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词评

词评

一卷。明王世贞(1526-1590)撰。王世贞字元美,号凤州、弇州山人,江苏太仓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进士,授刑部主事,历员外郎、郎中。累官至刑部尚书。著作甚丰,有《弇州山人四部稿》一百七十四卷、《续稿》二百零七卷、《弇山堂别集》一百卷、《嘉靖以来首辅传》八卷、《读书后》八卷。王世贞是后七子首领之一。其诗文观实际上前后有所变化。其前期思想主要表现在《艺苑卮言》中,虽然他也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但其学问淹博,持论也不似李攀龙那样偏激,而时有卓见。王世贞能词、能文,对戏曲也有所研究。其曲论见于《艺苑卮言》的附录,后人摘出单刻行世,题曰《曲藻》。一说《鸣凤记》是王世贞所作,戏曲及时地表现重大政治事件,是从《鸣凤记》开始的,在中国文学史上颇有意义。《词评》是从其《艺苑卮言》中辑出的,共二十九节。王世贞论词奉婉约为正宗,对晚唐五代的温庭筠、李煜,宋代的晏殊、柳永、周邦彦、秦观、李清照等人,赞不绝口。他认为“《花间》以小语致巧”,“《草堂》以丽字取妍”,字句精美,情感缠绵,“婉娈而近情”,“柔靡而近俗”,这才是词不同于诗的特点。但是,他又反对刻意雕琢的倾向,说《花间》“犹伤促碎,至南唐李王父子而妙矣。”所论殊不切实,不知促碎正《花间》之本色,不可以此非之。南唐中主和雅,开宋初之令曲,后主诚为博大。然开拓词界,自在《花间》范围之外,各有境势不可强同。世贞所云,不但不知《花间》,并且不知李氏父子之词。谓唐人词有集曰《兰畹》,不知《兰畹》乃宋人所撰,非唐人;乃总集,非别集。还有一些子虚乌有之类,世贞亦未能深考。但其评论明朝词称:“刘诚意伯温,秾纤有致,去宋尚隔一尘。杨状元用修,好入六朝丽事,似近而远,夏愍公谨,最好雄爽,比之辛稼轩,觉少精思。”则较为允当。王世贞提倡以淡语、恒语、浅语写情绘景,使词具有天然之美。《词评》的最后几则,评述元、明人的词,又大段引录了涵虚子(朱权)评元代散曲作家之语。有《小石山房丛书》本、《天都阁藏书》本。

猜你喜欢

  • 龙门县志

    二十卷,清成王左修。成王左,山东乐安人,例监,康熙二十五年(1686)知县。龙门,明嘉靖间县令创修县志,清顺治十四年(1657)县令建标,重付剞劂。康熙六年(1667)县令取前志而增损。此志乃知县成王

  • 易经讲义

    八卷。清苌仕周撰。苌仕周字穆亭,汜水人。乾隆七年(1742)进士。官宜君县知县。此书以程《传》及《本义》为宗,不用象数之说,对于卦变尤力。大旨认为,“凡卦有二体,即有内外上下。有内外上下,即有上下往来

  • 四留堂稿

    三十卷。明卢龙云(约1595前后在世)撰。卢龙云,字少从,广东南海人,生卒年未详。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历广西马平、河北邯郸、福建长乐知县,转南大理寺副晋户部员外郎,升贵州参议,卒于官。事迹具详

  • 穀梁注

    一卷。晋刘兆(详见《公羊注》)撰,清龙璋辑。据《晋书·儒林传》称,刘兆鉴于《春秋》一经而三家殊途,诸儒是非之议纷然,互为仇敌,于是“思三家之异,合而通之”,作《春秋调人》七万余言,又作《春秋左氏全综》

  • 癸巳孟子说

    七卷。南宋张栻撰。张栻详《癸巳论语解》条。该书成于宋孝宗乾道九年(1173)癸巳,故名。该书以二程理学为旨归,分章串解《孟子》义理。指出天、理、心异取而同体,“理之自然谓之天命,于人为性,立于性为心”

  • 湖海草堂词

    一卷。清樊景升撰。樊景升字鹤舲,天津人。本书收词三十二阕。自谓撰词二十年,深知此中甘苦。实非自矜之语,观其属辞,靡不靡雅。其征招咏春草一阕,虽稍嫌肤露,而清新宛转,自然成趣。百字令,题朱小山戊才苍梧读

  • 玉虹楼鉴真帖

    二十四卷。清孔继涑辑。孔继涑摹古书皆重石刻,而此多墨迹,间有石本但不常有者,如《黄庭经》、《兰庭序》、《宝晋斋法帖》等皆是。但苏轼《表忠观碑》乃王安石跋,《汝州谢表》、《与方竹逸画竹记》、黄山谷《洛阳

  • 家礼

    五卷。附录一卷。宋朱熹(1130-1200)撰。朱熹字元晦、仲晦,号晦庵,婺源(今江西婺源)人。著名理学家。年十八登进士第,授泉州同安主簿。受学于二程三传弟子李侗、罗从彦。集周敦颐、邵雍、张载、二程等

  • 群经识小

    八卷。清李惇(1734-1784)撰。李惇字成裕,一字孝臣,江苏高邮(今高邮县)人,经学家、历算学家。与同县王念孙、贾田祖一同力学。久困诸生,试图一举高中。学使谢墉对他颇为赏识。但在考试前夕,贾田祖卒

  • 四时气候集解

    四卷。李泰撰。李泰,字淑通,鹿邑(今属河南省)人,明洪武丁丑(1397年)进士,官詹事府通事舍人,洪熙元年(1425年)撰成此书。其书集录有关月令诸书所记四时之事大概,对前人互有异同的训释,又多采群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