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长物志

长物志

十二卷。明文震亨(1585-1645)撰。文震亨,字启美,长洲(今江苏省吴县)人。文征明之曾孙。天启中以恩贡为中书舍人,崇祯中官武英殿中书舍人,长于书、画,且咸有家风,并以善琴供奉。明亡后,绝食而死,年六十。顺治初谥节愍。此书分为室庐、花木、水石、禽鱼、书画、几榻、器具、衣饰、舟车、位置、蔬果、香茗十二类,每类各为一卷。书名“长物”,盖取《世说》中王恭之语。凡闲适玩好之事,纤悉毕具,大致远以赵希鹄《洞天清录》为渊源,近以屠隆《考盘余事》为参佐。但因文震亨世以书画擅名,耳濡目染,见闻又广,所以所言收藏、赏鉴诸法,颇具条理,较他本略胜一筹。书中有沈春泽为此书作的序,他在序中称:“……余观启美是编,室庐有制,贵其爽而倩,古而洁也;花木、水石、禽鱼有经,贵其秀而远,宜而趣也;书画有目,贵其奇而逸,隽而永也;几榻有度,器具有式,位置有定,贵其精而便,简而裁,巧而自然也;衣饰有王、谢之风;舟车有武陵蜀道之想;蔬果有仙家瓜枣之味;香茗有荀令玉川之癖,贵其幽而暗,淡而可思也。法律指归,大都游戏点缀中一往删繁去奢之意义存焉,岂唯庸奴钝汉不能窥其崖略。即世有真韵致真才情之士,角异猎奇,自不得不降心以奉启美为金汤,诚宇内一快书。……”文震亨于每一类之首,皆注有撰此类之目的,如其在书画类中说道:“金生于山,珠产于渊,取之不穷,犹为天下所珍惜。况书、画在宇宙,岁月既久,名人艺士,不能复生,可不珍秘宝爱。一入俗子之手,动见劳辱,卷舒失所,操揉燥裂,真书画之厄也。故有收藏而未能识鉴,识鉴而不善阅玩,阅玩而不能装褫,装褫而不能铨次,皆非能真蓄书画者。又蓄聚既多,妍媸混杂,甲乙次第,毫不可讹。若使真赝并陈,新旧错出,如入贾胡肆中,有何趣味?所藏必有晋、唐、宋、元名迹,乃称博古,若徒取近代纸墨,较量真伪,心无真赏,以耳为目,手执卷轴,口论贵贱,真恶道也。”文震亨正是鉴于此,才特立此类,将书画之鉴赏、收藏等诸项事宜明白交待给世人,使有所遵循。书中所言,多为后世所援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此书有《砚云甲乙编》本、《说库》本、《续粤雅堂丛书》本、《美术丛书》本、《小郁林》本、袖珍刊本、《丛书集成初编》本等。1984年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了陈植校注、杨超伯校订的《长物志校注》。

猜你喜欢

  • 孟子注

    ① 一卷。晋綦毋邃撰,清马国翰辑。邃字及,里爵俱无考。裴駰《史记索隐》两引邃注《列女传》语,《隋书·经籍志》列其书于皇甫谧《列女传》之下,杜预《女记》之上,则邃为晋人无疑。《隋书·经籍志》邃有《孟子注

  • 重修蒲台具志

    十卷。清严曾业修,李楠纂。严曾业字禹航,浙江余杭人,贡生出身,康熙二十六年(1687)任蒲台县知县。李楠,邑人。《蒲台县志》,创修于明万历十九年(1591)知县李时芳,再修于此。严曾业宰蒲台县后,见旧

  • 知耻斋文集

    三卷。清谢振定(1753-1809)撰。谢振定字一之,号芗泉。湖南湘乡人。乾隆年间进士,官至御史。因巡视东城,焚烧和珅宠奴所乘之车,人称“烧车御史”。后升为礼部员外郎,因劳瘁卒。谢振定少有才,尚气节,

  • 满汉字内务府事宜便览

    一卷。是书为《总营内务府堂现行则例》刊行后,将随办案件中堪为例章的抄录成帙,以备查阅和续纂则例时参用。书共一百四十条,条分满汉,其中有皇太后、皇上、皇后、妃主由园入宫停住大班堂谕,紫禁城冬令小心火烛堂

  • 空同集

    六十六卷。明李梦阳(1473-1530)撰。李梦阳字献吉,号空同子,甘肃庆阳人。弘治六年(1493)举陕西乡试第一,次年进士及第,因连丧父母,居家守制,弘治十一年(1498)出户部主事,迁郎中,官至江

  • 王端毅文集

    九卷。明王恕(1416-1508)撰。王恕,字宗贯,三原(今陕西三原县)人。正统进士,累官吏部尚书,卒谥端毅。著有《王端毅公奏议》、《石钟山志》、《玩易意见》(已著录)。此集系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

  • 伸顾

    一卷。清易本烺撰。是编专门伸发顾炎武古音入声分配之说。顾氏入声之分配,学者或有异辞,本烺有慨于此,遂逐部约顾说大意而自以意反复疏证之,诚顾氏之功臣也。有光绪十七年(1891年)三余草堂刊本。

  • 兴宁县志

    十卷。清施念曾纂修。施念曾字蘖斋,宣城人,拔贡生,雍正十二年(1734)任知县。旧志始修于明成化间,至崇祯间三度重修,其书久佚,清康熙间复修,今也不可得见,至乾隆四年(1739)二月县志已残缺五十余年

  • 释亲广义

    二十五卷。清吴卓信撰。吴卓信(1755-1823)字项儒,号立峰,昭文(今江苏常熟县)人。诸生,不仕,精名物制度。尚著《丧礼经传约》、《仪礼札记》、《汉书地理志补注》、《三国志补》、《汉三辅考》等。是

  • 金文续编

    十四卷。容庚撰。参见《金文编》。此编专收秦汉金文,体例与《金文编》大体相同。1924年,容氏曾拟以殷周金文为上编,秦汉金文为下编刊出。但下编仅得五百余字,重一千一百余字,采摭未富,故未印行,便将殷周金