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诸子平议

诸子平议

三十五卷。清俞樾撰。俞樾生平见“广雅释诂疏证拾遗”。《诸子平议》仿照王念孙《读书杂志》体例,所平议者为《管子》、《晏子春秋》、《老子》、《墨子》、《荀子》、《列子》、《庄子》、《商子》、《韩非子》、《吕氏春秋》、《春秋繁露》、《贾子》、《淮南内篇》、《太玄》、《法言》,凡十五种。依照原著顺序,摘录文句,加以考辨,大凡在于考订讹舛、审定字义、发明通假、正其句读等。宗法高邮王氏父子,以古音求古义,不限形体,颇多精意,为学者所称道。唯刻意求新,武断凿空之论,时或有之,论者谓其精审远逊于王氏父子之书。《诸子平议》收入《春在堂全书》,有光绪十五年(1889年)刊本;中华书局1954年印本通行。

三十五卷。清俞樾(1821-1907)撰。俞樾字荫甫,号曲园,浙江省德清县人。道光进士,官翰林院编修,河南学政,因事罢职。后侨居苏州,主讲苏州紫阳书院、上海求志书院、德清清溪书院、归安龙湖书院等。而主杭州“诂经精舍”达三十年。同治年间总办浙江书局,精刻子书二十二种。提倡通经致用,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撰述宏富。著有《群经平议》,《古书疑义举例》,《春在堂随笔》,《右台仙馆笔记》,《茶香室经说》,《宾萌集》,《春在堂杂文》,《春在堂诗编》等。《诸子平议》是俞樾的一部杂考之作,俞樾训诂主汉学,义理主宋学,治经以王念孙、王引之父子为宗,是仿《读书杂志》而作,为读古书之一助,大体内容撰述治先秦诸子等,共十五种。有《管子平议》六卷、《晏子春秋平议》一卷、《老子平议》一卷、《墨子平议》三卷、《荀子平议》四卷、《列子平议》一卷、《庄子平议》三卷、《商子平议》一卷、《韩非子平方》一卷、《吕氏春秋平议》三卷、《春秋繁露平议》二卷、《贾子平议》二卷、《淮南内篇平议》四卷、《扬子太玄平议》一卷、《扬子法言平议》二卷。诸子之书,文辞深奥,且多古文假借字,诸家注疏,不能尽通,后人传写,又不免颠倒错乱。俞樾列举诸子中疑难之句,正其句读,审其字义,疏通古文假借,多有精义。该书也收入俞樾《春在堂全书》。有清光绪二十五年即1899年刊本,有中华书局1954年本。

猜你喜欢

  • 北海野人稿

    一卷。明黄祯撰。黄祯字德兆,号北海野人,安邱(今山东潍坊)人。生卒年不详。嘉靖二年(1523)进士,官至吏部文选司郎中。府志称其免官归,日事吟咏。为文力追古作者,与李舜臣齐名,海内谓之李、黄。但明代其

  • 安岳县续志

    四卷,清陈其宽修,邹宗垣纂。陈其宽,曾任安岳县知县。邹宗垣,邑人,举人。兹编为续道光濮瑗志而作。《安岳县续志》光绪二十三年(1897)刻本,共四卷。卷首,序、目录、修辑姓氏、凡例、舆图。正文分为:卷一

  • 嚏古集

    三卷。明陶汝鼐(详见《荣木堂文集》)撰。该集为乐府诗,卷首有自序,诗云:“寤言不寐,页言则嚏,安知古人无嚏乎哉。”意即思念古人。该集中主要选择汉朝以后史事中卓著者各赋诗一章,共有一百二十多首。题下先记

  • 云谷杂记

    四卷。南宋张淏(生卒年不详)撰。张淏字清源,本开封(今河南开封)人,后侨居婺州(今浙江金华)。官至奉议郎。博学多闻,著有《会稽续志》、《艮岳记》等书,陈振孙《书录解题》及《宋史·艺文志》等均未著录,唯

  • 鹤侣斋集

    三卷。清孙勷(约1700前后在世)撰。孙勷,字子未,一字予未,号峨山,又号诚斋,山东德州人。生卒年不详。康熙二十四年(1685)进士,官大理寺少卿,终至通政司参议,为人性简傲,不谐于俗。本集诗一卷,文

  • 蚕务说略

    一卷。德国康发达撰。康发达,一说为英国人。1865年进入清政府海关,后在许多口岸任税务司。他在考察中国、日本蚕务后,写出《蚕务说略》一书。在《蚕务说略》中他分析了中国蚕业衰落的现实,提出对策,他又谈及

  • 重修洛阳县志

    二十四卷,图考一卷,清龚崧林修,汪坚纂。龚崧林,字尘园,江苏武进人,以举贤良方正奉发广东,以知县用。历署三水、从化、电白等县,又授知海阳,调番禺。后奉旨前往河南委用,办商水、虞城两县赈务,署嵩县,调汝

  • 娄子敬文集

    六卷。明娄枢撰。娄枢,字子敬,河内(今河南)人。生卒年不详。嘉靖四年(1525年)举人。官至广宗县知县。集中杂著,颇留心经世之学。其论《资治通鉴》,专以首篇命晋大夫为诸侯立论,虽亦有所见。而以此一条遂

  • 大学讲义

    ① 一卷。清朱用纯(1617-1688)撰。用纯字致一,号柏庐,江苏昆山(今江苏昆山)人。清理学家。其学恪守程朱,专倡主敬。所著《治家格言》(也名《朱子家训》),清中叶后传播甚广。还有《大学中庸讲义》

  • 金闇斋集

    十二卷。清金敞(1618-?)撰。金敞字廓明,号闇斋。武进(今江苏常州市。一作靖江)人。师事宜兴汤之锜,执礼恭谨。其学出于东林。本集首载《家训纪要》一卷,是其父所札记以训子孙,故冠书首。然后依次为《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