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诗经疏义会通

诗经疏义会通

二十卷。元朱公迁(生卒年不详)撰。朱公迁,字克升,乐平(今属江西)人。至正年间,曾任婺州、处州教授,晚年病归故里。曾题其室为“高明之所”,学者称为明所先生。著述除《诗经疏义会通》外,还有《四书通旨》、《四书约说》、《余力稿》等。《诗经疏义会通》亦称《诗经疏义》。该书为阐释朱熹《诗集传》而作,注之有疏,故名《诗经疏义会通》。其体例为一诗一释,先列朱熹之说,再用小字进行疏证,引用他说,用“辑录”以示区别。注音夹于句中。该书的特色是:一,对《诗集传》的名物、典故的阐释尤其详尽,弥补了《诗集传》的不足。对朱熹的释意也进行力所能及的诠解,这对把握朱熹的写作用心,对体认朱熹之学有一定的价值。二,对《诗经》的章意和脉络作简明扼要的揭示,有利于《诗经》的学习与研究。三,书中附有“图说”,对《诗经》的名物进行图解,让读者对古代的许多器物、天文、地理等有感性的认识、清代《钦定诗经传说汇纂》等书附有许多图谱,正是从这里借鉴而来的。朱公迁治学谨严,订正了《诗集传》中的一些错误。《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为:“其学墨守朱子,不逾尺寸,而亦间有所辩证。”所作考证“虽于宏旨无关,亦足见其用心不苟也,”是符合该书的实际的。不足之处在于总体上承袭朱熹之说,对爱情诗多认为是淫奔之诗,对妇女也多采取轻视态度,对历史事件和诗作年代的考订也有主观臆断之处。版本有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据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诗经疏义》二十卷(附《纲领》、《诗图》一卷),明王逢辑、何英增释刘氏安正书堂刻本。

猜你喜欢

  • 琴谈

    二卷。清程允基撰。程允基字寓山。徽州(今安徽西南部)人,生卒年与事迹不详。此书上卷为集论,所述皆为鼓琴之法,及其工拙得失,其中指法有精当之处。下卷记琴之掌故,只是以备谈资,而无关琴理。此书《四库全书总

  • 书经恒解

    六卷。清刘沅撰。刘沅字止唐,四川双流人,乾隆五十七年举人,道光时官国子监典簿。此书以阐发义理为主,同时也兼做一些考订工作。本书在开首辨正《书序》时说,孔子序《诗》、《书》,不过是在删订之后,叙其篇次,

  • 通鉴答问

    五卷。宋王应麟(1223-1296)撰。王应麟字伯厚,号厚斋、一号深宁居士。庆元(今浙江庆元县)人,淳祐时进士。中博学鸿词科。曾奏言:“因危言而紊乱纪纲,以偏见而咈公议,势不当留。”并先后忤丁大全、贾

  • 春秋胡传考误

    一卷。明袁仁(详见《尚书砭蔡编》)撰。袁仁认为,胡安国由于激愤王安石之废《春秋》于学官,于是承皇帝之命而作传,其目的在匡时,故多借题发挥。虽然胡氏用意是好的,但却不合于经义。袁氏此书即专门驳正胡氏之失

  • 读潜夫论

    一卷。清俞樾撰。俞樾有《易贯》,已著录。是书据汪继培《潜夫论笺注》本,而记其所校订的内容,共三十三节。《论荣》篇,中堂生负苞,“负”当作“斧”。《考绩》篇,夫圣人为天口,贤人为圣译,“译”即“易”,谓

  • 天步真原

    一卷。清薛凤祚(?一1680)译。薛凤祚字仪甫,淄川(今山东淄博)人。著有《圣学心传》、《两河清汇》、《历学会通》等。薛氏初从魏文魁习天文,主持旧学,后会穆尼阁,始改从西学。于南京协助穆尼阁编译,掌握

  • 东汉书刊误

    四卷。宋刘攽(1023-1089)撰。刘攽,字贡父,庆历间进士,熙宁初,知太常礼院,元祐初,召拜中书舍人。享年六十七岁。《宋史·艺文志》记载,刘攽《汉书刊误》四卷。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记载刘攽《东汉

  • 东林本末

    ①三卷。吴应箕著。吴应箕(1594-1645),字风之,又字次尾,明清之际安徽池州府贵池(今安徽贵池)县人。他是明末复社的领袖,领导了声讨阉党遗孽阮大铖的活动。该书序下注有一行小字:“书共六卷,存陈其

  • 环碧斋诗集

    三卷。尺牍三卷。明祝世禄(生卒年不详)撰。祝世禄字世功,江西德兴人。万历十七年(1589)进士。官至尚宝司卿。祝士禄从师耿定向,云游东南进学,与潘去华、王德孺同为耿门高弟。著有《环碧斋小言》。《江西志

  • 徐相国年谱节略

    一卷。清徐右翌撰。右翌,清末叶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该书纪其伯父徐桐生平。徐桐,字荫轩,汉军籍,道光三十年(1850)进士,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光绪二十六年(1900),徐桐与载漪、刚毅等试图利用义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