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论礼条牒

论礼条牒

一卷。南朝宋任预(生卒年及事迹不详)撰,清马国翰辑。《隋书·经籍志》载是书十卷,注云“宋太尉参军任预撰”。今只存二条,一论帝王之改乐,一论稷坛之方位。盖当时条为上议礼之件,故称条牒,非为说经而作。其论帝王之改乐,多引纬书,实不足论。其论稷坛上方位云:“稷坛在社坛西,俱北乡并列,同营共门。或曰在社北,当以在北之说为是”,据黄以周《社礼通故》云:“社稷皆有坛,而外环以垣,其垣束木为之而涂以土。亡国社屋之,奄其上,柴其下,不树以木,国社有树不屋;亡国社在中门之东,国社当在中门之西。中门内为内朝,故曰间于两社;宗庙在亡国社之北,稷坛亦在国社之北。”此融合《郊特牲》、《左传》、《公羊》、《穀梁》三传及《晏子春秋》而言,亦以为稷在社北,不在社西,任氏反主社西,而以在北为或说,是为无识,然则所存两条,殆无足取。以其为刘宋人说,聊备一家而已。是书有玉函山房辑本。

猜你喜欢

  • 来易增删

    八卷。清张祖武撰。张祖武长安人。乾隆三年(1738)举人。此编就是明来知德《易注》原本,去除了《易注》的烦冗,间补以《易传》、《本义》诸说。其错综、变爻、中爻、大象、卦情、卦画、卦占之类则一仍其旧。《

  • 击壤集

    二十卷。宋邵雍(1011-1077)撰。邵雍字尧夫,自号安乐先生,其先范阳(今河北涿县)人,后迁居共城(今河北辉县)。一生未仕,以操行学识为世人敬慕。三十岁后游河南,隐居苏门山百源上,人称“百源先生”

  • 通纪直解

    十六卷。明张嘉和撰。嘉和履历不详。此书叙述从明洪武到天启年间,都是按年编写,是为正编。从十五卷以下是续编,主要是记述崇祯朝的大臣事迹。书前为本纪,名臣之传附后,其中有关时事、大臣奏疏,如杨涟诸公二十四

  • 春秋左氏传传例解略

    一卷。刘师培撰。此书在于推求《左传》记事的褒贬义例,以补充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及《春秋释例》之缺,共辑成十九例。刘师培坚信《左传》书日记事都有褒贬义例,因此他除搜集汉儒对《左传》褒贬义例的古说外,还自

  • 尹文端公诗集

    十卷。清尹继善(1696-1771)撰。尹继善,字元长,号望山,大学士尹泰之子,满洲镶黄旗人。清朝大臣。雍正年间进士,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卒谥文端。该诗集为毕沆、严长明选编,仅为全诗的十分之二三。继善诗

  • 白云草堂文钞

    七卷。清吕星垣(详见《白云草堂诗钞》)撰。该集包括论一卷,序一卷,书一卷,记一卷,传一卷,墓表碑铭行状一卷,文跋考辨议说铭一卷。前面有洪亮吉作序,称“其文则不名一体,其上者则敬通问交士衡辨亡也,其次则

  • 鸿猷录

    十六卷。明高岱撰。高岱,湖广京山(今湖北京山县)人,嘉靖时西曹吏。他认为,一个人既身通仕籍,就应知时政。但当时历代实录秘不可得见,于是广泛搜集先代臣僚的记述、传志、书疏案牍等,并加以考订,撰写成《鸿猷

  • 集韵

    十卷。是书由北宋丁度、李淑典领,宋祁、郑戬、贾昌朝、王洙等同加修定。丁度事迹见“礼部韵略”。宋景佑四年(1037年),宋祁、郑戬等批评《广韵》“多用旧文,繁略失当”;贾昌朝批评《韵略》“多无训释,疑混

  • 乾溪洞记

    一卷。清张九钺撰。张九钺,字度西,号紫岘,湖南湘潭人,举人。早负才名,十三岁登石矶赋长歌,人称为太白后身。历官江西南昌及广东始兴知县,讲求农田水利坚持不懈。著有《陶园诗文集》、《历代诗话》、《晋南随笔

  • 三因极一病源论粹

    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