之美者不可秘而不传,于是访请名

  • 礼记音义隐

    一卷。谢氏撰,清马国翰辑。谢氏生卒年及事迹不详。马国翰依据《隋志》两次引用此书:一题一卷,谢氏撰;一题七卷,不著撰人名氏,认为谢氏由一卷扩充为七卷。又根据《唐志》载射慈《小戴礼记音》一卷,认为《隋志》

  • 何氏类镕

    三十五卷。明何三畏(生卒年不详)撰。何三畏著有《云间志略》。本书采录类书中的典故,用骈语将其连络成文章,每类为一篇文章,便于阅览记忆。但都不注明出典,事亦无原委,不便引用。形式虽似宋吴淑的《事类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