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说文论正

说文论正

二十四卷。清王育(生卒年不详)撰。王育字石隐,号庄溪,太仓(今属江苏)人。与陈瑚(字确庵)、陆世仪(字桴亭)志同道合,明亡后隐居讲授,不改衣冠。此编按许书部首分韵编次,许氏说解悉仍原本。其论正逐义分疏,共三十余万言,历十余载而成书。陆世仪序谓:“准之《说文》以正其体,参之六经四子周秦以上之书以周其用,酌之古今论说字学之书以证其异同。”陈瑚序云:“其不专己以贬古,不徇古以传讹,不变形以取义,不曲义以从文。”自谓:“推古圣贤造字之本指,根于六义,证以五经,会其领要,以成一家之书。”兹摘其释字二例,以见一斑:“宗庙之礼,犬曰羹獻,故字从犬鬳,读若宪,鼎属。置犬于鼎以进之,故以鬳为声。犬为物之大,鼎小不足以函之,其体尝露于上,因假借露也。宗庙献酬,贤者之事,因假借贤也,《论语》曰文獻是也。”“國之从或,或字古國字也,从口从一从戈。口,古方字,地方也。一,法也,先王建国以五等之爵而制其地,大国方百里,小国方六七十里,方五六十里,皆有一定之制,故从一。戈,兵也,谓设武以守之,此会意之书。凡国邑必有界,因假借为畛。域字后人尚分别,因加土作域,为邦域之域。加口于外作國,为家国之国。至或字本文反假借为未定之词。其假为未定之词何也?建国本以为民,有德则君之,无德则夺之,无一定之势,故借其字。”《续修四库提要》云:“其精到固当其戴侗、周伯琦、杨桓、魏校之右也。”(杨钟羲)王氏说字可谓比较园通,但是非参互,言假借似引申,未免穿凿。其稿本未刊,有传镫崖精舍博士泉庄诸印记,旧藏归安姚凯元子湘表霁斋,后归福山王氏。

猜你喜欢

  • 四传权衡

    不分卷。明来集之(详见《读易隅通》)撰。该书与《春秋志在》同为作者所撰《倘湖樵书》中的一种。编首有他的自序,说先已作《春秋志在》,大体上阐述了自己的主要观点。现又取《左传》、《公羊传》、《穀梁传》及胡

  • 四书典制类联音注

    三十五卷。清阎其渊撰。阎其渊字静波,安徽六安(今安徽六安)人。道光元年(1821)举孝廉方正。是书分辑四书文中诸典制及经籍所载典实足以触类旁通者,撰为联属之文,而附注出处于下。体例近乎类书。全书凡分天

  • 张浚川行述

    不分卷。清张彦烈撰。此书所述乃其父张渠事迹。张渠,字浚川,顺天三河(今属河北)人,康熙五十年(1711年)副贡生,援例捐中行评傅选太常寺博士,再捐副使道,补兴平仓监督,调大通桥监督,补刑部郎中。后历任

  • 南史

    八十卷。李延寿(见前篇)撰。李延寿之父李大师在隋末参加窦建德政权,任尚书礼部侍郎,后来失官转而著史,未完成而逝。李延寿继承父志编史。《南史》、《北史》是属于私人编撰一个时期的纪传体通史。李延寿在太宗贞

  • 元史

    二一〇卷。纪录元朝太祖至顺帝十四朝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二十四史之一。宋濂(1310-1381)、王祎(1322-1373)主编。宋濂字景濂,浦江(今浙江浦江)人,明初历史学家、文学家。洪武九年(1376

  • 养知录

    八卷。清纪昭(生卒年不详)撰。纪昭字懋园,号悟轩,献县(今河北省)人。乾隆进士,官内阁中书,父病后,告假归家,与弟纪昀同励学。著有《毛诗广义》。《养知录》是纪昭的一部杂纂之作,编辑训课家庭之作,杂引诸

  • 神异经

    一卷。旧题东方朔(前154前93)撰。东方朔字曼倩,平原厌次(今山东惠民县)人,西汉文学家。武帝初即位,征天下举方正、贤良、文学材力之士、超次擢用。朔上书,高自称誉:“臣朔年二十二,长九尺三寸,目若悬

  • 春秋年表

    一卷。撰者不详 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云:“《春秋四二十国年表》一卷,不知何人作。自周而下,次以鲁、蔡、曹、卫、滕、晋、郑、齐、秦、楚、宋、杞、陈、吴、越、邾、莒、薛、小邾。”因此表正二十国,因此《四

  • 方斋补庄

    清方正瑗(生卒年不详)撰。正瑗字引除,号方斋,桐城(今属安徽省)人,康熙五十九年(1720)举人,官至陕西潼商道。著有《方斋小言》、《关西讲堂客问》。“补庄”即为补正《庄子》之意。正瑗认为《庄子》一书

  • 海宁经籍志备考

    一卷。清吴骞(1733-1813)撰。吴骞笃嗜典籍,精通金石,籍浙江海宁,此为地方书目,前有嘉庆五年(1800)自序,后有周广业作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