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释说文读若例

释说文读若例

①一卷。清金谷元(生卒年不详)撰。谷元字莲溪,江苏盐城人。光绪十一年优贡生,官四川知县。是书专释《说文》“读若”之例,谓其大要有三:一曰取本音以正俗读,如“肉”部“”下云:“省声,读若水之。”二曰取转音以存师读,如:“蝓,从虫,声,读若戾。”三曰取音义之同以明古今之通借,如:“,读若昆。”此三者虽未能尽《说文》“读若”之例,然循以求,则古今声音通假之例可明,《说文》方可贯通。是书有金氏家刊本。②一卷。清陶有铭(其生平未详)撰。实乃朱孔彰(生卒年不详)代作。孔彰字仲我,长洲(今江苏吴县)人,朱骏声之子。光绪举人。精于小学,著有《说文粹》。《说文》“读若”之字,有六百多条,清儒张行孚、洪颐煊、金谷元皆有论著,讨论颇为详尽。是编专就音转立说。大意谓《说文》“读若”之字,一音之字居十之八九,二音之字居十之一二,三音之字间或出现。《说文》既有形声,之所以复著“读若”,是因为古今多转音。云“从某某声”者,系古来造字之声;云“读若某”者,系今人认字之音。兹观其例:一音之字,有从本字之声者,如“瑂,读若眉”;有从同得之声者,如“逝,读若誓”;有从未省之声者,如“,从翩省声,读若翩”;有古音可互证者,如“亼,读若集”;有古文可互证者,如“剏,读若创”;有俗书可借证者,如“遞,读若池”。二音之字,有区别二字以证音者,如“珛,读若畜牧之畜”;有引经传以正音者,如“,读若《诗》曰‘瓜瓞’”;有引经即以本字正本音者,如“是,读若《春秋传》曰‘辵阶而走”;有引《方言》证音者,如“,读若楚人言恚人”。三音之字,如“丨,上下通也。引而上行读若囱,引而下行读若退。”要之“读若”之字,有音兼义者,有音变而义不变者,有音变而义随便者。专就音韵以释“读若”,从而有补于诸家所未备。

猜你喜欢

  • 潜沧四书解

    一卷。清佘一元撰。一元字占一,号潜沧,山海卫(今河北山海关)人。顺治四年(1647)进士,官至礼部仪制司郎中。顺从陈龙正,著有《潜沧集》七卷。《潜沧四书解》一书大都推衍师说,往往翻新于旧解之外。如谓《

  • 潭柘山志

    二卷。神穆德撰。神穆德,清宗室,镶红旗都统,曾任镇守朔平府等处建威将军。潭柘在京西七十里。山本自太行,冈连西山,称太行第八陉。山势险峻,上干云霄。挹抱回环,峦重岭复。主山以培当群山之心,九峰扆而立。古

  • 书经恒解

    六卷。清刘沅撰。刘沅字止唐,四川双流人,乾隆五十七年举人,道光时官国子监典簿。此书以阐发义理为主,同时也兼做一些考订工作。本书在开首辨正《书序》时说,孔子序《诗》、《书》,不过是在删订之后,叙其篇次,

  • 钦定石峰堡纪略

    二十一卷。清乾隆四十九年敕撰。苏四十三起义失败后,清廷对伊斯兰教新教和撒拉族人民继续推行高压政策,因而又激起了田五领导的石峰堡起义。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四月,田五在甘肃巩昌府通渭县北六十余里的石

  • 读书正音

    四卷。清吴方震辑,同里孙溯涯重订。方震字青坛,湖南石门县人,尚著《朱子论定文抄》。卷一录经史中所见之成语,分天文、地理、人物、人事、冠服、器用、宫室、禽兽、通用诸门,逐一纠正读音;卷二录清浊疑混或同音

  • 论语集注附考

    一卷。清丁晏(1794-1875)撰。晏字俭卿,一字柘堂,江苏山阳人。著有《颐志斋丛书》。是书仅三十三节考订朱子《集注》,中间还杂引群书。是书未刊行,皆传抄本,误字很多。朱子《集注》一书,多遵古论,不

  • 方德望神父小传

    一卷。法国人艾葆德译。袁承斌、丁汝成合译为汉文。方德望字玉清,崇祯三年(1630)至中国与高一志在山西传教,后又到陕甘等地传教,曾到北京研究历法,顺治十六年(1659)病故。传说他能“驱蝗伏虎”,教中

  • 古今疏

    十五卷。清朱虚(生卒年不详)撰。朱虚字邵斋,号可庵,又号介庵。曹州(今山东荷泽)人。顺治四年进士。官至绍兴府知府。其书仿《广雅》释名之例。自天地日月至虫草木,各自为篇,加以解释。但其所引资料十分广博,

  • 南野文选

    四卷。明欧阳德(1496-1554)撰。生平见《欧阳南野集》条。是集为隆庆中,其门人冯惟讷等所编,取全集十分之一。欧阳德在朝著述,如建储灾异诸疏,能言人所不能言,而此编不载。冯惟讷等所录,都是讲学之文

  • 盘山志

    十四卷。清释智朴撰。智朴,号拙庵,江苏徐州人。少曾过江参百愚斯大师于青浦之青龙隆福寺,受记别。实洞宗第三十世。爱盘山丘涧,因居其地,筑青沟禅院,并撰此书。《盘山志》清刻本,为十卷,补遗四卷。兹篇谓盘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