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读说文玉篇日记

读说文玉篇日记

一卷。清费廷璜(生卒年不详)撰。廷璜字玉如,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肄业于学古堂,是篇为学古堂之日课。是篇以《玉篇》比较《说文》,故名如此。《说文》问世于东汉以后,中历魏晋隋唐,为妄人俗手所改窜甚多,颇有恢复其原貌之必要。费氏认为,中土字书,《说文》之外,顾野王《玉篇》最古,其所引《说文》,多与今本不同,盖顾氏所见,当为许氏原本,便据《玉篇》以校《说文》,撰为是篇。如:“今本《说文·玉部》‘瑁’,重文‘’云‘古文从目’,《玉篇》引作‘玥’,知《说文》原本当作‘玥’,作‘目’者,妄人所改也。”“《说文·口部》‘唪,大笑也’,《玉篇》引‘唪,大声也’,按‘唪’为大笑之义,经传俱未见用者,若为大笑,则‘唪’篆当与‘咥’、‘哑’、‘噱’、‘唏’相次,今在‘嘒’、‘嘫’二篆之下,‘嘒’云‘小声也’,‘嘫’云‘语声也’,则‘唪’亦为‘大声’无疑,当以《玉篇》为是。又‘唪’下‘嗔’字云”盛气也’,此涉《玉藻》‘盛气颠实’而误,‘盛气’亦当为‘盛声’,与上三篆相次,《玉篇》正作‘嗔,盛声也’,可证。”《续修四库提要》云:“廷璜此书,于《玉篇》、《说文》相异字,一一标出而疏释之。其有妄人所改《说文》之字,可依《玉篇》而订正之;亦有《玉篇》误解者,又可因《说文》而商榷之。其有裨于许书之研究,则甚钜也。”(孙海波)是书有光绪间雷氏《学古堂日记》本。

猜你喜欢

  • 尚书大传补注

    七卷。清王闿运撰。卷首有王闿运自序。在“自序”中,王闿运说:“《尚书大传》旧为四十一篇,见录于《汉书·艺文志》,郑君注之,乃次为八十三篇。至宋史志著录在官,卢见曾言元时犹存,至明而亡。孙之騄抄撮为四卷

  • 王制集说

    不分卷。清廖平(详见《分撰两戴记章句凡例》)撰。廖平持今文家之说,认为《王制》乃孔子制作。孔子弟子论其制度而成《王制》一书。今学礼应以《王制》为主,六经皆素王所传,此正宗也。至于古学则以《周礼》为主,

  • 认字测

    三卷。明周宇(详见《字考启蒙》条)撰。此书共三卷,共标有八十一字,每字各为疏解一篇,其本意欲借以讲学,但穿凿点画,实则王安石之绪余而已。既非小学,又非语录,《四库》之中无类可入将之附于杂家类。传本少见

  • 朱子论定文钞

    二十卷清吴震方(详见《读书正音》)辑。此书所取皆经传子史到唐宋诸家经朱子所论定的文章,摘录成编。每卷皆先列朱子之论,再列所录文于后。因编次过于求全,竟有因一字而录一篇文者。盖清初王学渐厌,而又反宗朱风

  • 十一经音训

    二十六卷。清杨国桢辑。国桢字海梁,四川崇庆人,官至闽浙总督。此书是他任河南巡抚时刊刻的。首有自序及林则徐等人的序,还有刘师陆撰写的例言。书仿甘肃兰山书院所刻之《经训约编》,只是《经训约编》体例未善。例

  • 摩诃止观

    十卷。隋代释智撰。智生平详见《维摩诘所说经文疏》辞条。《摩诃止观》是智于开皇十四年(594)在荆州玉泉寺所说,弟子灌顶记为十卷。是天台宗详述圆顿止观法门的主要著述,为天台宗三大部之一。原名为《圆顿止观

  • 世子

    一卷。周世硕(生卒年不详)撰。陈人,七十子之弟子。清马国翰辑。《汉书·艺文志》,儒家《世子》二十一篇。其书佚已久矣。马国翰从《春秋繁露》、《论衡》辑得二节,前列《养书》之名,又附《论衡》之说,以供考证

  • 《大戴礼记》正误

    一卷。清汪中(1744-1794)撰。汪中,字容甫,江都(今江苏江都)人。乾隆拔贡生,家贫,侍母至孝,以母竟不与科举,绝意仕进;治经宗汉学,于清代诸儒最佩服顾炎武、阎若璩、梅文鼎、胡渭、惠栋、戴震。治

  • 易讲会籤

    一卷。清茹敦和撰。此书荟萃群说,使之相互驳诘,以明其是非。作者笃信汉儒卦变之说,书中所讲皆易理,但又不为易理所障。此书荟萃众家观点,孚合而成。又附以《两孚益记》一卷,谓全易六十四卦之义无不通也。此乃茹

  • 广灵县补志

    十卷,首一卷,末一卷。清杨亦铭纂修。杨亦铭字鼎臣,河南商城人,出身优贡,光绪六年(1880)任广灵县知县。光绪六年,杨亦铭掌广灵,适奉檄修志。亦铭邀集众绅,商议补修之事。不久即设局,分派筹费,广询父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