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诗经附义

诗经附义

不分卷。清纪大奎撰。纪大奎字向辰,号慎斋,临川(今江西省临川县)人。乾隆年间举人,历官昌乐、什邡等地知县,颇有政声,后擢任合州知州,生卒年不详。著作有《双桂堂稿》、《续编》、《遗稿》刊行于世。此书就是《双桂堂稿》中的一种。此书不分卷,也不载经文,只是有所议论,就分别录入,也不加标题。考证纪氏所论,共有《小雅》二条、《大雅》二条、《周颂》一条、《召南》一条,基本上是遵循孔子“兴观群怨”的宗旨,主要是推阐诗义,不以训诂为能事,又借诗以立训,反复引发阐明,要务在于推求兴衰治乱之理,不都是疏解诗人的本意,所以以附义命名此书。此书议论多而考证少,尽管议论较透畅,但在经解中,终为别体,不是说经的正宗。此书有《双桂堂稿》本传世。

猜你喜欢

  • 朱子文公传道经世言行录

    八卷。清舒敬亭撰。舒敬亭字孝徵,铜山(今属江苏)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本书为朱熹言行汇编,第一、二卷为年谱、行状;第三卷为道学渊源;第四卷为伊川行状及道体;第五卷为学存养克己;第六卷教人儆戒;第七卷

  • 怀玉山志

    八卷。清朱承煦撰。朱承煦,字诲客,山东益都人。怀玉山,距玉山县一百四十里,高四百余丈,盘亘三百余里。介饶州、广信二府,当吴楚闽越之交。为东南重镇。《怀玉山志》乾隆四十年(1775)刻本,共八卷。卷首为

  • 春秋一得

    一卷。清阎循观(详见《尚书读记》)撰。此书重在阐发孔子笔削《春秋》之意,对胡安国的某些说法有所驳正,持论尚称平允明白;但全书仅八十八条,大约系未完成之作。乾隆三十八年(1773)树滋堂精刊本。《西涧草

  • 翰村诗稿

    六卷。清仲昰保(?-1743)撰。仲是保字羹梅,号翰村,常熟(今浙江常熟)人,生年不详。仲昰保好诗,初学冯武(冯班侄),故其诗格律色泽皆冯氏法。康熙六十年(1721)北至益都,从赵执信,受学,故其诗运

  • 潭柘山志

    二卷。神穆德撰。神穆德,清宗室,镶红旗都统,曾任镇守朔平府等处建威将军。潭柘在京西七十里。山本自太行,冈连西山,称太行第八陉。山势险峻,上干云霄。挹抱回环,峦重岭复。主山以培当群山之心,九峰扆而立。古

  • 吴季野遗集

    一卷。清吴垌(约1661年前后在世)撰。吴垌字季野。宣城(安徽芜湖)人。生卒年均不详。其此集为其遗文集,乃后人编定。王士祯《居易录》称他“文学战国短长及管、韩、荀卿子作言准确以拟权书。其《正学》、《观

  • 诗纬推度灾训纂

    一卷。清胡薇元撰。篇中“君子悉心研虑,推变见事也”条,引《匡衡传》:“诗者原性情而明人伦也,故治诗必通律历阴阳,而旁极乎性命之原,善推祸福以著,斯乃告往知来,圣门言诗之微旨也”;“烨烨震电”条,引京氏

  • 诗学质疑

    不分卷。廖平撰。廖平有《易说》已著录。此书与《诗纬新解》、《诗纬搜遗》同为廖氏治诗之作,并有一贯之旨。以往论诗者多以为三百篇无义例可言,以至于十五国风之排列顺序也无定规。廖平独以为诗之次序断非随意连属

  • 四书浅说

    十二卷。明陈琛(?-1545)撰。陈琛字思献,号紫峰,福建晋江(今福建晋江)人。明经学家,著有《易经通典》、《四书浅说》等。陈琛讲学务平易切实,不为穷高极远之论。其说四书也同此旨,语求浅显而理甚醇正。

  • 刘子威集

    七种,六十卷。明刘凤(详见《续吴先贤赞》)撰。子威为刘凤字。所收七种为《刘氏杂俎》、《玄应集》、《吴释传》、《吴郡考》、《燕语》、《文集》、《禅悦小草》。除所撰诗文集外,大都为辑录佚书之类,虽搜辑庞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