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鑱秘论
十二卷。旧本题梁溪流寓李药师撰,但不详其生平事迹。书中自序中称:唐朝李靖以三等法教士,故亦以三等法治病。此书分为十二门,皆为论医目之法,故曰“金鑱”,为取佛书金鑱刮眼之义。
十二卷。旧本题梁溪流寓李药师撰,但不详其生平事迹。书中自序中称:唐朝李靖以三等法教士,故亦以三等法治病。此书分为十二门,皆为论医目之法,故曰“金鑱”,为取佛书金鑱刮眼之义。
八卷。清毛奇龄(见《乐本解说》)撰。是书尊崇康熙皇帝对乐的主张,附以己见。合五声及宫清、商清、角清、徵清为九声。合五声及变宫、变徵为七调。又认为前人以变宫在宫前、变徵在徵前为谬,而将二变移于二正之后。
二卷。清杨兆鋆撰。兆鋆字诚之,乌程(今浙江吴兴)人。幼而好学,年十三学完《十三经》,次年肄业上海广方言馆。从休宁吴世荣、南海冯峻光、吴川陈兰彬三先生治群经,尤殚力于《左传》,著有《须曼精庐文稿》若干卷
十卷。清代薛韬光(详见《毛诗蒙求汇琐》)撰。是书首有自序,以为诗中精义,经宋元诸大儒讨论,如日再中,其名物训诂,自《尔雅》外,诸子各有成书。兹集俱不多及,惟就诸说相持处,略标管见。大旨于《小序》、《传
十三卷。清成僎撰。僎字左泉,江苏崇明(今上海市崇明县)人。此书以为孔子不曾删诗,分辨顾炎武“诗有入乐与不入乐之分”,宋程大昌《诗论》之失及王柏《诗疑》之错乱,皆有可取之处。论及朱熹《诗集传》时认为:学
八卷;校雠通义,三卷,清章学诚撰。章学诚(1738-1801),字实斋,号少岩,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乾隆进士,任国子监典籍,主讲过定州定武、保定莲池、归德文正等书院。曾为安徽学政朱筠幕僚,后入湖广总
十五卷。宋柳开(947-1000)撰。柳开字仲涂,号东郊野夫、补正先生。大名(今属河北)人。开宝六年(973)进士,累官殿中侍御史。柳开年少时仰慕韩愈、柳宗元的文章。宋朝变偶丽为古文,自柳开始。但其文
五卷。清方成珪(生卒年不详)撰。成珪字国宪,号雪斋,瑞安(今属浙江)人。嘉庆戊辰(1809年)举人,历官海宁州学正,宁波府教授。精小学,尤嗜校雠古籍。是书系考订元李文仲《字鉴》之作。参照钱馥校本,每字
十六卷。清俞樾(详见《群经平议》)撰。此书作于《群经平议》之后,故其中《易》“贲亨小”、“旧井无禽”、《书》“冀州既载”及《礼记》“与为人后者”数条,都是更正《群经平议》之作。其说经义,瑜瑕互见。如《
一卷。清张宗泰(1750-1832)撰。宗泰字登封,号筠岩,江苏甘泉(今江苏江都)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拔贡,道光元年(1821)举孝廉方正,历官天长、合肥二县教谕。有《文杏轩全集》。其事见《续
十二卷。明陶谐(1474-1546)撰。陶谐,字世和,号南川,会稽(今浙江绍兴县)人。明弘治九年(1496)进士,选庶吉士,授工科给事中。嘉靖初累迁兵部左侍郎,总督两广军务。著有《南川稿》、《陶庄敏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