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说文段注订补

说文段注订补

十四卷。清王绍兰(1760-1825)撰。绍兰字畹馨,号南陔,晚年自号思惟居士,萧山(今属浙江)人。乾隆五十八年(1793)进士,官至福建巡抚。学以许慎、郑玄为宗,于《仪礼》、《说文》致力尤深,著述宏富,尚有《礼堂集义》、《仪礼图》、《小学集解》等数十种,多不传。晚年手自写定《说文集注》百二十四册,未及完稿而卒。是书撰于嘉庆间,世不知晓,光绪十四年(1888)胡燏棻始求得刊刻,前有李鸿章、潘祖荫序,后有燏棻跋。是书为订补段氏《说文注》之作,其例有二:订者订段之讹,补者补段之略。胡朴安认为,其书“视徐氏钮氏之书,更为丰富而畅达;而持论之平实,过于钮氏。”(《中国文字学史》三百一十五页)统观其书,所订补段注者,皆有根据,抉择详审。如段氏谓“例”字“晚出,汉人少言‘例’者,杜氏说《左传》乃云‘发凡言例’”,王氏据《公羊传》已见“例”字指出段氏之失误;段氏谓“佋”字“虽《经典释文》时称之,然必晋人所窜入。晋人以凡‘昭’字可易为‘曜’,而‘昭穆’不可易也,乃读为上招切,且又制此篆窜入《说文》”,王氏据刘向赋有“佋”字指出段氏之武断。是书的价值,大抵与冯桂芬《说文解字段注考正》相同,为读段注者不可不读之书。是书胡刻十四卷本不易得,今有光绪间吴县刘翰怡刻本,刘跋云:“此稿海宁许子颂所藏,拟编入《许学丛刻》者,今赠承翰刻之。”然视胡刻本略少二分之一,刘本已非完本。

猜你喜欢

  • 七颂堂识小录

    一卷。清刘体仁(1624-?)撰。体仁字公勇,颖川(今河南许昌)人。顺治时期诗人,进士,官吏部郎中。从孙奇逢问学。为人轻财重义,以交友为乐,与王士祯、汪婉友善。其诗多咏物赠答之作,表现闲情逸致。喜作画

  • 剑草

    一卷。明熊明遇撰。明遇,字良孺,进贤(今属江西)人。生卒年不详。万历二十九年(1601)进士,四十三年擢兵科给事中,旋掌科事,上疏极陈时弊,被劾与东林党通,出为福建佥事,迁宁夏参议。崇祯元年(1628

  • 永定县志

    八卷,清伍炜修,现川纂。伍炜,乾隆年间任永定县知县。永定县志创修于明成化二十年知县王环。再修于嘉靖三十八年知县许文献。三修于万历三年县令何守成。其后清康熙年间又两次重修。伍炜任县令后,以康熙志多有欠缺

  • 隐居通议

    三十一卷。宋末元初刘壎(1240-?)撰。刘壎字起潜,南丰(今江西南丰)人。生平事迹不详。据书中自称,开庆元年(1259)20岁,知其生于南宋嘉熙四年(1240)。书中又称,元武宗至大辛亥(1311)

  • 顾亭林先生遗书

    二十一种。明末清初顾炎武(详见《左传杜解补正》)撰。朱纪荣编。顾炎武著述甚多,而当时刊行者,仅《音学五书》、《天下郡国利病书》、《日知录》以及潘耒所辑刊之十种,于是朱纪荣在潘耒十种本基础上又收入未刊稿

  •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三卷十七节。不知作者姓名。约成书于宋代,也有人认为是唐五代寺院“俗讲”的底本。话本小说,是存世最早演述唐僧取经故事的文学作品,写唐代僧人玄奘与猴行者赴西天取经,历经艰险磨难,功成归返的故事。唐僧取经故

  • 菜山堂集

    八卷。《遗稿》五卷。清章金牧(约1671前后在世)撰。章金牧,字云李,号菜山,归安(今浙江湖州)人。生卒年不详。博闻强记,工诗文,顺治时拔贡,官柏乡县知县。著有《菜山堂集》。是集凡八卷,《遗稿》五卷。

  • 天学初函

    五十二卷。明李之藻(详见《宫礼乐疏》条)编。利玛窦等欧洲传教士初来中国之时,士大夫对他们的博辨之才甚为钦佩,纷纷趋附。李之藻、徐光启等更为甚者,他们一方面向利玛窦等学习西方先进科学,另一方面及时将西方

  • 群经引诗大旨

    六卷。清黄云鹄撰。云鹄字翔云,蕲州(今湖北蕲春县)人。咸丰三年(1853)进士。此书汇集群经中所引诗经文句于一书,逐一解说。云鹄以为易无定解,诗无达诂。只要反复吟咏,自能得诗之本意。其部分解说引申,确

  • 榕风楼诗存

    二卷。清杨渼皋撰,杨濮皋生卒年不详,字婉蕙,福建连城人,布政使杨簧之女,梁章钜之三媳,长乐梁恭辰之妻。清代诗人。少读书史,尤喜作考订典实题,在桂林时常与女诗人钱莲因一同游山赋诗,与梁茞林中丞长女梁筠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